按文献类别分组
按栏目分组
关键词
施少平的造物时代
作者: 张平杰   来源: 艺术当代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生物变异   意识形态   绘画语言   艺术   体验过程   造物   生物体   社会思潮  
描述: 施少平终于让他的布上生物在空间中“活了起来”,这些奇特的生物,成为了可以触摸、互动的对象。而在这之前,他更多是用具有水墨韵味的油画笔触让它在画布上自由舞动。在绘画语言上,施少平的作品为我们提供了新的图式,同时作为生物体的虚拟蓝本,它又是新的生命样式。不管是虚写还是实写,它观念的传达是对生物变异、对未来社会面临挑战的预演,而这个过程同时也是对生物艺术的一个体验过程。它的诞生与当下艺术的孕育过程不同,这些样式的诞生和今日的日寸尚艺术已不具有上下文联系,它不是意识形态或社会思潮的映射,也不是抽象的纯粹的观念表达。
点苔与修行
作者: 平杰   来源: 当代油画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欧洲文化   蒙德里安   点苔   西方艺术史   赵无极   硬边艺术   艺术语言   康定斯基   维奇   作品解读  
描述: 西方艺术史把抽象画分为两类:热抽象和冷抽象,凡即兴、挥洒、涂抹、感性的为热抽象,凡序列、复数、硬边、理性的为冷抽象。这似乎没有遭遇过任何阻碍,以后的抽象艺术都是循此发展与解读,也都能归入这两大类。虽然抽象图形本身并不具有地域性,但是任何有生命力的原创的艺术产生,一定与它的文化土壤息息相关。这就是欧洲文化的理性与逻辑思维,由此诞生了马列维奇、康定斯基、蒙德里安、德·库宁等抽象艺术大师。当抽象世界被发现后,东西方语言的阅
悟——血泪洗亮了一代人的眼睛(油画,组画之一 ) 上海
作者: 张平杰   王炯   王向明   来源: 美术杂志 年份: 198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胡同   艺术形式   作品   长城   油画  
描述: 悟——血泪洗亮了一代人的眼睛(油画,组画之一 ) 上海
不断挖潜
作者: 谢平杰   来源: 河北陶瓷 年份: 198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陶瓷厂   隧道窑   标准煤   纸制品   预热带   燃烧室   内压力   烤花窑   邢台市   日耗  
描述: 邢台市陶瓷厂,有一条36米长的烤花隧道窑。这条窑共有三对燃烧室,日耗标准煤6.3吨,月产盘碗制品60万件左右。建窑六年多,始终这个水平。唐山援邢小组进厂以后,发现前两个燃烧室离进口太近,势必造成升温过快而炸瓷。经过考察,炸瓷占1.5%。于是封了这对燃烧室,根据窑内压力情况,把总闸提高了6厘米,又把预热带四对小风闸进行了全面调整,使制品得到合理预热。四个月的实
< 1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