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作者:山大】搜索到相关结果 25 条
-
妮维斯·韦道尔“未知的房间”
-
作者:
亚历山大·格里莫
陈东飚
来源:
上海艺术家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己叉
木材
经典
未知
人员
房间
中干
一价
下山
超代
-
描述:
上海油画雕塑院美术馆举办的本次展览的概念和主题围绕着"未知的房间"这个词展开.瑞士女艺术家妮维斯·韦道尔始终在观察与生成空间,她在未经涉足的、深渊般的地方发现她的灵感.具体作品"未知的房间"呈现两个19世纪的中国学究在打量一个胡桃.在中国文化里胡桃是一件象征物,代表财富,在作品中通过超乎比例的尺寸加以强调.整个展览围绕这个小小的装置来布局,动用了各种方法手段:物品、装置、绘画和多屏视像,作者显然是要在其中唤起房间的联想并投射到这些作品之中.
-
雕塑家马军
-
作者:
亚历山大·陈
来源:
中国艺术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收音机
录音机
博览会
香水瓶
艺术家
可口可乐
雕塑家
东方与西方
作品
瓷器
-
描述:
在中国雕塑家马军新瓷器系列(2005-2007)繁花似锦的瓷器世界中,其手工打造的清朝风格的瓷器.以80年代的电视、录音机、收音机、跑车、可口可乐罐.以及香奈儿香水瓶的形态出现。他的青花与釉上五彩雕塑,最近在美国纽约的 Scope 艺术博览会第一次展出。今年夏天,这些作品也会在巴塞尔的克兰福(Krampf)画廊展出。
-
新青铜时代
-
作者:
亚历山大·安德森
忆庭
来源:
世界美术
年份:
199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具象
委托订货
青铜时代
立体主义
西格尔
铸铜
青年画家
人物形象
波普艺术
神人同形
-
描述:
直到最近,很多人都认为雕塑和绘画之间的界限几乎消失贻尽了,在60年代末和70年代初,雕塑家忙于参加各种实验,使旧的雕塑原则趋于消亡。他们认为传统的材料是过时的、学院派的、无价值的,他们蔑视传统的造型和翻制技术;他们重视对物质的体验,强调过程的价值,力图建立神人同形的象征性雕塑观念,集合与偶
-
新青铜时代
-
作者:
亚历山大·安德森
忆庭
来源:
世界美术
年份:
199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美学特征
青铜时代
雕塑作品
西格尔
铸铜
艺术家
现代主义
学院派
雕塑家
人物形象
-
描述:
直到最近,很多人都认为雕塑和绘画之间的界限几乎消失贻尽了,在60年代末和70年代初,雕塑家忙于参加各种实验,使旧的雕塑原则趋于消亡。他们认为传统的材料是过时的、学院派的、无价值的,他们蔑视传统的造型和翻制技术;他们重视对物质的体验,强调过程的价值,力图建立神人同形的象征性雕塑观念,集合与偶
-
文化引领下的乡村建设 第三届本土设计高峰论坛
-
作者:
亚历山大·楚尼斯
崔愷
孟建民
朱建斌
刘凌宏
方明
孔宇航
彭礼孝
谢英俊
朱锫
华黎
叶裕民
陈永兴
饶小军
吴钢
翟辉
罗德胤
王蔚
麦一兵
朱胜萱
张宝贵
来源:
城市环境设计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乡村建设
乡村地区
建筑设计
设计环境
建筑工作室
建筑风貌
学术思想交流
城市资源
中国工程院院士
云南大理
-
描述:
“本土设计高峰论坛”由《城市·环境·设计》(UED)杂志社与中国工程院院士崔愷共同发起,自2010年起两年一届,每一届都在极富地域特色的城市举行。旨在搭建一个高质量的文化及学术思想交流平台,促进管理、社会、建筑、规划、艺术等多领域的融合交流,推进中国城市建设的良性发展。2015年举办的第三届本土论坛在云南大理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