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图像的绘画性在哪里?
作者: 尚辉   来源: 中国油画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平面化   沃霍尔   里希特   西方艺术史   完全真实   记录性   高频词   霍克   印刷复制   色域  
描述: 图像,或许是20世纪西方艺术史研究中使用最多的一个高频词。以笔者理解,图像更多指涉的是通过凸透镜镜头在平面媒介上获得的一种记录性的形象。图像当然不是绘画,绘画原作是艺术家通过脑与眼与手的相互协调在平面媒介上绘制的痕迹。如果通过照相设备翻拍绘画作品并进行印刷复制和大量传播,也就形成了绘画作品的图像。绘画图像只是绘画原作的图像复制,并不能完全真实地传递绘画原貌。因而,有关绘画图像误读的现象时常发生。
塞尚的绘画性
作者: 尚辉   来源: 中国油画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毕沙罗   西方绘画   现代艺术   塞尚   红裙   伦勃朗   视觉表象   大都会博物馆   绘画性   高更  
描述: 能够入毕加索法眼的画家不多,但塞尚算一个。毕加索曾说:"我眼里的大师,而且仅此一个,可称作我们教父的,就是塞尚,他是画家中的画家。"有关塞尚在现代艺术中的开山地位,有关他对于视觉表象内在结构的探索
历史的意象——仲济昆笔下的大时代风景
作者: 尚辉   来源: 中国油画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矶头   射于   传统山水画   创作模式   客观存在   溪山行旅图   似真   风景画家   范宽   感时  
描述: 风景是独立于人们意识之外的一种客观存在。但投射于人们视网膜上的风景图像,却会因人的情感与心理而呈现并不相同的风景。且不说杜甫的“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因离愁别绪而在眼中呈现“溅泪的花”“惊心的鸟”,就是苏东坡伫立赤壁矶头而看到的长江,也并非仅仅是“大江东去”,而是“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他看到的长江已承载了时代的兴衰、历史的变迁。显然,移情是改变人们观看风景兴奋点的重要因素,这就决定了风景画家描绘的风景也鲜能客观呈现。事实上,每个风景画家的艺术创
评曹明油画
作者: 尚辉   来源: 中国油画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表达色彩   东方文化   青年   途径   用笔   油画笔   情感   中国画   作品   自觉  
描述: 在当代众多青年油画家中,曹明是绝无仅有的中国画功底深厚并同时从事中国人物画创作的油画家。他的油画往往在不自觉之间,将中国画用笔的方法,用笔的意趣融入到他的油画笔色里,从而使他的油画具有浓厚的民族气息和东方文化的质感。在他的油画作品中,他追求着简约写意的风格。简约,既是他表达色彩与造型的方式,也是他滤除繁杂色彩之后注入情感、臻至单纯的途径;而写意,则既是色、线触
从“舌尖中国”到“笔端中国”
作者: 尚辉   来源: 中国油画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刘海粟   欧洲油画   用笔   中国文化   工笔画   油画笔   中国画   中国油画   代油   中国烹饪  
描述: "舌尖上的中国"是国人近来热议的话题。本是满足人们口腹之欲的饮食,却能阐发出这么浓郁的人情味与文化厚度,的确也显示出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舌尖文化"尚且如此,更不必说"笔端文化"了。油画舶来中国的历史,多说五百年,少说也有百余年。前四百年几乎可以忽略不计的缘由,是因为从明朝中叶的罗明坚、利玛窦到清朝乾隆年间的郎世宁、王致诚、潘廷璋,他们传播的油画不仅受限于当时的皇宫,而且也遭到中国文化的强烈
尚辉视点03 陌生化的写实图像
作者: 尚辉   来源: 中国油画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陌生化   新写实   新时期   戏剧性   生存状态   当代艺术   图像   绘画   中国美术   中国油画  
描述: 热自上世纪80年代始一直持续升温,这股热潮和欧美其时正在兴盛的当代艺术逆向而行,也和80年代中国勃兴的先锋艺术背道而驰。当时被命名的"新写实"或"新古典主义"以靳谊、杨飞云、艾轩、孙为民、陈逸飞等为代表,所谓
油彩江南难在哪里?
作者: 尚辉   来源: 中国油画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潇湘图   倪瓒   山水画家   秋霁   墨妙   富春山居图   黄公望   董源   中国文人画   清众  
描述: "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此刻,重度雾霾的北京更撩拨着人们对于江南春意的思绪。江南如画,但令人神往的江南,却不入画。这是画画圈子里的一句私房话。当然,董源的《潇湘图》,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倪瓒的《渔庄秋霁图》,乃至明清众多太湖流域的山水画家们所描绘的江南,不仅入画,而且创造了中国文人画最高的审美典范。当然,他们笔下的江南无一例外都滤除了色相,纯以水墨浓缩了那片水天一色的世界,不仅色相归于那片水性的恬淡,而且文人之画的笔精墨妙也超越了视觉真实的再现,江南早在他们的笔下化为生机,变
徐悲鸿在巴黎高等美院究竟学了什么?
作者: 尚辉   来源: 中国油画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素描   中华世纪坛   巴黎   蒋碧微   美院   教学体系   艺术馆   徐悲鸿  
描述: 小时候学素描.曾临摹过徐悲鸿的《贝纳尔像》。不过,比起当时流行的苏派契斯恰可夫教学体系那些三大调子五大块面的素描.总觉得徐式素描过于简单.不知好在哪里。前些时有个“大师与大师——徐悲鸿与法国学院大家作品展”在中华世纪坛世界艺术馆展出.才一睹这幅A4幅面大小已经变黄了的素描.其洗练概括的线条对于贝纳尔为蒋碧微钢笔速写时专注神态的勾画,真是生动至极。也就是此刻.才懂了徐悲鸿的厉害!这是个非常值得观赏研究的展览,不知为何美术界没有太多的反响?这个展览之所以重要.就在于此展跨过大西洋、隔着
重返视觉与进入当下
作者: 尚辉   来源: 中国油画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最佳影片   文人画家   塞尚   印象主义   莫奈   董源   圣维克多山   精神病患者   抽象表现   中国美术馆  
描述: 绘画是观看的艺术。但观看,并非仅仅是一种纯粹的生理视觉,很多时候,更是一种社会与文化的视觉。从生理学的角度,我们每个人观看同一种事物所形成的视网膜图像也许区别不大,但当我们归属不同的社会、不同的群体和不同的文化种族时,这种观看就会形成很大的差异。由朗·霍华德导演并获得第74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影片的《美丽心灵》,用影像的方式向我们展示了一位精神病患者在观看时经常出现的幻觉,以至于在他生活的世界,已分辨不清什么是真实的、什么是虚幻的。这位幸运
鲁本斯的写实与写意
作者: 尚辉   来源: 中国油画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艺术理论   逻辑思维   价值观念   写意   视觉体验   鲁本斯   创作思想   写实  
描述: 读得懂艺术理论的人未必都读得懂绘画。因为艺术理论是文字表述的有关创作思想与价值观念的逻辑思维,而绘画则是直观的视觉体验。毋庸说普通读者,就是艺术史论领域的学者,也未必都能够从视觉的直观感受中进行审美的判断。当一些西方学者因照相术的发明而质疑写实绘画存在的理由进而断言"绘画终结了"的时候,至少这些学者们没有读懂绘画!且不说中国绘画从未以再现为归宿,这当然就不在这些自命不凡的学者断言范围内,就以
< 1 2 3 ... 7 8 9 ... 17 18 19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