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工笔花鸟画的意境
作者: 孙立业   来源: 中华文化画报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工笔画家   象外之象   人类活动   审美关系   现代绘画   当代工笔画   春江花   工笔花鸟画   审美客体   意象世界  
描述: 人类与大自然同在一个世界。在人类表现自然界的各种艺术里,有一种在"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的人类活动中演变成的古老艺术,历千百年而不衰,至今仍充满着青春的活力,焕发着时代的光辉。这就是花鸟画。中国画传统画科中,花鸟画是以动植物为主要描绘对象,集中体现了中国人与作为审美客体的自然生物的审美关系,具有较强的抒情性。作为花鸟画的两大技法体系之一,
油画“民族化”之刍议
作者: 唐书民   孙立新   来源: 中国油画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现实意义   全球化时代   特定时代   绘画艺术   民族化   文化艺术   中国画   中国绘画   传统文化   中国油画  
描述: 在中国油画业界总会碰到一种很奇怪的现象,就是一谈到"民族化"抑或"中国油画"就会对此嗤之以鼻,似乎"中国油画"就是在当今中国特殊时代语境理论匮乏、思想保守以及民族主义的狭隘意识中的特殊产物,这种现象的确值得三思。一、精神之灵魂离开自己(民族)的传统文化能不能成为一名优秀画家?从民族传统文化中要弄出有现实意义艺术的可能性是否还存在?这是否极为狭隘和保守?"民族化"误导性是否不言而喻?也就是说,我们处于一个全球化时代,需要积极参加其中并超越自身传统文化的界限,开创我们特定时代的特定艺术,发现更多问题,创造出更多的解决方法。很显然,立足传统文化与艺术绝不是朝向狭隘的地域和过去的传统中去发展,艺术文化和学术思想的最终价值决不仅仅表现为审
千年铁镜 风韵依然
作者: 孙立谋   来源: 收藏界 年份: 200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制造   风韵   流行   纹饰   青铜镜   锈蚀   造型   高浮雕   海内外   外区  
描述: 中国青铜镜,沿用4000年。它那精湛的艺术,瑰丽的纹饰与造型,饮誉海内外,流芳百世。古人云:"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其实,伴随铜镜流行的历史,也曾制造有铁镜,只是由于铁镜极易氧化锈蚀,故传世很少,今已寥若晨星罢了。我有缘获得一面,不敢专享,特撰文介绍,以与读者共赏它的风韵。藏品为八出菱花形,径16.8厘米,重993克,壁厚0.4厘米,镜面微凸。背窄平缘,圆钮饱满规整,无钮座。缘钮间有凸旋纹一周,将背分为内外二区,内区饰高浮雕四缠枝花,柔枝隽秀盘缠。外区菱瓣缘内各
浅谈工笔画中的诗意构成
作者: 孙立业   来源: 美与时代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中国诗人   潘天寿   绘画观念   艺术创造   层叠冰绡图   画意   诗中有画   画中有诗   中国绘画   李公麟  
描述: 诗是无形画,画是有形诗;画无诗意则无情韵,诗无画意则如白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是中国诗人和画家共同追求的境界,也是中国画的一个重要品评标准。
《风景写生》
作者: 孙立人   来源: 朔方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风景写生  
描述: 《风景写生》
论陈之佛工笔花鸟画艺术
作者: 孙立业   来源: 芒种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黄筌画派   陈之佛   艺术风格   积水法   装饰美   经营位置   工笔花鸟画   天成   芥子园画传   形式美感  
描述: 陈之佛,我国现代工笔花鸟画巨擘、工笔美术家。他崇尚传统,学贯中西,推陈出新。他从40岁开始专攻工笔花鸟画,一生创作了500余幅工笔花鸟画作品,其清新隽逸的艺术风格和特有的艺术风貌推动了我国传统工笔花鸟画的发展。陈之佛的花鸟画画面工整、新颖典雅、意境优美、禅意天成,极具装饰性意味,既有文人画的洒脱和严谨,又具有浓郁的时代感,在画坛独树一帜
宁夏书画院·孙立人[油画作品]
作者: 孙立人   来源: 民族艺林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宁夏书画院   孙立人  
描述: 孙立人,吉林省长春人,毕业于中央民族大学美术学院。现任宁夏书画院副院长,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油画学会理事、宁夏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宁夏美术家协会油画艺委会主任。
孙立人【油画作品】
作者: 孙立人   来源: 民族艺林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王印  
描述: 孙立人【油画作品】
浅析外国历史在中国的早期传播
作者: 孙立萍   来源: 大科技:科技天地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外国历史   传播   中国  
描述: 鸦片战争前后,不少西方新教传教士逐渐来到中国。洋务运兴起后,传教士在传教的同时,其文化活动的范围也日渐扩大。他们一方面进入洋务派创办的各种官方机构,如京师同文馆和江南制造总局翻译馆,从事外国史书编译;另一方面通过教会出版机构,把大量外国史学著作译介为中文。传教士传播外国历史的活动旨在传播基督教,但客观上促进了国人对外国历史的了解。
< 1 2 3 4 5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