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作者:孙景】搜索到相关结果 31 条
-
蓦然回首
-
作者:
孙景波
来源:
美术研究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故地重游
画家
青海
写生
朱乃正
油画
-
描述:
又后20年,乃正应青海友好之邀,故地重游,西陲城乡面貌巨变,人事风气沧桑,已今非昔日。同辈相聚,较比鬓发霜染之异,惊叹世象升沉之道,往时儿女情长,笑歌翻成泪语,——那20年,是乃正青春气盛之20年,是经历艰辛磨难之20年,是得到砥砺锻造的20年。青海地域的自然气象,给这位南国流放而来的赤子,
-
关于“女画家的世界”的对话
-
作者:
孙景波
范迪安
来源:
美术研究
年份:
199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画家
艺术感染力
肖像
艺术世界
展览
艺术表现
艺术创作
作品
油画
女性
-
描述:
孙:以往画界有这样一种习惯,在展览中看到作品之下标明作者是女性(或者是少数民族)时,就自然放宽了评画的标准,大概是因为觉得女画家格外难得、格外不容易出,在艺术上就应该宽一把。看了“女画家的世界”,我感到这个展览不需要“宽一把”,它明明白白地告诉人们这是一个女画家举办的展览,但它在揭示她们自己的精神和心灵世界上很有深度,在艺术表现上有很多不同于男性画家的地方。从艺术感染力的强度看,这个展览是值得注意的。
-
成吉思汗(壁画)
-
作者:
孙景波
唐晖
沙子云
来源:
连环画报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政治家
民族部落
铁木
蒙古高原
部族
诚信
成吉思汗
统一蒙古
蔑儿乞
札木合
-
描述:
成吉思汗(壁画)
-
中央美术学院壁画系学生示范作品选
-
作者:
孙景波编
来源:
天津: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图书
关键词:
美术(学科:
地点:
年代:
中国
作品
现代)
美术
-
描述:
本书收录了中央美术学院壁画系低年级、高年级学生的素描、速写、水粉、雕塑等不同形式的美术作品。
-
小石潭谈艺录:与开玺话写生
-
作者:
孙景波
来源:
中国油画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近十年
欧阳修
油画写生
画室
外师造化
师法造化
中得心源
绘画
谈艺录
自在自然
-
描述:
癸未年四月某日,景波应开玺师兄之邀,赴其门头沟画室,入后院小石潭南畔品茶。是日风和景明,春山初染,盎然天趣,更凑人趣。语及绘画写生之道,更觉性情相投。说到高兴处,开玺转身忽入画室,抱出近十年油画写生约百余幅,披示共赏。且一幅幅指曰:此一幅,写于某年、某月;彼一幅,写于某地、某方;又某幅,于某时、某地,有同行者,某师、某友、某学生,遇某事故之顺逆,遭何气候之变化娓娓如念日志,历历如数家珍,得意之情,形乎手足之舞。间而叹曰:吾年近七十矣,信吾生苦乐多在其中,品
-
2016浙江油画提名展作品集 深度
-
作者:
杨参军 章仁缘 孙景刚主编
来源:
杭州: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图书
关键词:
儿童画
绘画技法
-
描述:
本书收录了2016浙江油画提名展中的提名作品, 书中59位作者不仅仅展示自己的画作, 也从各自的角度阐释了对艺术的思考, 解读了对“深度”这一品质的认识。
-
春华秋实 中央美术学院1978级研究生成果汇展集 油画系分卷
-
作者:
“春华秋实——中央美术学院1978级研究生成果汇展”策划委员会编
孙景波卷主编
来源:
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图书
关键词:
美术(学科:
油画(地点:
地点:
年代:
中国
作品
现代)
美术
油画
-
描述:
春华秋实 中央美术学院1978级研究生成果汇展集 油画系分卷
-
青藏高原纪实
-
作者:
孙景波著
来源:
杭州: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图书
关键词:
作品集
中国
现代
油画
-
描述:
本书的作者孙景波先生是中央美术学院的著名油画家。他在二十多年的时间里多次进入青藏高原,收集素材,创作了大量的以藏区内容为主题的油画,获得了好评。本书是孙景波先生的笔记体创作日记,并配以他的作品,真实地记录了和反应他的所见所感。
-
油画人像技法画例
-
作者:
孙景波编著
来源:
哈尔滨:黑龙江美术出版社
年份:
1997
文献类型 :
图书
关键词:
油画:人物画
人物画:油画
技法(美术)
-
描述:
油画人像技法画例
-
『素以为绚』:漫谈王羽天的油画语言
-
作者:
孙景刚
来源:
美术大观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绘画作品
视觉
古典绘画
绘画语言
色彩
当代艺术
气质
画面
品质
当代绘画
-
描述:
我们翻看羽天的绘画作品后会清晰地看到与很多当代艺术家不同的是,他是在"绘"的过程中把对自然的体验、生活的态度静悄悄地化解在作品里,使"绘之悦"和"观之悦"合二为一。因此,羽天的"素澹之眼"过滤掉了一切在他看来飘游不定的浮躁之象,也将现实中的"残酷"统统圈在画面之外。他的画触动观者的是心底里的那份纯净,那份"柔软"。在那里,惠风和畅,万物吉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