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按栏目分组
关键词
画语·心语:写于丁方素描人物展
作者: 翁剑青   来源: 世界艺术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描述: 素描,在图像及绘画艺术史中曾是用以记取和表达形象思维及视觉空间形态的方式;它曾是为创作完整的造型艺术(包括建筑、雕塑、绘画、工艺设计)而用以斟酌或设定形态的画稿;它也曾是并依然是具有独到的视觉表现力和独立艺术欣赏价值的绘画类型。这从古希腊、罗马至西方文艺复兴以来的造型艺术以及东方中国的远古至汉唐以来的“绘事”艺术中均有精到的体现。素描以其单纯而又复杂的观察、思维和表现方式,造就了东西方极为丰厚的造型及绘画艺术历史和变动不居的绘画美学经验。
公共艺术与当代城市文化
作者: 王青云   翁剑青   来源: 建筑知识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现代文明   社会空间   市民大众   文化生活   舆论空间   换而言之   公共空间   特定空间   当代城市   城市历史文化  
描述: a+a:您认为城市"公共艺术"与城市的关系应当是怎样的?翁剑青:公共艺术首先是一个特定空间性质中的艺术的概念。其中一是城市中的"物理性质的空间",一是公众可介入社会空间,进而也是一种产生公众意见的"舆论空间"。换而言之,公共艺术既依附于城市的开放性空间,同时也是指存在于"城市社会"中的市民大众的舆论空间。可以说公共艺术与城市的联系是天然的,现代文明首先是在城市母体中发展起来的。公共艺术的文化、制度及
关于抽象雕塑的一点议论
作者: 翁剑青   来源: 雕塑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视觉形象   时空形态   抽象   写实主义   内心世界   自然主义   雕塑艺术   议论  
描述: 雕塑是时空的思维与表现。时空并非为人类所造就,但却为人类所认知、运用和表现。对于时空的形态及其意蕴的表现,从来都是雕塑艺术不曾停息的探索对象与领地。相对于空间形体的记录与再现的写实性雕塑而言,抽象雕塑所呈现和追求的是艺术家对于非再现(非具像)世界的时空形态——以及由此而显现的对于自然宇宙和内心世界的认知与审美的关照.它超越了自然主义及古典的写实主义对于外在视觉形象的记录及情节性、主题性的表述。
雕塑空间的若干维度与意味
作者: 翁剑青   来源: 雕塑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空间形态   雕塑语言   艺术方式   景观雕塑   开放性   公共空间   作品   雕塑艺术   雕塑空间   维度  
描述: 本刊在上一期(第86期)就雕塑与空间形态的问题进行了笔谈。对于雕塑艺术的本体语言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探讨。雕塑的空间形态及其形成的空间语义及语境,会使我们从不同维度去审视和体味,本期继续就"雕塑与空间"之形态问题进行探讨,以进一步深化对此问题的学术认识。
解构与建构:中国抽象雕塑艺术展学术研讨会纪要
作者: 翁剑青   冀少峰   来源: 雕塑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解构与建构   思维方式   艺术家   抽象艺术   现代主义   雕塑家   中国当代   雕塑艺术   美术馆   抽象表现  
描述: 翁剑青(北京大学艺术学院教授):现在我们进行"解构与建构——中国抽象雕塑艺术展"学术研讨会。下面按会议的议程,请大家就我们所关心的几个主要问题进行探讨。第一个方面,从史学的角度来剖析抽象雕塑在建构当代雕塑方面的意义,以及剖析在相当长时间段内,抽象雕塑在中国被误读或者不易被接受的现象以及背后的原因。第二个方面,在中国当代的文化背景下,抽象或者说抽象艺术,它的意义何在?第三个方面,可以谈谈抽象雕塑与中国当代的艺术以及设计的关系,这个设计其实包括建筑、景观、环境、公共设施等方面。希望
城市·艺术·人 UED专题沙龙
作者: 周榕   秦璞   翁剑青   来源: 城市环境设计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景观设计   公共生活   艺术家   设计师   表现形式   环境艺术   公共空间   公共意识   城市雕塑   公共艺术  
描述: 秦璞:自我国20世纪80年代初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开始重视对城市空间环境的美化,并由文化部、建设部共同成立了全国城市雕塑指导委员会,城市雕塑成了当时城镇街区的主要户外表现形式。随后相继还出现了室内装饰、环境艺术、园林设计等。曾记得我第一次听到环境艺术设计这个词语是在1983年由浙江美术学院吴家骅先生主持的,由几位美籍华人设计师介绍美国的户外艺术的讲座上。而室内装饰设计这个称谓,则
< 1 2 3 4 5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