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写意画法与写意美学
-
作者:
刘曦林
来源:
中国书画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写意精神
思维方式
中国美学
意象艺术
写意画
中国画
中国绘画
中国文人画
概念
不似之似
-
描述:
主讲人:刘曦林(中国美术馆研究馆员、中国美术家协会理论委员会副主任) ◇ 地点:中国国家画院 一、写意问题的提出以及研究状况 写意问题是老话题。但老话题如何新解呢?我们对古人有没有误解?古人对此有没有误解?近几年来为什么写意问题被提到理论界的日程上来?这本是中国画、中国美学的一个概念,但它已经扩及到其他领域,近年的绘画创作和展出,不仅有写意中国画,还有写意油画。这一问题的提出,有它的背景和原因,主要是有感于全国美展即国展制作之风过盛,精细描写过多,有失创作激情的发挥。更深刻的原因是有感于西学覆盖,在西学东渐百多年来,中国画的写意概念被埋没、被淡忘了,甚至遭到了批判。回顾“五四运动”前后,康有为、陈独秀特别是陈独秀发起“文学革命”后,又发起一场“美术革命”,主张以引进西方写实主义来改良中国文人画,把整个文人画全部否定。正是在这种思潮当中,在西学东渐的过程中,中国社会的需要选择了写实,徐悲鸿、蒋兆和、赵望云应运而生,但他们的写实中并非没有写意。文人画家并不认为唯有写实才能改造中国画,陈师曾在20年代初写过《文人画之价值》一文来反驳康有为、陈独秀的观念,他说:“殊不知画之为物,是性灵者也,思想者也,活动者也,非器械者也,非单纯者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