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作者:刘兰】搜索到相关结果 17 条
-
康熙朝青花瓷器分期
-
作者:
刘兰华
来源:
故宫博物院院刊
年份:
198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十七年
图案
青花瓷器
玉璧底
二层台
胎体
康熙朝
釉色
康熙时期
口部
-
描述:
康熙朝历时六十一年(1662——1722年),流传至今的青花瓷器数以千计。在众多的传世品中,有一些带有确切纪年款的器物,通过对这些有纪年器物的分析,为康熙朝青花瓷器的分期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
漫谈康熙瓷器纹饰
-
作者:
刘兰华
来源:
故宫博物院院刊
年份:
198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图案
八仙
牡丹
康熙年间
故宫博物院
康熙朝
青花
康熙时期
莲花
瓷器
-
描述:
清代康熙朝历时六十一年,其瓷器传世的数量在明清两代中为最多者,本文就其纹饰问题谈一谈粗浅的看法。康熙时期瓷绘在明代的基础上有不少创新。由于康熙朝历时较长,其瓷绘前后期的风格、画法、用色等有很大的区别。康熙早
-
成化斗彩鸡杯
-
作者:
刘兰华
来源:
故宫博物院院刊
年份:
198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图案
乾隆时期
彩瓷
牡丹
故宫博物院
成化
青花
工艺史
康熙时期
瓷器
-
描述:
斗彩瓷器创烧于明代成化时期,它以图案纹饰新颖、色调柔和、色彩淡雅而名传于世。斗彩瓷器的烧成是我国制瓷工艺史上的重大成就,它为后来彩瓷的发展开辟了新的途径。斗彩瓷器是先在釉下用青花勾划纹饰轮廓线,然后入窑烧制,再于釉上填绘各种色彩,二次入炉烘烤而成,因此是釉上与釉
-
康熙青花万寿字大瓶
-
作者:
刘兰华
来源:
紫禁城
年份:
198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足部
清代前期
故宫博物院
康熙
造型
釉色
青花
口部
瓷器
腹部
-
描述:
故宫博物院珍藏一件『康熙青花万寿字大瓶』,整个瓶体用青花釉色写满一万个『寿』字。瓶上的字分布在口、沿、腹、足四个部分,口部七十七行,每行二字;沿部四十八行,每行一字;腹部最多最密,共一百三十行,每行七十五字;足部四十八行,每行一
-
中国白瓷和青花瓷的起源研究
-
作者:
罗宏杰
李伟东
鲁晓珂
孙新民
刘兰华
赵志文
郭木森
来源:
自然杂志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黄冶窑
白河窑
白瓷
起源与发展
唐青花
统计分析
-
描述:
在河南巩义白河窑址发现了迄今考古发掘时代最早的白瓷,同时在白河窑和黄冶窑晚唐地层中也发现了若干青花瓷残片,这是目前唯一在窑址发现的唐青花标本,具有十分重要的考古学意义。通过对白河窑北魏青瓷、北魏白瓷和唐代白瓷进行化学组成、烧成温度、显微结构、白度等一系列测试分析,并运用统计分析的手段对数据归纳处理,首次阐明了白瓷在河南巩义起源与发展的演变规律。另外,通过对白河窑和黄冶窑两个窑址出土的唐青花、唐代白瓷、唐三彩以及白釉蓝彩标本的综合测试分析,从科技角度揭示了唐代青花瓷产生所经历的"唐三彩—白釉蓝彩—唐青花"发展过程中的物质基础和技术演变规律,为探讨青花瓷的起源问题提供了科学依据。
-
苏州相城基督教堂
-
作者:
张应鹏
王凡
董霄霜
肖荣婷
陆鸿成
钱舟
王苏嘉
苗平洲
刘兰珣
张琦
胡鑫
李琦波
姚力
来源:
建筑知识
年份:
201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如何地域性
地域性
建筑创作
-
描述:
本项目位于阳澄湖西路北侧,虎丘湿地公园入口东面,周边三面环水,景观优美。设计突出时代感,但同时也尊重传统教堂建造模式。颇具雕塑感的造型以及高耸的钟塔在街角就可以看到,开敞的布局以及大尺度的广场凸显了教会的开放胸怀。入口的鹅卵石景观墙和草坪上排布成十字形的混凝土块引导视线投向形式独特的主入口黑色墙面。建筑的主体是坚实肃穆的雕塑性几何体,显示出三个简洁有力的基本体量的组合。其形式逻辑是在四方体的礼拜堂组合基座上叠加非对称的楔形屋顶,高耸
-
河南巩义市白河窑遗址发掘简报
-
作者:
孙新民
刘兰华
赵志文
张志亮
张金选
王永安
赵军领
王振杰
郭志娟
袁瑞
牛嵨茂
来源:
华夏考古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白河窑址
北魏白瓷
巩义
唐青花瓷
发掘
-
描述:
2005年4月至2008年3月,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与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合作,对巩义白河窑进行了考古发掘。清理窑炉6座,灰坑、灶、沟等110余个。该窑址首次发现了烧制白瓷和青瓷的北魏窑炉及其产品、以及唐青花瓷器和唐三彩马俑等,取得了重要的考古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