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眺望内心的意象 关于井土剑的艺术
作者: 冯博一   来源: 艺术与投资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巴黎国际艺术城   内心   艺术家   话语方式   现代主义   美术史   创作   作品   意象   生存环境  
描述: 井士剑简历井士剑,男,1960年生于辽宁黑山。1988年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油画系。作品参加第七、八、九、十届全国美展,中国百年油画回顾展,第一、二、三届中国油画展,成都双年展、北京国际美术双年展等众多国内大型展览。1995至1996年赴巴黎国际艺术城进修。出版《井士剑油画作品集》等。现任中国美术学院油画系副教授、博士、多维表现工作室主任,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浙江省油画家协会副秘书长。作品为中国美术馆、上海美术馆等各类艺术机构及藏家收藏。
何香凝美术馆第三届学术论坛—中国当代艺术生态考察·第一单元·艺术策划(节选)
作者: 冯博一   方立华   王璜生   吕澎   王林   朱其   飞苹果   费大为   欧宁   高岭   鲁虹   来源: 画刊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策展人   展览策划   何香凝美术馆   单元   艺术展   艺术家   展览活动   作品   上海双年展   中国当代艺术  
描述: 冯博一:这次会议,我们准备了很长时间,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一些发言人来不了,很遗憾。比如说范迪安本来是昨天晚上到,但是因为公务缠身,他让我代表他表示抱歉。首先我们有请广东美术馆的馆长王璜生先生发言。他既是美术馆的馆长也是一位艺术家,策划主持了各种类型的大型展览。下面请王璜生作为美术馆的馆长谈谈他对于展览策划的思考。这个
程大鹏 现实的虚妄与变异的虚置
作者: 冯博一   来源: 艺术财经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城市景观   变异   大鹏   装置   建筑模型   非现实   虚妄   可乐   作品   城市化过程  
描述: 在中国,我们今天的城市似乎是一个从未来借来的城市。许多尚未建成的城市象征性地标,在软件中变成了比真实的城市空间更为真实的承诺—这个城市无比的光洁、通透,没有任何一点混乱和喧嚣,具有高度的合理性。它让我们看到的似乎是一种奇怪的“未来主义”,一个在头脑中虚置的城市。 作为建筑师和艺术家的程大鹏,他在北京今日美术馆个展中的新作《可乐乐园》是有意地将中国城市化过程的历史、现实与未来虚妄的特质,即将我们现在习惯的Powerpoint城市景观,从电脑软件的虚拟中,利用3D打印的技术手段,置换为近距离的实在性作品,既有装置、雕塑艺术的细节,又有城市建筑模型的样态。 这些装置新作以《可乐乐园》命名,来源于他早期创作的《都市山水》绘画作品,但在作品呈现上他却将建筑模型的结构完全处理成散落、畸形的碎片,建筑也只是物是人非地依稀可辨。其细节与视觉是立体写实的,包括类似的建筑模型里生长出来的肢体、尸骨、蠕虫、残骸和吸附、缠绕着的“恶之花” ,具有建筑沙盘模型变异的现实依存。在我看来,大鹏作品的高妙之处或其艺术的魅力,在于他对构成城市化过程中的主要元素—建筑节点的现实与他臆想的虚构图像之间的虚置。
无度地透支夜晚,或在梦中:关于韦嘉2007年、2008年的油画新作
作者: 冯博一   来源: 艺术当代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透支   新文化运动   文化激进主义   夜晚   “为人生而艺术”   为艺术而艺术   文化艺术   油画  
描述: 自“五四”以来.中国新文化运动的主流一直是一种文化激进主义.“为人生而艺术”的呐喊伴随着中国文化艺术的发展。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前卫艺术也正是以此为标榜的。被左翼所遮蔽的另一潜流——“为艺术而艺术”的传统.在启蒙和救亡的现代性之外,仍然有一种“审美的现代性”在发挥作用。
对生存境域的自觉体恤
作者: 冯博一   来源: 艺术当代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90年代   问题意识   历史趋向   艺术家   油画作品   生存境域   自觉   中国当代艺术  
描述: 在考察艺术家张小涛近年的艺术创作时,可以发现,他从上世纪90年代伊始,先以绘画的方式介入到中国当代艺术的进程之中。2006年,我给他在何香凝美术馆策划个展时,对他的油画作品评介道:“张小涛艺术的问题意识,在我看来即是指当代艺术的作用在于对历史趋向的反映,在于艺术家个人对现实变化、
记忆、想象,而且“红色”——关于景柯文的油画艺术
作者: 冯博一   来源: 艺术当代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前卫艺术   “红色经典”   想象   油画艺术   柯文   记忆   娱乐化倾向   90年代以来  
描述: 1979年的“星星美展”是中国前卫艺术的标志性开端.“85美术思潮”则是在启蒙和理性反思的基础上对”文革”的控诉、揭露与否定。进入1990年代以来.随着全球化、后现代趋势的影响,中国前卫艺术逐渐转向对社会主义的“红色文化遗产”在改革开放的社会转型中的处境进行反思。同时.它也成为被日益兴起的大众流行文化所利用的文化资源之一.[第一段]
天马行空,独往独来:关于于凡的雕塑艺术
作者: 冯博- Fellg Boyi   来源: 艺术当代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轮回   天马   个人创作   采访者   20世纪90年代   雕塑艺术  
描述: 于凡说:“我的创作开始具有真正意义上的个人面貌和语言,是从2000年开始的。在中国,十二年是一个轮回。”(见《于几:雕塑可以把你唤醒——关于2012造型提名展及个人创作的对话》CAFA艺讯网,采访者:朱莉)轮回之前的20世纪90年代
被揭开的“表皮”——关于曹晖的雕塑创作
作者: 冯博一   来源: 艺术当代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人物雕塑   古典形态   现实主义艺术   语言方式   形象塑造   雕塑创作   相对真实   随类赋彩  
描述: 曹晖新近的《揭开你》系列创作是以大猩猩以及猪、牛.羊等牲畜的形象塑造和逼真的写实性雕塑语言方式来展开的。构成曹晖这批新作的特殊性在于两个层面:一是拟人化地夸张.放大了这些牲畜的视觉造像,仿佛古典形态的典型化人物雕塑,其中作品”似真”部分的着色与处理,类似于人的皮肤肌理所散发出的细腻而透明的光泽,随类赋彩的形象安详,平和,甚至有些憨态可掬的表情,具有优美宁静的意味。[第一段]
被感知和被透视的“景观”——关于第六届深圳当代雕塑艺术展
作者: 冯博一   来源: 艺术当代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展览方式   现实针对性   艺术展   当代艺术   感知   雕塑艺术   景观   深圳  
描述: 何香凝美术馆主办的深圳当代雕塑艺术展已连续举行五届,这一常规性展览一直致力于当代艺术公共性问题的探讨与实验,或者说是通过较为宽泛的当代雕塑艺术的概念和样式,以艺术家作品的展览方式体现策展人和艺术家对当代艺术公共性的理解、转化与呈现。作为2007年第六届深圳当代雕塑艺术展的策展人.我首先考虑的是如何在当代文化生态中寻求一个带有公共性的话题.而这种话题本身既是在社会发展过程中.公众所切身面临的问题,也是公众普遍关注的公共意识,更是在有些艺术家的创作中,对这种公共话题所具有的现实针对性的问题意识的表达.
当代雕塑艺术与生活空间的复合——关于“曦城·全国高等美术院校毕业生雕塑作品2007年展”策划札记
作者: 冯博一   来源: 艺术当代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生活空间   毕业生   雕塑作品   高等美术院校   雕塑艺术   中国当代艺术  
描述: 与房地产开发公司合作举办当代雕塑艺术展览是中国当代艺术展览机制中的一种展示方式。它是在中国各级政府美术馆系统的公共艺术功能、作用缺失和缺乏艺术基金会对艺术赞助机制的背景下的特殊产物.也是中国当代艺术一种带有民间性质的奇特展览模式。这种展览模式的始作俑者应该是艺术家艾未未和北京的房地产商潘石屹。
< 1 2 ... 3 4 5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