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作者:冬】搜索到相关结果 751 条
-
浅谈油画创作过程中色彩表现的技巧与方法
-
作者:
薛冬冬
来源:
文艺生活(文艺理论)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方法
创作
技巧
色彩表现
油画
-
描述:
油画艺术形体的塑造是通过色彩来表现的,色彩是油画创作中的重要表现语言与手段,是油画艺术视觉冲击表现力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色彩能够将画家丰富的内心世界充分表现在作品中,实现油画创作过程中的情感表达与观念传递。本文阐述了色彩基本技巧在油画创作中的作用,分析了色彩表现与情感表达的关系。
-
当代工笔之我见
-
作者:
吴冬梅
来源:
文艺生活(文艺理论)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语言
工笔画
灵性
-
描述:
绘画工笔画“意在笔先”“意匠经营”与工笔画装饰因素的格律化有机结合起来,在充满感受、灵性的意象造型中,丰富发展了工笔画语言。
-
夜色空濛入瓷来
-
作者:
方冬生
来源:
陶瓷研究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天人合一
意与境
风景
釉上彩
山水
瓷画
-
描述:
我的陶瓷绘画是幽然的、恬静的,在细腻的笔触和色彩构建的现实中,没有过多的纠结和呓语,从真实的现实直达画面的现实。在这个过程中,在浓厚中见清淡,严谨中见灵活,更多的是直指自我,波澜不惊,却一切圆满。或者说这是一个找不出边界的世界,浓郁中却隐透着仛寂之美。就像与一个无影的女人捉着迷藏。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一切都是寂静恬美又清幽的;风动月影摇,香雾云鬓湿,一切又是朦胧湿润又淡雅的,像是提醒着"在记忆里,那明亮的乐园如今已隐约难辨"。一处超现实的寓言世界出现在画面中,经过我潜心勾画——繁杂的植物躯干与叶、与茎,在跨度很窄的色系中编营了一幅压缩的平面,或许是一种释放,或许让观者感受这种笔随意走的视觉意象。就像体内飞翔着的思想突然栖身树梢、顾盼流连,终于唤醒了隐藏于现实的灵魂——夜色空濛、风景独好。
-
混合性新粉彩与漆画陶瓷艺术的运用产生美
-
作者:
李冬明
李根
来源:
陶瓷研究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漆画艺术相结合
继承创新
陶瓷混合性新粉彩
-
描述:
混合性新粉彩与漆画艺术的运用,是在继承传统精髓上把多种不同的工艺巧妙结合表现。陶瓷综合装饰具有艺术美,漆画艺术在陶瓷艺术综合装饰迈向新的突破。
-
混合性新粉彩与漆画陶瓷艺术的运用
-
作者:
李冬明
李根
来源:
陶瓷研究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漆画艺术相结合
继承创新
陶瓷混合性新粉彩
-
描述:
混合性新粉彩与漆画艺术的运用,是在继承传统精髓上把多种不同的工艺巧妙结合表现。陶瓷综合装饰具有艺术美,漆画艺术在陶瓷艺术综合装饰迈向新的突破。
-
浅论陶瓷装饰青花山水的创作体会
-
作者:
李冬明
刘竞芳
来源:
陶瓷研究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天人合一
陶瓷装饰
笔墨技法
艺术思想
情景交融
现代山水画
构图
创作心态
作品
青花
-
描述:
对于从艺数十年的画家,经常会这么想:怎样才能使自己的作品有特点、有新意、有个性?方法或许有很多,其中到大自然写生,从中得到启发不能说是一条不可取之路。然学习古人,学什么,要学先辈的各种技能包括笔墨技法、构图技巧、艺术思想、创作心态等。切莫盲目搬山头,一味模仿古人之迹,这样下去全是古
-
李冬梅作品
-
作者:
李冬梅
来源:
文艺理论与批评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绘画系
东北师范大学
硕士生导师
油画专业
李冬梅
大学美术
-
描述:
李冬梅吉林省长春市人,1968年生。毕业于东北师范大学美术系本科,现任教于长春大学美术学院绘画系油画专业,副教授,东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硕士生导师。
-
中国当代文学期刊观察2007年第2期
-
作者:
王颖
李云雷
魏冬峰
王斌
解芳
刘勇
来源:
文艺理论与批评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现代文明
叙述语言
佛山文艺
现代物质文明
中国当代文学
叙述对象
达戈
长篇小说选刊
迟子建
王立纯
-
描述:
《弥天大谎》是一篇饶有意味的小说。幽默,风趣,不乏思考。故事的主人公胡达飞在一次洪水来袭全村逃难的当口,为了寻找与他相依为命的奶羊,逆人流而行,意外撞见了前来指挥抗洪抢险的副县长姜黎民,在姜副县长的引领下,老胡干了一件“胆大包天”的事,偷了附近小煤窑炸药库的炸药,将阻碍泄洪的大堤炸开了一个豁口,并与姜副县长击掌为誓,约定谁也不能透露这个有风险的秘密。
-
隋唐佛教雕塑艺术的公共客观性与主观性
-
作者:
杜冬梅
来源:
文艺评论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佛教文化
主观性
隋唐
麦积山石窟
个体工匠
佛教雕塑
雕塑艺术
客观性
-
描述:
隋唐佛教雕塑伴随着佛教文化在我国的传播达到了鼎盛,无论是数量、还是规模、抑或是工艺都是前所未有的.隋唐佛教雕塑的建造不仅仅是统治阶级的主权体现,更是大众思想情感的共振,这方面有别于以往的雕塑建造;孙振华先生曾有这样的描述:唐代佛像不仅有官方的工匠制作,连个体工匠也有大量制作佛像出售①.佛教雕塑这一时期即在空间上得到巨大的膨胀:敦煌莫高窟、麦积山石窟、河北南北响堂山石窟、山东云门山石窟、龙门石窟和天龙山石窟等众多的佛教石窟雕塑相继开凿丰富,又在审美意识上获得了极大的突破.隋唐佛教雕塑不再是一种权力的象征,而是一种人民群众对于生命诉求的一种情感表达,雕塑的客观空间共享与劳动者的主观情感参与体现了当时代下佛教雕塑艺术的公共性特征.
-
自我生成:来自四川美术学院油画系20年的实验与实践(1992-2012)
-
作者:
孙冬冬
Frank Qian
来源:
艺术界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实验班
自我生成
四川美术学院
教学改革
教学过程
实践
油画
内部活力
-
描述:
反观四川美术学院(简称:川美)油画系最近20年的教学生态,展览以“自我生成”为主题,用于概括其从1992—2012年的实验与实践,对于一个身处官方系统的美院而言,显得难得一见的“客观”。从一个旁观者的角度来看,“自我生成”有意识地提示出油画系师生教学过程中的自觉性,并且将其视作一种激发学院内部活力的传统——自1989年。油画系一直在尝试内部的教学改革,无论是始于当年的“实验班”,还是1992年由油画系老师自己出资举办的毕业生年展,
<
1
2
3
...
41
42
43
...
74
75
7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