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作者:何海】搜索到相关结果 23 条
-
缠枝纹在现代陶瓷艺术中的表现
-
作者:
何海林
来源:
美术教育研究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青花瓷
缠枝纹
现代陶艺
忍冬纹
陶瓷艺术
-
描述:
缠枝纹样历史悠久,由蔓藤卷草的样式演变而来,委婉多姿,连绵不断,有强烈的节奏和律动,具有独特的艺术感染力。缠枝纹样装饰在瓷器上非常盛行,宋代的影青瓷、元代的青花瓷、明代的彩瓷、清代的粉彩瓷等器物上都有它的身影。在现代陶瓷艺术中,缠枝纹也受到陶瓷艺术家的偏爱,或作为主题纹饰,或用作辅助纹饰,给现代陶瓷作品增添了不少艺术魅力。
-
浅议陶瓷装饰中的新彩画
-
作者:
方雨
何海林
来源:
陶瓷研究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陶瓷装饰
制瓷技术
新彩
技法
表现形式
艺术品
中国画
装饰艺术
我国古代
颜料
-
描述:
中华民族的先民们在原始社会便发明了制陶技术,在汉代发明了制瓷技术。在漫长的历史中,陶瓷和人民的生活息息相关。由于瓷器独特的抗风化耐腐蚀的功能,使其流传到今天的实物,比我国古代其他任何一种艺术品都丰富。陶瓷与一个文明社会的基本需求
-
邱大哥,我的好兄弟!
-
作者:
何海泉
来源:
警察天地
年份:
199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兄弟
景德镇
认不出
说不出
母亲
婆婆
见母
孝心
生儿
汤圆
-
描述:
1996年12月10日,我79岁的母亲黄糯女在生命弥留之际,嘴里呼喊的竟是一位民警的名字——邱娥国。面对我们几个来自九江、景德镇、福州的亲生儿女,她却一个也认不出来。面对这种情景,我们这些作儿女的感到万分悲痛和愧疚,一起跪在了母亲的床前,抱头痛哭:“娘呀,娘呀,并非儿女无情,实在是工作在外,没有尽到孝心,我们对不起你老人家呀……”
-
宋徽宗书秾芳诗
-
作者:
何海林编
来源:
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图书
关键词:
南宁
楷书
中国
法帖
-
描述:
本书为“馆藏国宝墨迹”系列丛书之一,精选馆藏底本,为首次四色精印,并延请专家释文。宋徽宗(1082~1135)名赵佶,神宗十一子,哲宗弟。他独创的瘦金体书法,瘦挺爽利,侧锋如兰竹,与其所画工笔重彩相映成趣。《秾芳诗》现藏於台北故宫博物院,为大字楷书,是宋徽宗瘦金书的杰作。此作纵二十七点七厘米,横三百四十厘米,卷后有陈邦彦观款“宣和书画超轶千古,此卷以画法作书,脱去笔墨畦迳,行间如幽兰叢竹,冷冷作风雨声,真神品也”。其笔法犀利、铁画银钩、飘逸劲特,笔致劲健,富有鲜明的个性。
-
论现代陶瓷绘画表现形式的多样性
-
作者:
吴少华
何海林
来源:
陶瓷研究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陶瓷绘画
审美情趣
工艺美
现代
粉彩
-
描述:
随着封建社会的瓦解,御窑厂的倒闭,御用画师们在制瓷上不再受到条条框框的限制,他们的个人审美意识开始苏醒。程门、王少维、金品卿等御窑厂画师们迫于生计,开始绘制浅绛彩瓷,这是陶瓷工艺与文人画的完美结合。民国时期"珠山八友"等人进一步发展了新粉彩绘画,现代陶瓷绘画艺术从而拉开了序幕。发展至今,随着陶瓷科技的进步,新釉料、新工艺、新题材、新技法给陶瓷绘画带来前所未有的活力,各式各样的陶瓷绘画艺术作品呈现在世人眼前。
-
当代陶瓷工笔花鸟画的图式特点
-
作者:
吴少华
何海林
来源:
陶瓷研究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审美意趣
工笔花乌
陶瓷绘画
图式
-
描述:
社会在发展,时代在变化,不同的时代有不一样的社会文化和审美追求,每个时代都有其相适应的艺术形式。随着人们的审美情趣发生改变,需要有新图式的陶瓷工笔绘画作品来满足人们的视觉审美和精神追求。在当代艺术的环境下,陶瓷艺术家需要改变传统的花鸟绘画图式,开拓新的领域。本文从构图、色彩、表现语言等多个方面来阐述当代陶瓷工笔花鸟画的艺术特点,来彰显当代的文化精神。新的构成理念、新的表现形式、题材内容、创作者的个人情感等注入到陶瓷工笔花鸟绘画中,为陶瓷工笔花鸟绘画印上时代的烙印。
-
馆藏国宝墨迹 60 周伯琦篆书宫学国史二箴
-
作者:
何海林编
来源:
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图书
关键词:
中国
元代
法帖
篆书
-
描述:
本套系列字帖的底本多选自故宫博物院、上海博物馆等国家级博物馆、图书馆馆藏书法作品,大多为首次公开出版。周伯琦(1298-1369),字伯温,号玉雪坡真逸。饶州(今属江西省)人。以荫授南海县主簿,后转为翰林修撰。博学工文章,而尤以篆、隶、其、草,擅名当时。篆师徐铉、张有行笔,结字殊有隶体,字颇肥
-
馆藏国宝墨迹 57 宋徽宗真书千字文
-
作者:
何海林编
来源:
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图书
关键词:
楷书
中国
法帖
北宋
-
描述:
本书为“馆藏国宝墨迹”系列丛书之一,精选馆藏底本,为首次四色精印,并延请专家释文。宋徽宗(1082-1135),名赵佶,神宗11子,哲宗弟,在位25年。书法在学薛曜、褚遂良的基础上,创造出独树一帜的“瘦金体”,瘦挺爽利,侧锋如兰竹,与其所画工笔重彩相映成趣。本卷为宋徽宗于崇宁三年(1104),二十三岁
-
孔庙进士题名碑调查研究
-
作者:
何海平
范胜利
胡媛媛
来源:
首都博物馆丛刊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遮雨棚
粉化
石质文物
北京孔庙
儒家思想
清三代
灰尘污染
表面污染
片状剥落
进士题名碑
-
描述:
北京孔庙始建于元代,已经有700多年的历史,由于儒家思想在中国封建社会的统治地位,所以孔子在我国古代具有非常高的地位。作为元、明、清三代祭祀孔子的场所,北京孔庙的历史地位在当时是相当重要的,其建筑规模非常大,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孔庙内的石质文物较多,有石碑、石亭、石鼓、石刻、石柱、石栏杆、月台,大青石浮雕等,在这些石质文物中最有意义的就是进士题名碑。有元、明、清三代的进士题名碑198块,其中元代3座、明代77座、清代118座。这些进士题名碑上
-
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在文物数字化中的应用
-
作者:
何海平
来源:
首都博物馆论丛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三维激光扫描技术
文物数字化
信息采集
-
描述:
本文介绍了文物数字化的意义和三维激光扫描技术的原理和特点,将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引入到文物数字化过程中,通过三维激光扫描和纹理采集、三维点云数据预处理和局部照片处理、真三维精细建模等步骤实现文物的数字化,并对明代青花大缸进行了数字化信息采集。结果表明,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对文物数字化具有良好的作用,同时也有一些问题值得进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