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州三雕

日期:2011.01.01 点击数:9

【类型】期刊

【作者】王婷 

【刊名】文物天地

【关键词】 玉质 青白色 壁画墓 浅浮雕 带饰 花庙 古玉器 玉带扣 珠饰 玉带板

【摘要】徽州的雕刻,产生于宋元,兴盛于明清,按照所使用的材料来分,有木雕、砖雕、石雕、竹雕。因为竹雕一般不在建筑上使用,范围有限,所以徽州古建筑雕刻中的木雕、砖雕、石雕,通常被称为三雕。徽州三雕多以传统戏剧故事为题材,雕刻的图案反映了徽州人对于琴棋书画的修身之好,对福禄寿禧的良好寄寓,而各类的雕件大多精美细致,更是反映了徽州人做事的用心和认真。徽州雕刻的品位之高,来源于徽州人世代积累的底蕴和广阔的视野。明代雕刻粗犷古朴,以平面浅浮雕为主,借助于线条造型,强调对称,富于装饰趣昧,但缺乏透视变化。清代雕刻多用深浮雕和圆雕,提倡镂空效果,有的镂空层次多达十余层,亭台楼榭、山水树木、人物走兽、花鸟鱼虫等集于同一画面,错落有致,细腻繁复,追求的是艺术美,它与徽派建筑互为辅弼,相得益彰,展示着徽州文化博大精深的一面。 徽州三雕浓郁的地方特色形成,主要基于:以徽州的奇山秀水入画,具有地方个性;新安书画的特色,予三雕画以直接影响;遍及城乡的徽戏演出,为三雕人物画提供了独特的蓝本;宗法礼教意识注入,使简单的物象组合有了深刻的含义。 三雕中展示地方艺术特色非常丰富。其中物象有:日、月、星、云、雷、雪;山、水、树、石、竹、花卉、蔬果、昆虫、鸟兽、楼、台、亭、阁、园林、居室、桥梁、船舫;旗、幡、幌、博古架、暗八仙、佛八宝(法轮)、法螺、宝伞、白盖、莲花、宝罐、金鱼、盘长、八吉(宝珠、菱镜、金钱、方胜、磬、犀角、书本、蕉叶)以及神佛塑像;各阶层人物及活动场面等等。

【年份】2011

【期号】第9期

【全文挂接】获取全文

3 0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