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则

日期:2010.01.01 点击数:12

【类型】期刊

【刊名】共产党员·上半月(河北)

【关键词】 亡羊补牢 俗话 君子

【摘要】国务院出台安全生产新政后果严重究责省部级领导 前不久,国务院办公厅颁布了《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通知指出,煤矿领导须与工人同时下井,发生重特大生产安全责任事故其主要负责人终身不得担任本行业企业的矿长,所在省部级相关领导将被追责。 通知要求,煤矿、非煤矿山要有矿领导带班并与工人同时下井、同时升井,对无企业负责人带班下井或该带班而未带班的,对有关责任人按擅离职守处理,同时给予规定上限的经济处罚。发生事故而没有领导现场带班的,对企业给予规定上限的经济处罚,并依法从重追究企业主要负责人的责任。通知规定,从2011年1月1日起,依照《工伤保险条例》的规定,对因生产安全事故造成的职工死亡,其一次性工亡补助金标准调整为按全国上一年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20倍计算,发放给工亡职工近亲属。 (摘自《京华时报》) 世博会历史上的明星展品 1851年伦敦世博会中展出了英国工业革命所产生的经济成就和参展国家先进的工业品,如自动链式精纺机、高速汽轮船、起重机等。 1853年纽约世博会首次展出被誉为“世界上最著名的机械”的缝纫机、电梯。 1862年伦敦世博会上出现了令人耳目一新的产品——蒸汽纺织机、火车头和世界上第一台洗衣机。 1876年美国费城世博会上,水泵、打字机、多路传输电报机等亮相。 1878年法国巴黎世博会上,展出了爱迪生发明的白炽电灯、留声机和贝尔发明的电话等,被誉为“人类划时代的发明”。 1889年的巴黎世博会上,柯达公司推出第一卷民用胶卷,影响了人类影像世界的发展,后人借此技术发明了电影机。 1904年圣路易斯世博会展出了飞机和无线电、电子管收音机、自动交换电话机、电动公共汽车。 1939年至1940年美国纽约世博会上,磁带录音机、电视机、电视摄影机、塑料制品等崭露头角。 1962年美国西雅图世博会上,首次展出了航天器,表明人类已经能够借助高科技的威力进入宇宙。 1970年的大阪世博会,可视电话成为明星展品。与此同时,美国馆展出了“月亮上的石头”。 2005年的爱知世博会,在全世界最大的超级无缝屏幕(高10米,宽50米)上,展示着21世纪的最新技术成果,而机器人乐队则奏响了人类智慧的最美的乐章。 (摘自《品读》) 高速公路更名后怎么认路 随着国家高速公路网统一编号命名工作的推进,大家熟悉的高速路名称将逐渐淡出视野,取而代之的是数字编号的全新名称。 如何辨别高速路和一般国道?国家高速公路属于国道网的一部分,因此字母标志仍然采用汉语拼音“G”,与一般国道一致。但是现行的国道编号是3位数,国家高速公路的编号则采用1位、2位和4位数。 什么是一路一名?如北京至拉萨高速公路,北京段叫八达岭高速、高昌高速,河北段叫京张高速,内蒙古段叫呼集高速等,改名后整个路段统一为起、终点地名组成的“G6京藏高速”。 如何通过高速路数字辨方向?国家高速公路网实行全国统一编号,其中首都放射线为Gl至G7,如北京到哈尔滨的京哈高速编号为Gl;纵线和横线为Gl0至G90.其中纵线为奇数,如沈阳到海口的沈海高速编号为G15;横线为偶数,如丹东到锡林浩特的丹锡高速编号为G16;而城市绕城环线和联络线则采用4位数编号,如沈阳绕城高速为G1501。 新旧出口标志有何区别?高速路出口的编号,由原来的接数字顺序改为按该出口距离该高速路起点的实际里程编号,如“出口20”为距起点20公里的出口,出口的位置和原名称不变。 (摘自《中国电视报》) “以民为本”与“以人为本”不是一回事 “以人为本”与“以民为本”是两个概念、两个范畴,是两种不同的世界观、历史观、价值观的产物和思想表现。 “以民为本”思想,在中国思想史上早已有之。封建统治者中的开明派的“民本思想”是其统治经验较为清醒的总结。中国古人把“民”比喻为“水”,说水可载舟,亦可覆舟,其根本目的都是为了巩固封建专制主义的统治。这种“民本思想”常常是同封建统治者的“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的愚民政策相结合使用的。在封建统治者的心目中, “民”在根本上是归属于被统驭者,并不是拥有平等权利的主人。 我们现在讲的“以人为本”把“官”与“民”都视作“为本”的平等对象, “民”与“官”都是我们社会主义社会、社会主义国家平等的主人,是一种更高境界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理论表述。马克思主义的“以人为本”中的人,是具有丰富内涵和科学规定性的“人”,是不能轻率地置换成“民”的。我们党的“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的创造性的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摘自《北京日报》) 国外城市“驭水之道” 美国美国多个州都立法规定,城市新开发区域必须实行强制的“就地滞洪蓄水”,对城市内涝防范、治理措施以及问责手段,也规定得相当详尽。近几十年来,美国政府还致力于以雨水直接回收为重点的工程措施。如在美国加州富雷斯诺市兴建了“渗漏区”地下回灌系统,在芝加哥兴建了地下隧道蓄水系统等,还在其他许多城市建造了由屋顶蓄水池、井、草地、透水地面等组成的地表回灌系统,收集的雨水可直接或经适当处理后用于冲厕所、洗车、浇绿地、消防和回灌地下等。 日本日本政府规定:在城市中新开发土地,每公顷应附设500立方米的雨洪调蓄池。政府广泛利用公共场所,甚至住宅院落、地下室等一切可利用的空间调蓄雨洪,防止城市内涝灾害。比如降低操场、绿地、公园、花坛、楼间空地的地面高度,在遭遇较大降雨时可蓄滞雨洪;在停车场、广场铺设透水路面或碎石路面,并建设渗水井,加速雨水渗流等。此外,在东京、大阪等特大城市建设地下河,直径10余米,长度数十公里,将低洼地区雨水导入地下河,排入海中。 德国为提高城市排涝能力,德国城市居民区一般采用人工湖或构造水景观,或者通过绿地、花园或人工湿地增加雨水入渗,采用透水砖铺装入行道,增加透水层,减少硬质铺装等。德国立法规定,在新建小区之前,无论是工业、商用还是居民区,均要设计雨洪利用设施,否则政府将征收雨洪排放设施费和雨洪排放费。 (摘自《生活日报》) “小大国”匈牙利 匈牙利的国土面积和人口只是中国的百分之一,却是“诺奖大国”、发明大国和图书消费大国。匈牙利的诺贝尔奖得主有14位!物理、化学、医学、经济、文学、和平等领域面面俱到,若按人口比例计算,匈牙利是当之无愧的“诺奖大国”。除此以外,匈牙利也是名副其实的“发明大国”。魔方、圆珠笔、火柴、电话交换器、变压器、汽化器、电视显像管都源自匈牙利。据说,上世纪80年代是匈牙利人发明的黄金时代,平均每年的专利发明在400件以上。 匈牙利还是“图书大国”。匈牙利总共有近两万家图书馆,常年读书的人数占人口的四分之一以上,平均每人每年购买20本书,读11本书。从图书消费上讲,匈牙利人比西欧人更有购书癖。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匈牙利是全世界第三读书大国。 匈牙利人的才智,源于这个民族与众不同的身份认知。匈牙利是唯一与亚洲人有亲缘关系的欧洲民族,一千多年前,他们曾是驰骋亚洲草原的游牧民族。直到今天,就连历史学家也说不清他们根在何处:谁是他们的远祖?究竟来自哪个地方?不过,上海世博会匈牙利馆展出的一件雕塑,或许能让我们更理解这个民族:在倒悬的丛林下,匈牙利人展示出一个令世人瞩目的新发明——“冈布茨”(“球”的意思)。这不是一个普通的球,它是世界上第一个只有一个稳定点和一个不稳定点的均质物体。它看上去颇像不倒翁,不过冈布茨是完全均质的,底部并没有内置的重物,它象征了匈牙利人在多灾多难中屹立不倒,表达了对和谐平衡的终极向往。想来,匈牙利人的根不是地理意义上的,而是文化含义中的:虽然无根,但落地生根,他们不断通过自己的智慧证实存在的价值。

【年份】2010

【期号】第9期

【全文挂接】获取全文

3 0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