戒除“贪心“与学会“敬畏”

日期:2010.01.01 点击数:9

【类型】期刊

【刊名】共产党员·上半月(河北)

【关键词】 亡羊补牢 俗话 君子

【摘要】着时间算提升,极少数干部甚至走歪门邪道,想靠“跑、要、送、骗”等不正当方式谋求个人进步。更有甚者,在这种扭曲名利思想的支配下,做起了“权”与“利”交易的买卖,最终使自己身败名裂。凡此种种错误的思想认识虽属少数,但危害甚大,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并坚决予以纠正。 追求进步是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是实现人的社会价值的重要体现。但追求什么样的进步、怎样追求进步?却是每个党员干部都要认真思考和解答的重大人生课题。笔者以为,面对新的形势、新的任务,各级党员干部要立志做大事,而不是立志做大官,要真正树立起正确的进步观。 一个人要真正培养起正确的进步观,把自己的事业全部融入到为人民服务的事业中去就应努力做到:树立靠提高素质进步的观念。把主要精力放在提高能力素质上,放在扎实工作上,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自己、完善自己;树立加强学习就会不断进步的观念。把学习作为一种责任、一种习惯,在艰苦的学习中丰富知识、增长才干;力戒浮躁,甘于自守,在为人、做事、为官的道路上,一点一滴地去努力,一步一步向前走。 ■周志鹏 近期,媒体热议的《关于领导干部报告个人有关事项的规定》及《廉政准则》中的“八个方面禁止”和“五十二个不准”,是管理、监督、保护党员干部的“防护网”,同时也是约束规范领导干部行为的“紧箍咒”。 几乎所有犯罪分子都存有贪心。如果我们的一些干部经受不住考验,让贪欲占据大脑,用手中的权力去捞取不义之财,背叛自己所捍卫的事业,那就像泰戈尔所说: “鸟翼上坠上黄金,这鸟便永远也不能再在天上翱翔了。”甚至沦为历史的罪人。因此,提高拒腐防变的能力,就必须提高思想修养水平,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掌握正确的思想方法,提高境界,净化心灵,自重、自省、自警、自励,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始终做到位极不自显,权重不谋私,德高不自矜,功高不自傲,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规定》、《准则》对领导干部廉洁从政作了最善意的“从政提醒”。“能吏寻常见,公廉第一难。”作为领导干部,一定要对照要求,从最容易出问题、最容易失足环节抓起、做起,干干净净做事,老老实实做人,清清白白为官,勤勤恳恳奉献,诚诚实实交友。一些领导干部从人民公仆堕落为腐败分子,往往就是从违反制度、纪律,滥用权力、管不住小节开始的。 “舟先漏后沉没,土先湿后生苔。”这句至理名言给我们以深刻的警示:切不可因小恩小惠而溃了大堤,切不要因蝇头小利而失去大节,切不可因一念之差而铸成大错。五彩的世界里,形形色色的诱惑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关键时刻要经得住考验,提防逾越纪律红线,绷紧自律这根弦,切莫在吃一点、拿一点、要一点的“小恩、小惠、小节”上不知惧、不知慎、不知戒,最终因为这一点而误党、损民、害己。 胡锦涛总书记告诫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真正经受住权力、金钱、美色的诱惑、永葆共产党人和人民公仆的革命本色。做官一阵子,做人一辈子。目前,一些党员干部放松为政之德的修养,扭曲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甚至为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腐朽思想俘虏。如果做官不能静下心来,不能常修为政之德,对己放纵,做人守德底线不能坚守,党纪国法的防线也会崩溃。领导干部只有管住自己的欲望,才能做到淡泊名利,清心寡欲,在权、钱、色等各种诱惑面前,心不为其所动,志不为其所丧,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高尚情操和完美人格。 大凡“敬畏法度”者,决不会违犯法度去穷奢极欲、为所欲为。追析原因,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个别领导干部自律不严、自省不力,不受法律、纪律、制度的约束,没有把法规制度当作一道强制命令来执行。莫让行为越雷池,不可触碰政策高压线,应成为工作生活的习惯。在工作中要坚决维护政策的权威,不打政策的擦边球,同时还要克服作风懒散的“不作为”、办事拖沓的“慢作为”、敷衍应付的“假作为”、违纪违规的“乱作为”。以制度管事、以制度管权、以制度管人,使政策在执行落实过程中不走样,努力把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的要求落到实处。

【年份】2010

【期号】第9期

【全文挂接】获取全文

3 0
相关文章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