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按栏目分组
按年份分组
关键词
“南澳Ⅰ号”:沉睡百年的海底宝藏
作者: 卫水言   来源: 黄河黄土黄种人·水与中国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喜剧演员   灵魂   马尼拉   观众席   诺贝尔奖   演出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   座位   平等   菲律宾  
描述: 神秘的海底宝藏,总会给人以无尽的遐想。历史和海洋,给人们带来了深邃而神秘的感觉,而当历史沉没于海洋之中时,更带给人们无限的想象与追求。在人类文明的发展史上,浩瀚的海洋,曾带给人们机遇,也带来挑战,提供便利,也造成困难,人们在历史的长河中与广袤无垠、风云变幻的海洋共处,谱写出一幕幕或悲或喜的篇章。中国海域鲜为人知的历史正随着水上考古工作的开展被慢慢揭开…… 明代古沉船撩开神秘面纱 2007年,中国南澳附近海域的渔民无意间从海底打捞出一些青花瓷器,由此揭开了“南澳Ⅰ号”水下考古发掘的序曲,一艘满载瓷器的明代沉船,在南澳岛“三点金”海域开启了大海尘封百年的历史: 明万历年间,一艘满载着粤东或者闽南及江西一带民窑瓷器的商船,沿古代海上丝绸之路航行至南澳岛附近海域时,遇风暴沉没于南澳岛东南乌屿与半潮礁之间27米深的海底,这就是今天的“南澳Ⅰ号”。 古代沉船,史料未见记载,却守着惊人的宝藏,直到某天,一张渔网勾起一段沉睡的历史。这些几乎都是好莱坞奇幻的寻宝大片中的元素。现在,却无比真实地发生在中国的南海上。 沉睡于广东省汕头市南澳岛海域的“南澳Ⅰ号”长度不小于25.5米,宽度在7米以上,位于水下27米,离南澳岛最近的距离大约是2公里,它的船身保持了正沉状态,船头则朝向珠海方向。
古镇的魅力
作者: 尤珍   来源: 黄河黄土黄种人·水与中国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喜剧演员   灵魂   马尼拉   观众席   诺贝尔奖   演出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   座位   平等   菲律宾  
描述: 小的时候,总是对古镇有一种莫名的向往,那古色古香的建筑门廊,那大气凝重的青瓦白墙,那典雅玲珑的木格窗棂,承载着百年的沧桑,也記录着尘封的历史,触动着心中的某一个角落,让人不自觉地想走进这段沉睡的岁月。 长大以后,因为迷上了摄影,我去过的古镇慢慢多了起来,江南的六大古镇——周庄、同里、甪直、西塘、乌镇、南浔,每一个都有其独特的风韵和景致。每一次走进古镇,余秋雨先生笔下对于江南小镇的文字便呈现在眼前,“穿镇而过的狭窄河道,一座座雕刻精致的石板桥,傍河而筑的居民,居民楼板底下就是水,石阶的埠头从楼板下一级级伸出来......”,坐在沿河边的风雨廊上,看来往穿梭的乌篷船,看船夫们游刃有余地操纵着船桨,看小船轻快地穿过半圆的桥洞。
大河流韵赋泉城
作者: 陈秒清   朱兴国   来源: 黄河黄土黄种人·水与中国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喜剧演员   灵魂   马尼拉   观众席   诺贝尔奖   演出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   座位   平等   菲律宾  
描述: 走进春天里的济南百里黄河风景区,置身巍巍长堤之上,南望历山(千佛山)倩影,群山叠翠,泉城美景尽收眼底;北眺广袤平原,苍莽万象,田野风光一望无际;近观大河东流,金涛万顷,临风听涛心旷神怡。但见: 鹊华峙 长堤远 波涛流急湍 杨柳依依熏风绵 游人好休闲 …… 游黄河不仅能看到人民治黄以来所取得的巨大成就,亦能在游览中体会黄河深厚的历史人文底蕴。 丰富的人文景观 济南百里黄河风景区环绕济南市区西、北部,全长66.55千米。其中心景区以泺口险工为主体,全长14千米。2003年荣膺“国家水利风景区”,2009年晋升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 走向景区,远远便见气势恢宏的南大门,上面正中悬挂着“黄河胜境”四个镏金大字,整座建筑采用苏式彩绘。额方画面以山水、人物、花鸟为主。8幅山水主要描绘黄河风光,36幅人物画主要反映历史典故及“四大名著”人物故事等。其他小额方以梅兰竹菊、松柏花鸟等小品点缀其间,雕梁画栋,古朴典雅。 景区广场正前方的汉白玉护栏上,镌刻着“二十四节气”诗画浮雕;两侧护栏刻有宋代大词人、史称“济南二安”的辛弃疾、李清照词作配画浮雕,意为黄河文化与齐鲁文化的融合。
晋泉名难老 生民无旱年
作者: 范留明   来源: 黄河黄土黄种人·水与中国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喜剧演员   灵魂   马尼拉   观众席   诺贝尔奖   演出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   座位   平等   菲律宾  
描述: 早就听说始建于公元5世纪的晋祠,是山西太原的一颗明珠。它镶嵌在市区西南郊25公里的悬瓮峰下,晋水从中源源流出,山环水抱、人文荟萃,风景优美,不仅是一座结构奇特,身负盛名的建筑“博物馆”,同时也是集山水风光与古典园林艺术为一体的宗教圣地。祠内,古木蓊郁,雕塑丰厚,殿堂辉煌,其中仅被称作“国宝”的就有圣母殿、鱼沼飞梁、唐太宗亲书碑和塑于北宋的侍女像等。然而,游遍全祠,最使人难以忘怀的,还是那千古长流的“难老泉”! “溉汾西千顷田,三分南七分北,浩浩同流,数十里淆之不浊;出翁山一片石,冷于夏暖于冬,渊渊有本,亿万年与世长清。”是的,这便是难老泉,它就位于全祠主体建筑圣母殿的南边,是晋水的主要源头(此外,祠内还有“鱼沼”、“善利”二泉,总流量可达3立方米每秒。可惜近年来,地下水源遭到破坏,水位下降,它们均已枯竭)。泉水自地平下约5米的岩石中汩汩涌出,“日注不穷,年倾不溢”,一如春颜永驻,故取“永锡难老”之意,而名“难老泉”也。泉上有建于北齐时期的八角亭,亭内高挂“晋阳第一泉”、“奕世长清”“难忘”等名匾。近看泉水,如看一眼深井,水清如鉴,纹波不兴,使人不禁感叹它的宁静和博大;其实,在它的深处,每时每刻都在以巨大的能量向外喷涌着呵! 晋泉“难老”,晋泉果真难老吗?其实这更多地体现了人们的一种意愿罢了。
< 1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