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江西元明青花瓷 中英文
作者: 游学华编著   来源: 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 年份: 2002 文献类型 : 图书 关键词: 丛书(学科:   科举制度(学科:   地点:   年代:   中国   政书   清代)   史料   四库全书   图书目录  
描述: 瓷器是中華民族的一項偉大發明,江西是聞名遐邇的瓷省,景德鎮則是享譽世界的瓷都。江西“物華天寶”、“人傑地靈”,有著悠久的文明,燦爛的文化,江西的陶瓷燒造工藝,歷史悠久,源遠流長。早在十萬年前,這里已有人類活動,在一萬多年前的新石器時代早期,萬年縣仙人洞和吊桶環遗址的先民就已經燒造出了原始的粗砂陶器,這是迄今為止世界上最早的陶器之一。商周時期,在大量燒造富有地方特色的幾何印紋陶的同時,成功地創燒了原始青瓷。至漢晉時期,赣江流域的製瓷技術和工藝都有了較大提高,已能燒製成熟的青瓷器。隋唐時期,江西各地窯場林立,尤以洪州窯著名,被譽為全國六大青瓷名窯之一。宋代以降,更是名窯迭出,諸如南豐白舍窯、吉州永和窯、贛州七里鎮窯址等,尤其是景德鎮湖田窯的瓷業生產,無論是燒造規模、燒造技術,抑或是產品質量都出現了前所未有的新局面,成為全國的青白瓷生產中心,產品暢銷海内外。元初,中央政府在景德鎮設立“浮梁磁局”,這是當時全國最高的瓷業管理機構,“掌燒造瓷器”,標誌著景德鎮已成為全國的製瓷中心,這時的瓷業生產取得了突破性進展,在末代青白瓷生產技術進一步提高的基礎上,創燒了樞府瓷和在我國瓷器生產歷史上佔有極為重要地位的青花瓷、紅釉瓷和釉裏紅瓷。明清時期,由於景德鎮附近盛產優質瓷土,且能工巧匠雲集,加之“御廠窯”的設立,製瓷工藝進入了嶄新的發展階段,呈現出一派繁榮景象,出現了以景德鎮為中心的全面發展時期。傳統的青花瓷更臻精美,並成為瓷器生產的主流,難度高和色澤豔的“鬥彩”、“五彩”等多彩瓷器的新出現,使景德鎮瓷器譽滿天下。正因為如此,有著高度製瓷藝術成就的江西,不僅在中國,就是在世界陶瓷史上,都佔有極為重要的地位。江西的陶瓷史,從新石器時代早期一直沿續到晚清,上下貫通,時代沿續,如從萬年仙人洞出土的世界上最早的陶器算起,有一萬多年的歷史;景德鎮建鎮一千年,尤其是元代開始在此設立官窯後,成為古代中國的製瓷中心,將陶瓷藝術推向一個不可逾越的高峰,因而,可以用“萬年窯火,千古瓷都”來概括。千百年來,景德鎮燒造的大量的陶瓷器,尤其是青花瓷,作為中國古陶瓷裝飾工藝中最富民族特色的一個品種,深得百姓的喜愛,成為最常見的生活用品,也是元代以來墓葬的基本殉葬品。這種以青色的圖案花紋為裝飾的瓷器,是在潔白的坯胎上,使用特殊的氧化鈷顏料繪畫,罩著一層透明的玻璃釉。青花瓷最先創於民窯,前人記載多敘述官窯,而一般人對民窯瓷的認識則較少。近年來,江西各地的同期墓葬中時有青花瓷器出土。由於這一時期流行墓誌、地券等葬俗,有絕對紀年可考,出土於這類墓葬中的青花瓷,其年代的下限就可確定,奉次展覽所選青花瓷,多數出土於江西各地的元、明紀年墓中,基本能成一系列,它們無疑對青花瓷器的起源、器類演變、發展和斷代以及真偽鑒定提供了極為寶貴的實物資料。
台阁佳器 中英文
作者: 林业强编辑   来源: 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 年份: 1993 文献类型 : 图书 关键词: 图集   明清时代   中国   瓷器  
描述: 《台阁佳器-暂得楼捐赠堂名款瓷器》专题展览的举办及图录的出版,标志着本港文物鉴藏家对文物馆的鼎力支持,亦是本馆在藏品搜集与学术研究互相结合的成果,是次展品荷蒙暂得楼主人胡仁牧先生慷慨赐赠。胡先生是著名鉴藏家,历藏明清官窑瓷器,品味之精,早巳闻名于世。先生谦谦君子,以[暂得]名其楼,取王逸少[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之意。然于所藏,从不秘而自珍,推动鉴赏研究,不遣余力,使一人之所自得其乐者,进而为天下人所共赏,由此足见其胸襟和卓识。胡先生为文物馆的赞助人,自文物馆创始以来,即多方启导,对本馆在陶瓷方面的收藏、展览和研究贡献尤大。先后两次惠赠陶瓷珍品,奠定本馆陶瓷藏品的规模,其中明清堂名款瓷器,更属难得。此项藏品以江西景德镇烧造的各式附有堂名款识的瓷器为主,包括青花、釉里红、五彩、斗彩、粉彩及单色釉瓷等,大部份原为上海有正书局平等阁主人狄平子所藏,后归思稼斋沈长明,五十年代初入暂得楼庋藏,其后继续搜求,有所增益,至一九八七年赠予本校文物馆,此一专项收藏,极富研究价值,具见胡先生的巨眼高瞻,而文物馆获此厚贶,亦足见捐赠者对我们的研究工作的期许。
朴拙传神 二义草堂藏石湾陶塑 中英文
作者: 本社编   来源: 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图书 关键词: 雕塑(地点:   年代:   图集)   中国   学科:   现代  
描述: 中华民族有五千年文明史,文化传统源远流长,而岭南文化是其中光辉一脉,岭南书画、粤曲粤剧、粤绣木雕,都以其独特的神采和浓厚的地方特色享誉中外,而俗称“石湾公仔”的石湾陶塑艺术,更是中国乃至世界陶艺的奇葩。我第一次接触“石湾公仔”是上世纪七十年代初,在广州中国出口商品交易会上,一件生动传神、简括精练的陶塑“虬髯公”深深吸引了我。高度只有18厘米左右的“公仔”,集中体现了南朝谢赫论画“六法”中“气韵生动”、“骨法用笔”的精妙,非巨匠不能有如此深厚的功力!后来打听到是石湾刘传大师的作品,果然名不虚传。后来,我到佛山拜访了刘传先生,彼此一见如故,交谈十分融洽投契,从此我便与“石湾公仔”结下了不解之缘。我从小酷爱艺术,长期从事书画收藏,深深感到石湾陶塑有其独特的艺术魅力。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雕塑艺术的成就是世界公认的,大师们的作品多取材于神话和宗教。而“石湾公仔”所塑造的,多是表现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历史人物和民间喜闻乐见的故事,如岳飞、关公和张敞等,使人感到格外亲切。于是我逐渐把收藏的主要精力移向了石湾陶塑。1981年,我与汉和艺文公司李永森先生在香港筹办“石湾古今陶艺汇展”,展览的目的正如我和李先生在《前言》中所述:“我们都感觉到如此佳构,为中外各地之所无,如能找机会在香港展览一批划时代作风的石湾陶塑新作,必能引起在港中外人士的刮目相看。”展览果然引起了轰动,展出的近150件古今作品,头两天便全被认购。几十年来,我致力于石湾陶艺的收藏、鉴赏和推介,除了经常到大陆访友寻宝,在美国、加拿大、东南亚和台湾等地,一有机会我就访寻古今石湾陶塑佳作,必欲得之而后快。“石湾公仔”成为我的精神寄托,生活动力的一部分。2002年10月,在香港成立了由全球各地石湾陶艺收藏鉴赏家组织的“国际石湾陶艺会”,我荣幸地被推选为会长。今应广州艺术博物院的邀请,在拙藏300多件石湾陶艺藏品中挑选了180件作品,举办《拙朴传神二义草堂藏石湾陶塑》展览。我为个人的藏品有机会与广州同好分享交流而高兴,并期望籍此为推动石湾陶艺的进一步繁荣发展贡献微薄的力量。在展览举行之际,我深深地怀念已故的刘传先生,并向广州艺术博物院的工作人员及大力支持筹办展览的各位好友表示衷心的感谢。
< 1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