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来源:杭州师范学院学报】搜索到相关结果 13 条
-
中国油画浅析
-
作者:
金甲镇
来源:
杭州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
199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油画语言
油画艺术教育
艺术院校
模式化
多元性
中国绘画史
表现形式
艺术语言
油画教学
中国油画
-
描述:
中国油画浅析金甲镇人类的进步伴随着艺术的发展。人类生存过程不光是对物质追求的满足,而且伴随着对精神生活的追求,并随着时代的变迁对精神生活的要求越来越高。自有人类起,除为生存猎取食物外,已开始无意识地创造美了,这从祖先遗留下的石、骨雕、壁画等就足以证明...
-
油画创作中精神内涵的思考
-
作者:
陆琦
来源:
杭州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199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西方油画
艺术性
画家
精神内涵
文化融入
民族特色
艺术品市场
作品
油画创作
中国油画
-
描述:
油画创作中精神内涵的思考陆琦近一个时期来,我国油画创作相当活跃,多层次多形式的国内展览和境外交流频繁,优秀作品不断出现,呈现出一派繁荣景象.我国油画创作的繁荣是与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相联系的。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化的过程中,艺术品也作为一种特殊的商品...
-
“雨夜楼”藏画扫描
-
作者:
李柏霖
陈星
曹布拉
来源:
杭州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素描
《出海》
弘一大师
研究中心
文化交流
水彩画
美术学校
李叔同
印象派画家
丰子恺
-
描述:
2 0 0 2年 1月 17日 ,《杭州日报》第一版报道 :杭州的李柏霖、杨志勤二先生在一位自号为“雨夜楼”的八旬老人处发现了收藏数十年的大批中国近现代画家的画作。在此后的整理工作中 ,共发现李叔
-
从《花营锦阵》看《金瓶梅》作者
-
作者:
秦草民
来源:
杭州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198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笑笑生
古董店
《金瓶梅》
真面
大名士
套色木刻
黑白版
赞语
高罗佩
画册
-
描述:
50年代,荷兰驻华大使、汉学家高罗佩在北京古董店买走一本万历年间出版的五彩套色木刻画册——《花营锦阵》,这本对研究《金瓶梅》作者有珍贵价值的书从此难睹真容。直到不久前,台湾出版《秘戏图考》,将此书以黑白版印行,读者才有幸见到“庐山真面目”。
-
浙北杭嘉湖方言中的小称音
-
作者:
徐越
来源:
杭州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浙北
杭嘉湖方言
小称音
-
描述:
在实地调查的基础上归纳浙北杭嘉湖方言中小称音的类型,探讨其地理分布和特点。认为杭州方言的儿缀小称带有明显的官话色彩,余杭方言的儿缀小称是吴语小称音中的典型类型,嘉善方言的小称变调是一种比较典型的小称泛化现象,临安玲珑方言的小称调是一种与声调系统有关的小称泛化现象。
-
从空间意识谈杭州的城市雕塑
-
作者:
张子帆
来源:
杭州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198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广场
塑像
体量
孤山
空间意识
杭州城市
城市雕塑
周环
环境空间
纪念性雕塑
-
描述:
就象对时间来说是一种凝固一样,作为人类的创造,雕塑还凝固了一种文化。耸立在市区的城市雕塑可以说是该城市文化的一种标志。因而,杭州的城市雕塑也意味着杭州的文化层次、城市性质、市客风貌的特征,或者可以说是杭州城市视觉的和精神的环境的特征。
-
论宗教与美术
-
作者:
张道森
来源:
杭州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互动关系
艺术特征
宗教美术
-
描述:
宗教美术作为人类宗教文化的一种审美形式,是一种群体的精神行为。宗教推动了人类美术文化的发展,美术又推动了宗教文化的兴盛。不仅宗教利用艺术,艺术在发展过程中也借助于宗教,宗教不但为艺术提供了题材、成为艺术表现的对象,而且宗教思想对艺术思维、艺术观念、艺术表现方式等,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宗教建筑、雕塑、绘画所展现的辉煌成就,给整个世界的艺术带来了夺目的光彩,宗教艺术因而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
-
关于杭州城市形象定位的思考——艺术都市计划的构想与实施
-
作者:
严军
来源:
杭州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城市艺术
形象塑造
定位
杭州
-
描述:
杭州城市艺术应当体现杭州城市的文化水准与艺术风貌,提高杭州城市的艺术品位与创新特质。关键在于实施艺术都市计划,应从加强杭州城市雕塑的建设、建立大都会艺术博物馆、打造南山路艺术休闲一条街、建立都市艺术仓库区、建立都市艺术市场、注重杭州城市的建筑美等方面入手。
-
关于李叔同早期画作的发现
-
作者:
李柏霖
来源:
杭州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绘画风格
水彩画
李叔同
早期绘画作品
印章
-
描述:
1998年至2002年,笔者与杨志勤君一起整理"雨夜楼"藏画时,先后发现了李叔同的早期绘画作品34件(油画5件,水彩画24件,素描5件).现将发现过程记述如下.最初的发现是在打开一尘封约半个世纪的包装时,发现一张叠成二折的民国三十五年的<新华日报>.此报纸被压在其他一些绘画作品的下面.翻开报纸时,抖落出3件美术作品.这就是后来被定名为<东瀛民居><溪山彤云>和<出海>的3幅水彩作品.这3幅作品...
-
审美互动与西方油画审美形象的转化
-
作者:
张康夫
来源:
杭州师范学院学报(医学版)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审美
表现
接受美学
互动
-
描述:
审美互动是油画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从早期绘画的理想主义形象、文艺复兴绘画形象的典型性、市民艺术的崛起、艺术家对社会审美的引领、现代语境中的神秘主义与自我宣泄等方面,可以看出审美互动对油画创作的影响。油画的发展不仅需要健全的审美环境,更为重要的是要确立理论的引导地位。只有这样,油画的创作和发展才会更加繁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