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按来源分组
关键词
唐英制青花缠枝莲觚式瓶
作者: 于文荣   来源: 文史知识 年份: 199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纯净度   造型结构   乾隆时期   可塑性   历史博物馆   英制   喇叭形   商周   唐英   青花  
描述: 唐英制青花(纟厘)枝莲觚式瓶是中国历史博物馆珍藏清代乾隆时期精品之一,瓶高63.5厘米,口径26.5厘米,底径29.1厘米,基本按照商周青铜觚的造型加以改进制成。口呈喇叭形,外侈,圆唇,长颈,斜肩,收腹,圈足作成覆缽形,端庄宏伟,古朴典雅。该瓶胎泥陶炼精细,纯净度较高,可塑性强,高温烧结后胎质洁白细润,尽管其形体高达63.5厘米,但器形规整,没有丝毫变形的现象。该瓶由于造型结构
清乾隆珐琅彩婴戏纹双连瓶(见封二)
作者: 陈润民   来源: 文史知识 年份: 199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乾隆时期   造办处   装饰技术   古月轩   后世影响   工艺影响   白瓷器   制瓷业   珐琅   康熙时期  
描述: 珐琅彩瓷器又称古月轩瓷器,创烧于康熙三十五年(1696),是受明代铜胎珐琅器制作工艺影响而移植、演变成的彩瓷装饰技术。这种彩瓷装饰技术达到了当时制瓷业的顶峰,对后世影响较深。康熙时期的珐琅彩料是由西洋进口,到雍正七年清官内务府造办处已能够配制出国产的珐琅彩料,同时又增加了许多洋料中所没有的色彩品种,丰富了珐琅彩的装饰。乾隆时期珐琅彩的制作更趋精进,要求极为严格,先由景德镇烧好素白瓷器,经过百里挑一,然后送到北京皇宫,由皇室御用画家在造办处绘画、烧彩。所以每件
乾隆青花瓷器
作者: 陈润民   来源: 文史知识 年份: 200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乾隆时期   青花瓷器   艺术风格   纹饰   造型  
描述: 乾隆时期(1736—1795),是清代封建社会发展的鼎盛时期,瓷器生产取得了空前的繁荣。制瓷业集我国历朝名窑之大成,制作了许多精巧无比的瓷器。不仅官窑成就显著,民营窑场也兴旺发达。此时,景德镇御窑厂规模庞大,荟萃了一代名师巧匠,在督陶官的管理下,每年烧造瓷器都在数十万件左右,送入宫中。烧出的瓷器无论是工艺技巧还是装饰艺术都已经达到了炉火纯青、出神入化的地步。乾隆青花,仍是当时瓷器生产的主流,承袭
稀世之珍——清乾隆各色釉大瓶(封面图)
作者: 陈润民   来源: 文史知识 年份: 199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乾隆时期   制瓷技术   各色釉大瓶   御窑厂   珐琅彩   釉上彩   制瓷工艺   仙坛   颜色釉   浙江上虞  
描述: 瓷器是中国的伟大发明创造,它是科学和艺术的综合产物。早在1800多年前的东汉时期,中国人在浙江上虞小仙坛已开始烧造成功了世界上最早的瓷器——青瓷;而西方人掌握制瓷技术是在1622年—1736年。相当于我国清代的康熙
< 1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