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按来源分组
关键词
江南名筑无梁殿
作者: 孙鹄   来源: 建筑工人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无梁殿   建筑风格   雕塑艺术   佛教建筑  
描述: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杜牧《江南春》)。佛教自西汉末年传入中国以来,在江南一带传播很快。六朝时期建有很多寺院,以后逐步发展,以南京和苏州所建寺院为最多。从至今保存完好的一些主要佛教建筑来看,其建筑风格和雕塑艺术,属于上乘者仍比比皆是,尤以别具一格的无梁殿,最为脍炙人口。现就江南一带保存完好的三处无梁殿,分别介绍如下。
贝聿铭巧改卢浮宫
作者: 万新民   来源: 建筑工人 年份: 199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博物馆   改造工程   卢浮宫   艺术品   贝聿铭   绘画   参观者   雕塑   地下停车场   世界  
描述: 巴黎卢浮宫是世界上收藏绘画、雕塑等艺术品的大博物馆之一,自1980年起,参观者猛增。由于场地不够,许多人只能在拥挤
一束散开的花朵
作者: 乐嘉龙   来源: 建筑工人 年份: 199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散开   平面   花朵   底层   艺术博物馆   中庭   展览厅   风车   相对独立   雕塑  
描述: 埃弗森艺术博物馆位于美国锡拉丘镇。它有4个相对独立的展览厅,其底层平面是像风车一样回旋布置的4个矩形,共同围绕着一个陈列雕塑的中庭。到了第二层,平面仍然保持着原来的回转趋势,
建筑要素风景篇——环境艺术化系列 走进入口
作者: 顾孟潮   来源: 建筑工人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环境设计   建筑艺术   城市设计  
描述: 如果把建筑看作是一本书,那么人们无时无刻不在阅读建筑。但是,人们对于建筑的阅读,绝大多数又是无意识的阅读。因此常常发生误读。回顾有文字的六千年来的建筑史,我认为,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误读建筑的历史。六千年来,人们先后曾把建筑当作巢穴、当作绘画、当作雕塑、当作音乐、当作史书、当作机器、当作空间等,就是不把建筑当作建筑来读。可见,对建筑的阅读从无意识跨越到有意识的科学的阅读,是一件很迫切的事情。阅读建筑是一件很有趣的事。如大名鼎鼎的悉尼歌剧院便被读出许多花样。某些评论家指出:它是一个个堆叠起来的壳体,就像一朵花的成长开放———不凋谢的花蕾。但澳大利亚建筑系学生,却把同一特点漫画化为“乌龟交尾”。从某种观点,又有人把它看成一堆砸扁的物体,“一次无人得救的交通事故”,也有人说它的隐喻———“大鱼吃小鱼”。最出人意料的是悉尼歌剧院认为隐喻“修女的头巾”,像是修道院长们发生了一场小混战。由此例可以看出,建筑的多义性与读者的广泛性是建筑常常被误读的重要原因。对建筑的阅读是从无意识的阅读开始的。而无意识的阅读又是从脚底板开始的,从走近建筑入口开始的。在建筑艺术中,入口是空间系列上的第一个单元。入口是建筑艺术交响曲的序曲,入口...
建筑要素风景篇—环境艺术化系列:凭依栏杆
作者: 顾孟潮   来源: 建筑工人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设计   建筑艺术   栏杆   建筑小品  
描述: 栏杆,是人们十分熟悉的一种建筑设施。它是用竹、土、木、金属或石头等制成的遮拦物。这个遮拦物在建筑中不仅很有用处,而且它还有着丰富有趣的文化内涵。栏杆是怎么产生的呢?我有一个大胆的揣测,最早的栏杆大约是古代人类在他们聚居地周围,用密密麻麻的树枝、木排或土块、石块堆垒成的,是用来挡野兽、围牛羊的遮挡物。栏杆的历史至少也有上万年了吧。栏杆像台阶一样,是建筑中的边缘构件,它常被安置在台阶旁边、井边、河边、游廊边、亭子边、纪念碑边、草坪和花园等旁边。可以看得出,栏杆不是建筑主体,它应该是“建筑小品”。然而,作为“建筑小品”,栏杆又是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东西。它是阻止闲人(野兽)闯入主人领域的障碍物,它是防止人坠入水中、崖下的安全屏障;它是人们上楼、登山、观景的辅助设施,它特别为年老体弱或有残疾的人所喜爱;它是人们可依可靠、可坐可卧、休闲娱乐的好地方;它有遮挡视觉、框定景观的作用;它对建筑物、草地、花坛、阳台、屋顶、雕塑等都能起到装饰美化的作用。栏杆用途广泛,构造简单,制作方便,所以备受人们欢迎,被广泛采用。栏杆由栏杆柱、栏板、连杆、扶手等几部分组成。它独立设置的不多,常常与楼梯、台阶、门窗、柱廊、台基等连成一体。即使有...
雍容揖让
作者: 杨永生   来源: 建筑工人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设计   建筑艺术   栏杆   建筑小品  
描述: 1949年,有人向清华大学营建系主任梁思成先生推荐雕塑家高庄先生到营建系任教,又有人告诉梁先生,高庄先生虽然才华卓越,但秉性不凡,很难相处。于是,梁先生说,只要有才华、有能力,我宁可让他三分,也要聘他当教授。结果,真的聘任了高庄先生,而且当时他只开了一门课——木工。
刊首抒情
作者: 暂无 来源: 建筑工人 年份: 199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成都   长春   类存在   脚手架   脚印   姿势   建筑工人   塔吊   江西   雕塑  
描述: ~~
纸结构建筑
作者: 杜启荣   司享   来源: 建筑工人 年份: 200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重复利用   结构材料   拱形屋面   降低成本   现代艺术博物馆   环境保护   板成型   临时性建筑物   建筑物拆除   施工速度  
描述: 用纸作为建筑物的结构材料,不仅可以减小建筑物的重量、加快施工速度、降低成本,而且建筑物拆除后,纸可以重复利用,对环境保护亦有好处。世界上目前已有一些用纸结构建造的临时性和半临时性的建筑。在纽约市现代艺术博物馆中,一个临时性供公众参观的雕塑展览馆建在花园上面,它的拱形屋面跨度27米,采用了由薄纸板成型的12米长的纸管构成格构状的网壳。在3个月的展览期结束后,屋面便被拆除。
塑像“建设者”
作者: 钟涤   来源: 建筑工人 年份: 198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重复利用   结构材料   拱形屋面   降低成本   现代艺术博物馆   环境保护   板成型   临时性建筑物   建筑物拆除   施工速度  
描述: "建设者"是立于成都市水碾河路口街心花园内的大型不锈钢圆雕。一男一女青年建筑工人,分别立、坐于大型管道上展望未来,它显示出青年一代对祖国的四化建设满怀壮志,信心百倍。雕塑总高为12米,座基为红色花岗岩,采用不锈钢板裁块拼焊技术建造。
美国自由女神像整修工程见闻
作者: 韩世芳   来源: 建筑工人 年份: 198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重复利用   结构材料   拱形屋面   降低成本   现代艺术博物馆   环境保护   板成型   临时性建筑物   建筑物拆除   施工速度  
描述: 公元1871年,一位年仅31岁的法国雕塑家白索迪,为了设计自由女神像,他远渡重洋到了美国,从一个海岸到一个海岸,后来他站在纽约港的百乐岛上,右手握拳高声喊道:"我设计的雕像必须建在这里,因为人民在这里看到她可以获得美国的第一印象。"
< 1 2 3 ... 6 7 8 9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