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来源:思想】搜索到相关结果 112 条
-
以“树”的意象为例分析冯至《十四行集》的艺术特征
-
作者:
魏湖深
何安顺
来源:
思想战线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树
沉思
感伤
十四行集
艺术特征
-
描述:
《十四行集》是冯至诗歌艺术成熟的代表作品,同时也体现出冯至诗歌艺术风格从感伤到沉思的转变。《十四行集》里有若干首以"树"为主要诗歌意象的作品,这些作品所呈现出得神秘主义色彩,浪漫化倾向,雕塑感和客观化等艺术特征,对于解读冯至诗歌风格的转变具有重要意义。
-
论希腊神话与中国神话的差异性
-
作者:
陈琳
姜伟
来源:
思想战线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中国神话
异同
希腊神话
-
描述:
希腊神话是世界文学宝库中美丽永存的一块瑰宝,它不仅培育了灿烂的世界文明,而且成为后来欧洲国家绘画、雕塑等艺术形式的源泉。希腊文化并非无源之水,而是与东方文明有着密切的联系。二者之间存在着相同之处,但由于中希神话产生于不同的时间和时代背景,并且中国和希腊所处的地理位置的不同,希腊神话和中国神话还存在着诸多的差异性。
-
试论美的衰败比美的东西更美
-
作者:
杨牡
明春英
来源:
思想战线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美的真实
美的内容与形式
美的悲剧
-
描述:
罗丹根据维庸的诗作《美丽的制盔女》雕刻同名青铜雕塑时说:如果有什么比美的东西更美,那就是美的衰败。因为美的衰败占有了内容和形式两个方面的优势,它比美的东西具备更多、更深刻的内容,并且在形式上它衰败得真实、细致。
-
“丑得精美”的艺术辩证法
-
作者:
熊汝成
来源:
思想战线
年份:
198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艺术辩证法
自然景物
艺术家
现实生活
艺术形象
社会生活
形象本质
人物形象
艺术美
艺术评论
-
描述:
在近代法国雕塑家罗丹的工作室里,有一个《欧米哀尔》石膏像,塑造的是一个比木乃伊还要皱缩的老妓女,弯着腰,垂着头,绝望的目光,扫视着两乳干瘪的胸膛、满是可怕的皱纹的肚子和桔树枝一般的手臂,悲叹着自己衰老的身体.这无疑是一个丑的形象.可是艺术评论家葛赛尔却赞之曰:"丑得如此精美...
-
傣族古歌谣与傣族原始宗教
-
作者:
史宗龙
来源:
思想战线(昆明)
年份:
198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神话故事
原始宗教
古歌谣
原始人类
傣族
自然现象
原始社会
原始先民
古代先民
雷电
-
描述:
江河流水,雷电风云,花草禽兽,日月星辰,这是自然现象。然而,在荒远的古代,这些自然界存在的种种现象,却成了原始人类崇拜的对象,并形成五彩斑烂的神话故事。《傣族古歌谣》是通过“歌谣”的形式,来记载傣族先民的童年生活的,它是一部历史书,也是一部文学著作。难怪有人说它是“傣族诗歌的童年”,这话完全正确。
-
着力培育“四二”精神
-
作者:
国东
胜河
来源:
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年份:
198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企业人际关系
光荣传统
企业形象
工厂
中国人民解放军
精神支柱
尊重人
建设蓝图
群体意识
总体规划
-
描述: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542工厂把培育“理解、团结、求实、拼搏、一流、高速”的“四二”精神作为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主线,着力培养职工积极向上的群体意识。湖北省委书记关广富在视察该厂时指出:在现在困难
-
咬定“青山”不放松——记党的十九大代表、浙江省湖州市安吉县委书记沈铭权
-
作者:
刘海燕
赵怀栋
来源:
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年份:
201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全国代表大会
县委书记
湖州市
浙江省
村民代表
党员干部
“青山”
安吉
-
描述:
秋日的余村,五彩斑斓,硕果累累。在党的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胜利闭幕第五天,刚刚从北京返回安吉的十九大代表、浙江省湖州市安吉县委书记沈铭权来到余村,向全村党员干部、村民代表传达和宣讲大会精神。余村地处浙北,有“中国第一竹乡”的美誉。2005年8月15日下午,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在安吉余村调研时,首次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科学论断。从那时起,安吉人牢记习总书记的殷殷嘱托,一任接着一任干,一张蓝图绘
-
七个“怎么看”基层很爱看
-
作者:
暂无
来源:
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铁路公安
现实生活
老百姓
零距离
群众
面对面
-
描述:
魏志华(湖南怀化铁路公安处):《七个“怎么看”——理论热点面对面·2010》一书,从五彩缤纷的现实生活中,精心撷取七个热点问题,和群众零距离对话、心贴心交流,让人产生思想共鸣,堪称是老百姓乐意看、看得懂、用得上的好书。
-
携手共进 再谱新篇
-
作者:
李家庭
来源:
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报刊杂志
专业干部
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岗位
-
描述:
二十五年前当,时我还是一位年轻的专业干部在,五彩缤纷的报刊杂志中我,以一种独特和敏锐的视角执,着地选择了她——《思想政治工作研究》。我之所以选择贵刊是,因为她代表了一种传统的光大一,种事业的升华
-
政工英模公方彬
-
作者:
包国俊
冀运希
来源:
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年份:
199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英模
政治工作研究
贫困学生
理论工作者
先进事迹
军队政治工作
思想政治工作
军事科学院
政工研究
理论研究
-
描述:
的两次荣立一等功的功臣。多年来,公方彬一直致力于思想政治工作研究。当战士时,他帮助14名后进战士转变思想,提出了100个基层政治工作研究问题,写出了10多万字的政工研究文章,发表在报刊上。因而,他成为闻名全军的“思想工作骨干”。...
<
1
2
3
...
5
6
7
...
10
11
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