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人工流产术对再次妊娠的影响
作者: 李慧英   来源: 实用临床医学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人工流产术   影响   妊娠并发症  
描述: 目的 探讨人工流产术对再次妊娠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人工流产后再次妊娠并准备分娩产妇200例(人工流产组)和无人工流产史产妇200例(对照组)的临床资料.对2组产妇产前出血(先兆流产、早产、妊娠高血压病、前置胎盘)、分娩期并发症(产后出血、前置胎盘、胎膜早破、胎儿窘迫症的发生、胎盘残留及胎盘粘连)情况进行比较.结果 人工流产组的先兆流产率、前置胎盘、胎盘粘连、胎盘残留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人工流产术能增加再次妊娠并发症的发生率.因此,应尽量减少人工流产,并改进人工流产技术,确保术后远期安全.
早期复极综合征的动态心电图诊断
作者: 朱婉红   朱芝龙   余瑶璟   雷礼琴   汪元媛   来源: 实用临床医学杂志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诊断   动态心电图   早期复极综合征  
描述: 早期复极综合征是一种以心电图ST-T改变为主要表现的心电综合征[1],作者对本院2001年6月~2007年6月发现的88例早期复极综合征进行分析,以提高对本征的正确认识和诊断,为临床诊断提供主要依据
芬太尼与布托啡诺用于术后静脉镇痛的效果比较
作者: 刘丹梅   来源: 实用临床医学杂志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静脉   布托啡诺   自控镇痛   芬太尼  
描述: 目的比较术后静脉芬太尼自控镇痛、布托啡诺自控镇痛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60例ASAⅠ~Ⅲ级腹部术后患者随机分为F组和B组,每组30例。2组镇痛液配制:F组:芬太尼1.2mg+昂丹司琼8mg,用生理盐水稀释至100mL;B组:布托啡诺12mg+昂丹司琼8mg,用生理盐水稀释至100mL。PCA设置:负荷量5mL,持续量2mL/h,单次量0.5mL,锁定时间15min。术后2、4、8、12、24、36、48h行视觉模拟评分(VAS)和Ramsay镇静评分(RSS评分),记录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VAS评分各时间段F组与B组相当,Ramsay镇静评分B组于2、4h高于F组(P<0.05),F组术后恶心、呕吐及嗜睡发生率均高于B组(P均<0.05)。结论术后应用布托啡诺镇痛效果好,镇静作用较强,不良反应小,是腹部术后患者较好的镇痛药。
血管活性药物在支气管扩张并大咯血中的疗效观察
作者: 陈洪   张淑华   侯振钢   来源: 实用临床医学(江西)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血管活性药物   支气管扩张   咯血  
描述: 支气管扩张(支扩)是支气管壁毁损导致支气管持久扩张变形.常伴有支气管动脉和肺动脉的终末支扩张,甚至形成小血管瘤,容易破裂而咯血。目前咯血的内科治疗.主要是垂体后叶素。近几年来笔者通过联合使用扩缩血管药治疗咯血,取得了一定的临床疗效。[第一段]
重症急性胰腺炎大鼠模型的改良
作者: 李清华   徐萍   陈令全   陈江   刘丕   吕农华   来源: 实用临床医学(江西)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牛磺胆酸钠   动物模型   改良   重症急性胰腺炎  
描述: 目的:探讨5%牛磺胆酸钠逆行胆胰管注射诱导重症急性胰腺炎大鼠模型的相关技术的改良。方法:将36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n=18)和假手术组(n=18),应用经胆胰管近十二指肠开口端逆行刺入注射5%牛磺胆酸钠诱导重症急性胰腺炎动物模型;两组均在模型诱导后3、6、12h检测血淀粉酶、胰腺组织含水量,观察胰腺组织形态变化.光镜下进行胰腺病变程度Kusske评分。结果:模型组在模型诱导后3、6、12h血淀粉酶、胰腺组织含水量、胰腺大体病理的Hughes评分和胰腺组织学Kusske评分比假手术组明显升高(P<0.05,P<0.01)。结论:此大鼠模型是SAP大鼠模型诱导方法的有效改进,具有创伤小,操作简便,存活时间长、模型诱导成功率高的特点,是较为理想的SAP动物模型。
异丙芬复合芬太尼在无痛人工流产术中的应用
作者: 李慧华   周建华   来源: 实用临床医学(江西)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无痛   人工流产术   芬太尼   异丙芬   麻醉  
描述: 人工流产是终止妊娠的方法之一。通常在无麻醉状态下进行,给病人带来极大痛苦,也可能影响手术操作,增加并发症的发生。异丙芬伍用芬太尼全凭静脉麻醉是近年来国内正在开展的应用于无痛人工流产术的主要麻醉方法。本文探讨异丙芬复合芬太尼在无痛人工流产术中的应用,现报告如下。
院前心肺复苏中联合应用血管加压素与肾上腺素的疗效观察
作者: 华永平   艾伟民   胡适   来源: 实用临床医学(江西)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血管加压素   肾上腺素   院前急救   心肺复苏  
描述: 目的:观察院前心肺复苏中联合应用血管加压素与肾上腺素的疗效。方法:78例院前心脏骤停的病人随机分为3组:A组43例、B组15例和c组20例。A组采用标准剂量0.02mg/Kg肾上腺素;B组采用小剂量血管加压素20U+标准剂量0.02mg/kg肾上腺素;C组采用大剂量血管加压素40U+标准剂量0.02mg/kg肾上腺素。各组在应用复苏药物的同时.均持续胸外心脏按压、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持续心电、血压监测.出现室颤予以电除颤,等。结果:自主心律恢复成功率和自主心律恢复时间:A组分别为13.95%(6/43),(9.1±2.8)min;B组分别为33.33%(5/15),(5.6±2.3)min;C组分别为40.00%(8/20),(5.0±2.4)rain.B、C组与A组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院前联合使用血管加压素与肾上腺素.有利于提高院前心脏骤停病人的心肺复苏成功率.应当把它作为院前急救的首选药物之一。
B超诊断肾脏腺瘤2例
作者: 甘克刚   来源: 实用临床医学(江西) 年份: 200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物理诊断   腺瘤    
描述: B超诊断肾脏腺瘤2例
剖宫产术后硬膜外自控镇痛对母乳喂养的影响
作者: 程慕婧   来源: 实用临床医学(江西)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剖宫产术   术后   自控镇痛   母乳喂养  
描述: 5mg+0.9%氯化钠注射液至100mL)进行镇痛;对照组在主诉剧痛时给予杜冷丁50mg,肌肉注射1次。观察两组产妇术后活动、功能恢复、早吸吮、奶胀及术后第7天母乳喂养和新生儿体重变化情况
护士针刺伤的危害及其危险因素分析
作者: 李芳   来源: 中华临床医学研究杂志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流行病学   针刺伤   危险因素   护士  
描述: 自1981年McCormick(1)等人首次报道了针刺伤对卫生人员的危害以来,国外学者对此展开了较多的研究,这些研究不但证实了污染的针刺伤及其他锐器伤是导致卫生人员发生血源性传播疾病的最主要的职业
< 1 2 3 ... 5 6 7 ... 8 9 10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