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威廉.特纳光影幻像
作者: 杨列   来源: 艺术财经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描述: “早上九点之前,当绚烂的阳光照耀着他,并在他面庞折射出他生前最爱的光辉时,他死了,不带一丝呻吟”威廉·特纳床前的医生们如此记录,他最后留下呢喃是:“太阳就是上帝”。1851年的阳光正透过窗户在他的房间里肆意流淌,将静止的时间搅得支离破碎。 历史总是喜欢和人们开玩笑。 事实上,那句极具诗意的遗言是由画家的好友兼评论家约翰·拉斯金(John Ruskin,英国当时著名的艺术评论家)创造出来的,正是这位评论家一手打造了威廉·特纳(William Turner)近乎半人半神的形象。真实的情况是:这位英国历史上最著名的风景画家对他的医生说完“你下楼给自己倒杯雪利酒喝吧!”这句话之后便咽了气。然而“光的画家”这个专属于威廉·特纳的称号却为世人所铭记。终其一生,威廉·特纳一直在追寻着属于他的那束光。 勤奋+天份使他超越梵高 BBC曾经举办过英国最伟大藏画的评选,威廉·特纳最著名的油画作品《被拖去解体的无敌号战舰》以得票率27%的绝对优势,击败了梵高的《向日葵》和康斯特布尔的《干草车》。怎样的画家,才能以如此巨大的优势击败高傲的梵高?威廉·特纳以他的经历告诉人们,有人生来就是做画家的料。
中国式书写
作者: 本刊编辑部   来源: 艺术财经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描述: 绘画是一种书写心性的特殊方式,不同的笔触中能够展呈无限多样化的叙述。从近现代绘画先驱林风眠、吴大羽和常玉等人,到活跃于当下的新一代艺术家,无论他们从事的是油画还是水墨,都可以在某种宏观意义上被归附到一条独特的艺术书写路径上去,因为无论绘画材质是什么都只是承载画家特殊表达的工具而已。 当代艺术的30年过去了,思维方式和创造意识被社会现实变得浮躁、轻佻,问题不是转变与否,而是转向何方。新的政治、社会、生活状态,需要艺术家提供新的艺术形式与之相配套。对已形成的表现形式进行必要的扬弃与拓展的同时深究内心的体悟,使之努力关注当代社会的深层文化内涵并提供精神指向,形成一种具有当代批判精神和挑战传统的新表现艺术。我们发现这种中国意味的书写方式在今天的全球化语境中,其美学上发生着趣味转变。 参加《中国式书写》展览的徐冰、周春芽、谷文达、毛焰等24位艺术家们以不同的理解路径和表现方式来展现各自的中国式书写,他们对中国社会30余年来在疗治文革之伤、承载巨变之痛中所出现的种种现象有着深刻的体会和深入的观察,他们分别用其擅长的绘画形式着重探讨了中国大众在此历史进程中所表现出来的肉体状态和精神风貌。
毛旭辉:永远有多远
作者: 金思梦   来源: 艺术财经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描述: 去年12月, “新具象团体”和“西南艺术群体”代表人物毛旭辉在炎黄美术馆举办了回顾展《川逝:大毛的艺术》,由高名潞策展,展出了他自1982年以来不同风格阶段的八十多件作品。经过了个展的回顾性梳理,毛旭辉现在借由即将开展的“艺术长沙”,让他为此“特别订制”的新作登台亮相。 组画《永远》由20幅尺寸2-3米大小不等的油画组成。目前已经完成了大约三分之二,还需要进一步斟酌作品整体充实度、最佳的组合方式和最合理的空间运用。这组作品是他今年下半年的工作重点,为此推掉了好几个展览活动的邀约,全身心投入其中。毕竟这是一个需要耗费巨大精力并寄托厚重情感来创作的题材。他说,这是一次精神告别。2009年9月,毛旭辉到北京出席好友张晓刚的佩斯画廊个展《史记》,其间母亲突然病危,等他赶到家,还是错过了见她最后一面。这件事给毛旭辉的打击无疑是沉重的,直到现在,他还常常思考这个终极的不解之谜——“永远”有多远?在他的回顾展中,他把自己的创作划分成三部分:“圭山”系列为代表的“告别乡土”、“家长”系列为主的“告别权利”,还有就是最著名的“剪刀”系列象征的“告别自己”。这一次,新作《永远》意味着“告别母亲”。
马永强与他的艺术创作
作者: 本刊编辑部   来源: 艺术财经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描述: 生命的证据 初识马永强作品,尚在谋面之前。一位朋友领我看到他的“鸡冠花”系列作品,暗红的花朵细节中疯狂膨胀的生命欲望让人惊讶,直觉告诉我这件作品的创作者是一位内敛但倔强的艺术家。后来的事实证明了我的猜想。 马永强曾在山东度过他最初习画的岁月,与中国的很多艺术家一样,他的学习和创作也是从写实主义的训练开始的。在山东的创作以风景和乡村题材的油画、水彩作品为主,“全国新人新作展”等大展的入选则是对他辛勤创作和艺术天分的最好回应。然而,马永强并不满足于停步在这些成就面前,因此,他毅然选择了到中央美术学院版画系深造。美院的学习和创作经历开拓了他的视野,甚至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正是在美院的这几年使他真正走出了学院标准的现实主义创作模式,从而进入现当代艺术的广阔天地。 转折发生于他一系列超现实主义的实验性作品,在这些作品中,艺术家开始尝试清除主体角色背后复杂的现实场景,只留下模棱两可的虚无空间。前景通常是一个孤独的主角,马,或者别的动物。这种描绘方式接近藉里柯式的超现实主义,但对马永强或者别的中国艺术家而言,它既亲切,又符合艺术史的逻辑。早在“85新潮美术运动”时期,走出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唯一标准的中国艺术家们就开始热情拥抱现代艺术,在这一接受过程中,超现实主义的传播最早且最有力,一方面的原因是它是现代主义流派中最重要的类型之一,另一方面也因为它相对完整地保存了“写实”的技法。
张见 新工笔给你一片观看的滤镜
作者: 应昊   来源: 艺术财经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描述: “新工笔”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各自界限一直在变换中。策展人杭春晓说,这是一个圈定概念、运动概念直至概念超越的过程。而在艺术家张见看来,“新工笔”这个词完全是无奈的提法。张见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的工笔艺术创作中,不断对自身从理念到技术上进行着调节,不停地用作品来诠释自身对“新工笔”的注解。窗帘蕾丝小清新?Oh,No!张见在上海的家位于宝山区的美兰湖,是一大片别墅区,环境很美也很安静。
新工笔的当代超越
作者: 杭春晓   来源: 艺术财经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描述: 它,以精谨细腻的笔法描绘景物。 它,画在精心加工过的绢和纸上。 它,细细起稿、小笔勾勒、随类敷色、层层渲染,从而形神兼备。 如今,它被赋予崭新的概念, 是一个在“流变”中改变传统绘画言说方式。 抛离固步自封,具有自我更新的空间与能力。 重构了文化传统与文化经验。 它被赋名:新工笔。 北宋米芾在《画史》中这样记载:“古画至唐初皆生绢,至吴生、周、韩斡,后来皆以热汤半熟,入粉捶如银板,故作人物,精彩入笔。
新工笔的生命力
作者: 本刊编辑部   来源: 艺术财经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描述: 受85’新潮以来渐次流入中国的后现代艺术理论影响,新工笔这一艺术风格的形成,伴随着中国水墨当代化的探索思潮。新工笔艺术家们既保持着较为纯粹的工笔语言,又受新艺术思潮的影响,使绘画创作走出了传统水墨形制、题材和范式的框架,强调当代社会精神表达,使工笔画呈现出蓬勃的生命力。 15位代表艺术家—陈林、崔进、高茜、杭春晖、郝量、姜吉安、金沙、雷苗、彭薇、秦艾、肖旭、徐华翎、杨宇、张见、郑庆余之中,“60后”一代的艺术家姜吉安,其充满形态变化的新工笔创作都指向了一种对事物既定逻辑的反省式观看,彻底改变了中国画自古以来的舆情功能,使之转向当代艺术的哲学审视功能;“70后”一代,如既“邀约”又“阻隔”的张见,用新鲜视觉经验渗透于传统的方式捍卫了传统的经典与高尚,徐华翎的创作打破了架上绘画的限制,通过观照“自我”、探求个体存在的价值,从传统审美经验的表达转换到个体生存体验的揭示;更有后起之秀,80年代生人的郝量和杨宇,郝量以“一个青年的笔墨态度,观照生命内外的阴阳向背,而于顾盼中得出新奇的视觉结论”(徐累语)。
新工笔的“边界”
作者: 本刊编辑部   来源: 艺术财经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描述: 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著名艺术家 何家英: 一种古老的绘画,不仅仅工笔画,都需要新的突破。花还是一样的花,鸟还是一样的鸟,决不会在这么几百年几千年当中就会有所变化,我们画的还是一样的东西。如果我们仅仅依赖于一种已有的观念,按照古人的审美观念认真地去画,去追求那样一种审美理想的话,就很难有所突破。传统的“当代性”到底是什么呢?如果我们站在国际的视野上来看,其实无非就是对社会思想的一种反思,提出一些问题,这可能是当代艺术当中特别重要的一个特征。
姜吉安的“绢本记”
作者: 本刊编辑部   来源: 艺术财经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描述: 人们对于艺术家姜吉安更多的认识是从其一系列的新工笔作品开始的,但事实上从2007年的《两居室》开始,画家便在现成品上画出光影效果,尝试将光影实体化。“光影”视觉语言的介入,改变了工笔画过去的程式化套路,换句话说,之前没有人想到传统的中国工笔绘画形式还有这样的可能性,这样的表现力。 姜吉安曾说过,在工笔画中引入“光影”是他试图解决工笔画内部存在的问题,告别那些程式化与套路,目的是解放工笔画。
江宏伟
作者: 本刊编辑部   来源: 艺术财经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描述: 在2015出炉的2014年度《胡润艺术榜》中,9名江苏籍画家上榜,其中就有江宏伟,可见他的作品市场一直处于活跃攀升的状态。江宏伟是许多近年来市场火爆的年轻一代新工笔艺术家的师长,多年来一直在南京进行创作和教学,可谓桃李满天下。2014年,他参加多个新工笔绘画展览,他撰写的图书《时光花事:江宏伟画二十四节气》出版,书中载录江宏伟历时三载创作的《二十四节气图》,同时也编入创作随感和全部手稿,对于当代工笔绘画的文化传承有重要意义。
< 1 2 3 ... 29 30 31 ... 81 82 83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