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陶瓷窑3D仿真中的虚拟现实技术应用
作者: 杨科朋   陆璇   来源: 明日风尚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陶瓷窑   3D仿真   技术应用   虚拟现实  
描述: 利用计算机和互联网支持的虚拟现实技术,就能够将逼真陶瓷产品展示给客户,因此具有很高的使用价值与艺术价值。本文从对于陶瓷窑3D仿真的内容进行阐述入手,在探讨了陶瓷窑3D仿真中的虚拟现实技术应用流程后,对于陶瓷窑3D仿真中的虚拟现实技术的优化方向进行了分析。
陶瓷绘画的内容及特征研究论述
作者: 高方志刚   来源: 明日风尚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特征   陶瓷绘画   艺术形式   内容  
描述: 陶瓷绘画是体现我国传统文化的最具代表性的艺术形式,文章主要针对其内容与特征,从几个方面提出了几点建议,对于继承和发扬我国陶瓷这一艺术形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浅析陶瓷文化中的文化负载词的翻译研究
作者: 李君   来源: 明日风尚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翻译   陶瓷文化   文化负载词  
描述: 带有中国特色的传统陶瓷文化是中外文化交流的主要内容之一。陶瓷文化的翻译不仅是陶瓷艺术的翻译,还涵括了陶瓷历史,陶瓷典故,制瓷工艺,陶瓷材料,陶瓷器具,艺术品鉴赏等翻译。陶瓷文化的翻译中富含丰富内涵的文化负载词的翻译研究对我国陶瓷文化的传播与国际交流有着重要的意义。
环境陶艺在视觉传递上的探讨与研究
作者: 高颖   来源: 明日风尚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视觉   陶艺   传递  
描述: 作为视觉语言的一种艺术形态,环境陶艺本体语言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和特征,并在当今视觉文化的影响下不断加入文化关注,其审美特征在视觉语言的解读方面也具备了图像化时代的语义特征。
文人空间影响下生活陶艺的表现形式
作者: 朱希睿   王亚红   来源: 明日风尚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文人空间   空间   生活陶艺   创作  
描述: 本文以空间入手,通过探讨文人空间的概念、构成及表现状态,探索其对生活陶艺创作的细微影响,通过研究空间艺术对生活陶艺创作的影响发现生活陶艺的各种表现形态,也从另一角度让生活陶艺创作者反思创作的本源、意图与归属。
行会赞助与陶瓷行业神信仰
作者: 梁富新   来源: 明日风尚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陶瓷   行会赞助   行业神   行会成员  
描述: 行业神信仰用于缓解行会成员对陶瓷生产与销售过程中不可控因素的恐惧心理。如同图腾,行业神也是区分不同行业人员的一种符号,是强化同业人员的集体认同感与凝聚力的神秘力量。无论在景德镇,还是在石湾窑,亦或是在德化窑,这种神秘力量均不是虚无、崇高与隔离,而是充满了血肉、世俗与关爱。这种神秘力量在行会积极的、不吝巨资的赞助下被行会成员虔诚而愉悦的敬奉和祭拜。陶瓷业是一种高强度、单调而乏味的工作。行会组织除了在祭神之时为成员无偿提供酬戏、宴饮之享外,在诸多的节庆活动中也是如此。祭神、节庆、竞技等活动为成员提供了放松、愉悦身心的绝佳机会。
中国当代女性陶艺家创作中的艺术审美视角研究
作者: 蒋小兰   来源: 明日风尚 年份: 201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发展研究   培养   陶瓷艺术   女性  
描述: 以及实践研究成果,对当代女性陶艺家创作中的艺术审美视角展开了深入的探讨和研究,希望能进一步丰富我国的陶瓷艺术库[1]。
浅析“当代线绛彩瓷画艺术”
作者: 杜雪媛   来源: 明日风尚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传承   再生   思考  
描述: 自清道光、咸丰年间浅绛彩兴起,便成为其釉上彩瓷的主要装饰形式。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彩瓷工艺的缺陷渐渐显现出来:一是由于浅绛彩色料单薄,粘接不够牢固,色泽不鲜亮,色域也没有粉彩宽广丰富,而不能满足收藏者的购买心理需要;二是由于当时的陈设瓷、日用瓷、嫁妆瓷全用浅绛装饰,毫无新意;三是民国瓷画家更喜好中国画工笔重彩或更擅长工兼写之法在瓷上作画。因此,色彩更为丰富,而画趣、花意却相同的粉彩,取代盛行一时的浅绛彩。浅绛彩从诞生到衰亡约70余年。但浅绛彩瓷绘艺术因其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和别开生面的突出艺术成就脱颖而出,如何正确、深入地认识其在美术史和瓷绘艺术史上传承与再生,正是关于浅绛彩绘研究的空白点。
青花写意人物刍议
作者: 金君   彭敏燕   来源: 明日风尚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陶瓷   工笔画   装饰题材  
描述: 现在青花写意人物题材的陶瓷作品市场很热,其创作自然也是个值得深究的热门话题,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笔者在此结合已有研究成果谈点不成熟的看法,也算是百花中一花独放吧。景德镇青花瓷,被人们称为"人间瑰宝"。它始于元,到明、清为高峰。它用氧化钴料在坯胎上描绘各种纹样,施釉后高温1350℃左右一次烧成。它蓝白相映,怡然成趣,晶莹明快,美观隽久。画从釉里透分明,使人赏心悦目。因釉下钴料在高温烧成后呈现为蓝色,因此称之为
模块化教学在无机非金属材料工艺学课程中的应用初探
作者: 程呈   来源: 明日风尚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无机非金属材料工艺学   课程论文   交互性网络自主学习平台   模块化教学   现代教育技术理论  
描述: 无机非金属材料工艺学课程可以被分为生产过程原理与设备、主要品种工艺原理与性能和环境保护三大模块。模块化教学的运用,可以让学生在对基础知识进行整合,对基础理论进行充分掌握的基础上,对独立分析问题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升。本篇文章主要这一课程的性质入手,对模块化教学的应用问题进行了探究。
< 1 2 3 4 ... 108 109 110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