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来源:创新】搜索到相关结果 347 条
-
初探陈和西油画底色赋予的“符号学”意义
-
作者:
符青
来源: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年份:
201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油画风景创作
陈和西
底色
点线面
符号
-
描述:
底色作为一种符号化语言增加了绘画的视觉词汇,是一种颜色组织。这种符号图式可以让欣赏者了解到陈和西先生的态度,是一个传递自我意识、表达内在情感的纽带。当先生在底色上进行创作的时候,不仅是在忠实地表达内心的感知对象,传达所看到的美好事,也在点线面符号的反复检查与审视中表达着最真实的自我。
-
浅析图像学对陈和西油画风景的影响
-
作者:
黄环宇
来源: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年份:
201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陈和西
图像学
图像标识
中国绘画
-
描述:
每一位在绘画界声望颇高或是具备自己独特绘画风格的画家,定是有其绘画语言和图像学,也是值艺术家的学者以系统的批评理论作为支撑,来进行批评实践。贡布里希认为"历史继承下来的是作品,方案是暗含在内的,重解作品的要求就是要重建失传的方案。"图像学的解释就是重建已失传的证据。陈和西作为南方画派的代表,面对他的作品特别是近十年作品,不禁会驻足停留,让人陷入深思。他创作了不少风景画,都是色彩丰富,层次深远,这是他的一个图像标识。
-
浅议西北地区油画艺术面貌形成的原因
-
作者:
姚青
来源: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人文环境
地域环境
局限性
-
描述:
特定地域的自然环境,人文环境及文化背景等因素对艺术家的影响总是自然而然的,地域性美术是地域性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西北的艺术家已从过去的单一的文化思路走出,向着更加积极的个性化方向发展,但是还留有许多问题,只有不断调整文化方针,加强不同城市间的艺术对话,共同扩大艺术文化话语,才能使艺术形态丰富多元起来。
-
论中国元素在当代油画中的运用
-
作者:
薛彬
来源: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年份:
201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油画艺术
中国元素
发展现状
运用
-
描述:
油画在艺术界是一种较为常见的艺术表现形式,在社会大众中具有广泛的传播范围,并且深受人们的喜爱与追捧。当今时代是多元性文化大发展的时代,民族的文化在世界范围内广泛传播,逐渐成为世界的文化。在这样的文化背景下,中国油画艺术家在创作的过程中需要吸收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华,将中国元素融入到当代油画的创作当中去。民族特色要在民族文化中充分地展示出来,它是民族自信的表现形式,所以中国油画艺术家在创作油画的过程中,要将民族文化的精华与外来的文化进行融合,推动中国油画形成特有的表现形式,使中国油画快速发展。本文将结合中国元素在当代油画中的运用进行简要分析。
-
提高高校国画教学质量的有效方法
-
作者:
秦雪梅
来源: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方法
国画教学
问题
教学质量
-
描述:
,缺少创新和提高,这与全社会的创新发展有些不相适应,为了提高国画教学质量,我们应当认识到当前国画教学中的不足和问题,并提出一些有效的措施和改进方法 ,使这一传统艺术有更好的发展。
-
浅谈《金锁记》中的绘画因素
-
作者:
刘梅凤
来源: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张爱玲
形象
色彩
《金锁记》
绘画
-
描述:
张爱玲被称为文学史上的一个异数,《金锁记》堪称她精心培育的黑色玫瑰:妖娆、丰美、残酷。这部经典之作无形中渗透了诸多绘画因素:对色彩精当的运用、典型的可视形象的选取、在刻画物象时工笔和白描手法的变换,使整部小说充满着女性的细腻与古典的美感,有着独特的审美特质。
-
浅谈中国画与中国文化
-
作者:
刘禾
来源: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年份:
201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本质
国画
博大
精深
-
描述:
中国画历史源远流长,也被称作国画,是我们现代人为了和西洋画进行区别而给中国传统绘画的一个总称。它主要由墨笔画、水墨画、工笔重彩画、彩墨画、白描画等几部分组成。中国画被认为是我们中华民族灿烂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在世界美术艺苑之林中独具特色。中国画把绘画、书法、诗文和印章有效融合到一起,出色表现出我们国家的高深内涵和文化修养,堪称为我们中华民族的自豪和国家之瑰宝。
-
托马斯·纳什的《春》认知诗学解读教学方法
-
作者:
李丽萍
来源: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春》
托马斯·纳什
认知诗学
-
描述:
托马斯·纳什的《春》以其缜密精巧的构思,玲珑剔透的结构,质朴凝练的语言,绵密真挚的情致构成了美不胜收的“诗意”。诗歌中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有形象的景物、人物描写,优美和谐的韵律和节奏;而诗人融合其自身的思想感情与各种动态的、静态的意象的创造和组合,构成了充满诗意的意境。本文从认知诗学的视角,对该诗进行分析,进一步挖掘诗歌对教学的裨益。
-
浅谈数字技术在雕塑教学中的应用
-
作者:
刘海滨
来源: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年份:
201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教学
数字技术
雕塑
-
描述: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数字技术因其灵活性、高效性和精确性而广泛应用于雕塑教学,传统雕塑训练和数字雕塑教学的有效融合,不仅能够丰富教师的教学资源,还有效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节约了雕塑教学的时间和材料成本。并且将雕塑专业的教学形式不断发展,真正的扩宽了学生的学习空间和未来的就业方向,使得传统雕塑产业得到有效的提升。本文就针对数字技术的应用进行分析研究,希望能够为雕塑教学提供帮助。
-
具象人体雕塑在当代雕塑中的构建解析
-
作者:
张芙毓
来源: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构建解析
雕塑语言
具体人体雕塑
现代雕塑语境
-
描述:
通过用具象人体雕塑独有的艺术感知手段及艺术思想方法,来建立它在现代艺术中的价值,为了能够重头领悟具象人体雕塑语言,就必须从现代文化的观点入手,和传统文化有机结合起来,这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感知到具象人体雕塑的魅力。运用具象传统艺术的创造手段和素材趣味的发现,还有当代雕塑语言的空间理念、创造和展现方式,将二者有机的融合起来,让其可以相互补充和沟通,形成一个全新的雕塑艺术文化形式,从目前来看,它对具象人体塑造的发展是有很好的促进作用的,通过具体分析来充分了解其发展,以供人们参考。
<
1
2
3
...
28
29
30
...
33
34
3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