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C.罗不幸福?
作者: 张斌   来源: 三联生活周刊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描述: C.罗要回曼彻斯特了,这话有一语双关的味道。事实是,本周他要回到这座城市,与曼城有欧冠一战。传言是,C.罗要弃皇马而倦鸟知归,重回老特拉福德。在梅西如入化境的当今,人们更乐于传播有关C.罗的各类传闻,曼联归来路也许根本上就是子虚乌有,但似乎每个人都认定C.罗是不幸福的。 还记得本赛季之初吗?联赛中与格拉纳达队交锋,C.罗一人连中两元,但每次进球之后,他的表情都是凝为雕塑,拒人千里。赛后,面对媒体C.罗直言:“就是心里悲哀,俱乐部知道为什么。
银盐与光,加上想象:追寻“慢下来”的古老摄影术
作者: 孙若茜   来源: 三联生活周刊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描述: 把桌子上瓶瓶罐罐的药剂摆弄一番,举起用特殊制剂擦了两三遍的清透的玻璃板,对着光线仔细检查,戴着防毒面具的郑雨,在准备把这玻璃底片涂上火棉胶之前高举起一只手,示意影棚里各自忙着手头工作的助理,众人随即达成默契,停止走动,甚而屏住呼吸。郑雨这才拿起经几天时间过滤沉淀而得的火棉胶,涂抹在玻璃底片上,并走近自己制作的相机前…… 那瞬间坠入异常安静的周遭,看似过分小心翼翼的举动,仿佛是在进行某种精密的实验,而近乎显得有些庄重的氛围,又仿佛是在经历某种朝圣的仪式,这些都绝非摄影棚里惯常出现的拍摄前奏。 可这确实是一场拍摄的前奏,这一年多来,这样的“慢”,经常出现在这个过去通常用来拍摄商业广告的摄影棚里。而这种采用银盐与光成像的、古老的叫做湿版摄影的技术,其完全纯手工的、繁复的漫长操作过程正是让郑雨迷恋的关键所在。 1851年,英国伦敦的雕塑家阿切尔(Fredrick Scott Archer)发明了这种摄影方法:将硝化棉溶于乙醚和酒精的火棉胶,再把碘化钾溶于火棉胶后马上涂布在干净的玻璃上,装入照相机曝光,经显影、定影后得到一张玻璃底片。火棉胶调制后须立刻使用,干了以后就不再感光,所以称为“湿版法”。
香港:被艺术改变的城市生态
作者: 曾焱   来源: 三联生活周刊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描述: 湾仔 今年有近700个画廊报名,最后筛选出266家入场。高门槛让香港国际艺术展(Art HK)在进入第五年后还保持着引人来一看究竟的吸引力,被维多利亚港环抱的国际会展中心现在也成为全球当代艺术的新地标。 从一层到三层,场馆在画廊区之间分割出了10个方形的公共展览空间,各占地约100平方米,这是“艺术展览计划”(Art HK Projects)场地,专为美术馆级的大型雕塑及装置艺术而设。为我们导览的,是“艺术展览计划”的首位策展人长谷川佑子。除担任东京现代美术馆(MOT)总策展人外,近年她也常以独立策展人身份活跃在国际艺术项目中,包括曾为香港西九龙文化区管理局成员。 “我们考虑艺术品分布时,尤其关注它们的材料运用、媒介以及概念,还有它们能否为观众带来不同的故事和体会。”长谷川佑子介绍在评审方面兼收并蓄的意图。尽管她透露由著名参展画廊呈交的这10件展品也是可以出售的,但“艺术展览计划”还是以它的学术入点获得关注。 法国艺术家丹尼尔·布伦(Daniel Buren)是当代极限主义的重量级代表。他的《照片纪念碑:从3扇窗口,5种颜色给252个地方,在地装置》被悬置于三层展厅的VIP入口空间处,像是为观众迎面打开的无尽之窗。
飞不起来的范佩西
作者: 颜强   来源: 三联生活周刊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描述: 荷兰总会让人兴奋,这是一个人多地狭的国家,在英国人还忙着圈地赶羊的时代,荷兰人已经有了“海上马车夫”的头衔。只是荷兰人有着称霸世界的先机,却从来没有称霸的意愿。在茫茫大海上以贸易讨生活,流落出一个“飞翔的荷兰人”身份。The Flying Dutchman,或者De Vliegender Hollander,绝不是一个浪漫的名分,这其实是一艘终究不能还乡的幽灵之船,永被诅咒,代表着航海中的厄运与死亡。 所以对于荷兰人,总有着各种自相矛盾的描述。荷兰人热情好客,荷兰人也傲慢自私;荷兰人开朗民主,荷兰人也自我封闭。从米歇尔斯、克鲁伊夫,到范•巴斯滕、古利特、里杰卡尔德,到博格坎普,再到罗宾•范佩西和斯内德、罗本、范德法特,荷兰足球从来不缺乏天才。 然而给荷兰足球制造麻烦矛盾的,从来也都是这些天才。 范佩西就是这样一个矛盾纠结的个体。某种意义上,他是一个标准的荷兰人。 荷兰式艺术创造力 范佩西出生在一个艺术家家庭,虽然父母很早就离婚,他由父亲抚养大,但是母亲在绘画和珠宝设计方面的才华、父亲在雕塑构架上的功力,对他从小就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当时尚诠释艺术
作者: 曾焱   来源: 三联生活周刊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描述: “在这里,手稿、画作、摄影作品、贵重艺术品、珍本文献、时装设计、香水甚至高级珠宝都汇聚一堂,来描绘香奈儿独特的创意空间。这项展览就像一个大型的多宝阁,向外界公开了由无数秘密、感情和创作所构筑的世界,以及艺术精神与艺术品之间的连接。” 由让·路易-弗蒙策展的“文化香奈儿”放置在中国美术馆展出,暗示了香奈儿和现代艺术之间那条若隐若现的线索。—直到20世纪50年代,她仍被人视为“当今仅有的创作‘现代’而非‘戏服’的设计师”。 模特比安卡·巴尔缇(Branca Balti)身着香奈儿2010年春夏高级成衣的头巾造型,和一件15、16世纪之交的石灰石雕塑头像《伯纳丁》摆放在一起,陈列的方式显然在暗示他们之间存在着某种关联。这件中古头像来自法国科雷兹省,是拉本茨艺术与历史博物馆的藏品,这样我们就明白了关联到底在哪里:科雷兹省有一座奥巴辛修道院(Aubazine),那里收藏了香奈儿成为香奈儿之前的过去。 香奈儿的传记作者和研究者在这一点上已经达成共识:从12岁到20岁,被父亲遗弃在奥巴辛孤儿院的7年铸造了香奈儿的美学宇宙:“一种混合着简约、庄重和奢华的美:素净的修女服,孤儿院童的黑袍白领裙,弥撒时神职人员圣袍和法器的绚烂华美。
赫尔辛基:2012世界设计之都
作者: 钟和晏   来源: 三联生活周刊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描述: 刚到赫尔辛基那一天,我已经在市中心的纳瑞卡托里(Narinkkatori)广场南端注意到那个奇怪的建筑。它的外形很像2010上海世博会芬兰馆“冰壶”,棕黄色云杉木条弯曲成不同的半径和曲率细密地排列在一起,覆盖了整个不规则的碗状体表皮。在四周整齐划一的楼房中,这件巨大的“木质雕塑”多少有点突兀,我猜不透它是什么,直到在入口处看见一旁深灰色砖墙上细长的金属十字架。 “2012世界设计之都赫尔辛基”的项目负责人玛勒塔?洛埃卡里(Martta Louekari)和我们约在这个曲线形状小教堂的门口,她骑一辆装着漂亮英式皮椅套的自行车而来。“最早在2003年,市政府和赫尔辛基路德教教会就开始这个康比静思教堂(Kamppi Chapel of Silence)的建造计划,现在终于完成了。只有商业建筑的广场上如今有了这样的安静空间,很多人喜欢它,它已经变成城市的标志之一了。” 康比静思教堂正对着康比购物中心,这里也许是全芬兰最繁华的地方。灰色的钢筋玻璃康比购物中心外形像一个巨大工厂,地下是连接地铁站和汽车站的交通枢纽。静思教堂的作用就是在这样的城市空间中,提供给人们可以相遇、度过一段静默时光的场所。
《未完成的空间》:用纪录提供更广泛的真实
作者: 李东然   来源: 三联生活周刊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描述: 古巴国家艺术学院建筑群,一片火红色建筑,嵌在浓绿之中。建筑用形态、高低错落的节奏,和着影片背景里自由奔放的拉丁音乐节拍,成为使人目眩神迷的景致。作为一部建筑纪录片,《未完成的空间》开场热情而动人。 “未完成的空间”指的就是这座修建于1959年的古巴国家艺术学院学校。1959年菲德尔·卡斯特罗胜利开进哈瓦那,他和他的同志们通过新游击战略推翻了巴蒂斯塔军事独裁政权,“那正是古巴真正荣誉的时刻”。 影片里的故事是从正在哈瓦那乡村俱乐部里打高尔夫球的卡斯特罗讲起,面对眼前广阔葱郁的球场,他突发灵感想在这里建造“世界上最好的艺术学院”,便当街边拦下了美丽的女建筑师,任命她去组织这项工程,罗伯特·高塔尔蒂(Roberto Gottardi)、里卡多·保罗(Ricardo Porro)和维克多·加拉蒂(Vittorio Garatti)最终成为工程的建筑设计师。 如影片导演本杰明·莫里(Benjamin Murray)感叹,国家艺术学院是初见使人惊为天外来物般恢弘优美的建筑。随导演的镜头游走其中,所见确使人瞠目结舌。排列出悠扬婉转有如高音谱号线条的音乐学院,充满跃动感而又简洁明了的现代舞学院,雕塑学院尤甚,用窄小的走廊连接豁然的小广场隐喻女性身体,房屋的圆顶建成乳房的形状,甚至在广场的入口处又建起一座喷泉,造形中的性寓意明确直白,而回廊上所有的门都拒绝了约定俗成的方向,只肆意地排布开来。
《收租院》:拒绝终极解读
作者: 曾焱   来源: 三联生活周刊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描述: 对于多数中国人,《收租院》的记忆来自教科书和老画报,停滞在某一个特定的历史时期。2011年3月8日,距离《收租院》在北京第一次展出45年后,北京炎黄艺术馆“再现《收租院》大型雕塑展”,试图赋予这组作品更多的当代性的解读。 展望、隋建国、向京……几个在中国当代艺术界里比较活跃的雕塑家,都出现在开幕当天的观展人群里。对于艺术界,《收租院》其实早就从历史语境里“复活”过来了:上世纪90年代,《收租院》的艺术价值开始成为学术界研究的热点,因《收租院》而引起的学术事件和话题,甚至超出学术界在社会公共领域产生影响。
手指的故事
作者: 小贝   来源: 三联生活周刊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描述: 安格斯·特鲁贝尔是耶鲁大学英国艺术中心绘画和雕塑馆馆长,他的第一部书《微笑简史》源自他在牙医会议上做的演讲,类似的是,《手指手册》源自他给骨科外科医生会议所做的演讲。 特鲁贝尔说,过去,罗马商人用手能数到100万——双手并拢,十指交叉。蒙田在《雷蒙·塞邦赞》中说:“我们用变化万千的手势来表示需要、答应、呼人、辞退、威胁、祈祷、恳求、否认、拒绝、询问、赞赏、计算、表白、后悔、害怕、难为情……”现在,这些手势的四分之三大多数人已经不再使用了,我们转而大声说出来、用笔写下来、打电话或者发短信。如今我们生活在一个手势很贫乏的世界,手势像很多小语种的口头语一样在迅速地消失。也许只有在意大利手势仍很繁荣。“老派的英国男性可以手插在衣兜里,一个手势也不做地过完一辈子。他一生中可能只会被动地做一次手势——在教堂里牧师给他做祝福的时候(食指和中指并在一起给他往里弯)。” 特鲁贝尔的专业背景使得他更注意手指在装饰和表达方面,反映在绘画和雕塑上的用途,他很少说到在美术馆不太能见到的手在力量和日常生活方面的用途。关于后一个方面,蒙田在随笔中专门写过大拇指:“医生说,大拇指是首要的手指。在拉丁语中它的意思是另一只手,似乎拉丁人有时也把大拇指做整只手讲。
如果没有英国文化协会,亨利.摩尔将会怎样?
作者: 李孟苏   来源: 三联生活周刊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描述: 英国文化协会创建了独特的艺术品收藏观:在艺术家没有出名时买进他们的作品。这需要有先见之明,也形成了藏品的平等气质,在英国文化协会的收藏系统里,大师和年轻人的作品是平等的。 3月6日,“英国制造:英国文化协会当代艺术展1980~2010”在西安美术馆开幕。展览展出了100多件绘画、装置、雕塑、摄影、影像作品,涉及50位英国当代艺术家,包括吉尔伯特与乔治组合、达明安·赫斯特、理查德·赖特、吉莉安·威尔金、道格拉斯·戈登、彼得·多伊格、莎拉·卢卡斯、查普曼兄弟、马特·弗兰克斯……他们中有多位是“特纳奖”得主,每一个艺术家都是艺术青年的偶像。
< 1 2 3 ... 20 21 22 ... 25 26 27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