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按栏目分组
按来源分组
关键词
林志玲,柔韧青花瓷
作者: 李东然   来源: 三联生活周刊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描述: 青花瓷 白衣白裙的护士,红发红袜的摇滚少女,短发西装的帅气女郎,黑衣红唇的妖冶寡妇,抑或制服傍身的空乘小姐,甚至素衣秃头的尼姑,林志玲满脸认真地说,她自己曾想搞个有奖竞答,要大家猜猜看《天机之富春山居图》里的这些女孩子,哪些是志玲哪些不是。“确实是好多造型眼花缭乱,试镜那天就换足20多套衣服,之后每天还是不停换,但导演总还有非常非常疯狂的主意蹦出来,比如光头尼姑的点子,四五个小时的造型做得我昏昏欲睡的,睁眼就被镜子里的自己吓一跳!我也好奇怪,真的不知道他是怎么想出来的。
范冰冰:最幸福的那一个
作者: 李东然   来源: 三联生活周刊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描述: 范冰冰 范冰冰的工作室在最繁华的闹市之中,门口几个正红色的小沙弥雕塑引路,进来就是别样的另一个世界。会议室皮沙发是一片雪白,皮面上钉着大颗大颗的水晶亮钻装饰,连摆在桌子上的茶具也足够惹眼——一对可爱的长颈鹿母子盘踞在茶盘里,甚至每一只茶匙都是一只抽象造型的小长颈鹿。当然凌驾于所有精美华丽之上的是墙壁上那些大幅大幅的范冰冰艺术写真照,妖娆的坐姿,复古的红唇,倨傲的眼神,如果照片上的那束目光落下,大概正落在这间会议室里唯一相对平常的物件,那面会议写字板上(这个房间里,即便角落里的小风扇也有着不同寻常的可人粉红色),板子上那些进行中的演算全部是以亿元为计数单位。
《未完成的空间》:用纪录提供更广泛的真实
作者: 李东然   来源: 三联生活周刊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描述: 古巴国家艺术学院建筑群,一片火红色建筑,嵌在浓绿之中。建筑用形态、高低错落的节奏,和着影片背景里自由奔放的拉丁音乐节拍,成为使人目眩神迷的景致。作为一部建筑纪录片,《未完成的空间》开场热情而动人。 “未完成的空间”指的就是这座修建于1959年的古巴国家艺术学院学校。1959年菲德尔·卡斯特罗胜利开进哈瓦那,他和他的同志们通过新游击战略推翻了巴蒂斯塔军事独裁政权,“那正是古巴真正荣誉的时刻”。 影片里的故事是从正在哈瓦那乡村俱乐部里打高尔夫球的卡斯特罗讲起,面对眼前广阔葱郁的球场,他突发灵感想在这里建造“世界上最好的艺术学院”,便当街边拦下了美丽的女建筑师,任命她去组织这项工程,罗伯特·高塔尔蒂(Roberto Gottardi)、里卡多·保罗(Ricardo Porro)和维克多·加拉蒂(Vittorio Garatti)最终成为工程的建筑设计师。 如影片导演本杰明·莫里(Benjamin Murray)感叹,国家艺术学院是初见使人惊为天外来物般恢弘优美的建筑。随导演的镜头游走其中,所见确使人瞠目结舌。排列出悠扬婉转有如高音谱号线条的音乐学院,充满跃动感而又简洁明了的现代舞学院,雕塑学院尤甚,用窄小的走廊连接豁然的小广场隐喻女性身体,房屋的圆顶建成乳房的形状,甚至在广场的入口处又建起一座喷泉,造形中的性寓意明确直白,而回廊上所有的门都拒绝了约定俗成的方向,只肆意地排布开来。
杨德昌和他的电影
作者: 李东然   来源: 三联生活周刊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描述: “杨德昌回顾展”开幕在杨德昌诞辰纪念日,阴霾肃杀的深秋夜晚,拥堵不堪的周末交通,丝毫没有影响到活动的热度,这是杨德昌电影首次在大陆公映。 到场“亲朋”众多,其中著名影评人、学者、电影活动家,《电影手册》主编米歇尔·傅东无疑最是远道而来。才下巴黎至北京的飞机,他就出现在活动现场,鬓髯斑白满脸疲惫的他,虽知匆匆三日的行程里讲座和采访早被排得满满,但谈起故去的老朋友仍是滔滔不绝,他把这次旅程称为奢侈的在思念里的停留。 傅东先生刚刚完成了有关杨德昌的电影著作,这本书从杨德昌生前做起,至今已十年有余,他很庆幸当初的决定,因为在他看来,杨德昌是当代电影史上最重要的导演之一。“并且这是就世界电影的总体而言,不仅仅是中国电影范围之内。他的风格,他的时代代表性,他对电影语言的开创,都该被世界电影史纪录。他的成功就像画界的达·芬奇、雕塑界的米开朗基罗,我相信,50年或者100年后他仍旧留在电影史上。” 一鸣惊人 展出的珍贵老照片中间最显眼的一张拍摄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黑白两色的相片上,吴念真、侯孝贤、杨德昌、陈国富、詹宏志一字站开,张张年轻的脸孔英气十足,却又紧绷绷无丝毫言笑之意,全是改天换地的决绝。
< 1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