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工笔重彩画色彩拓展的艺术特点
作者: 张宁   来源: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相结合   艺术特点   工笔重彩画   现代重彩画   装饰性   色彩结构   敦煌壁画   工笔重彩人物画   拓展   颜料  
描述: 现代的重彩画是从传统工笔重彩画发展而来的,它是工笔重彩画的开放形态,但又与传统的工笔重彩有明显不同,它正在创造其新的艺术语言体系.近年来,一批工笔重彩画家为建立现代中国画的色彩新体系作了不懈努力,使工笔重彩出现了蓬勃发展的新局面,具体体现在工笔重彩画在语言形式的探索方面有了全方位的拓展,从而使古典工笔画向现代重彩画转型.
李静艺术作品
作者: 李克   秦朝森   来源: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表现内容   绘画方式   形式规律   李静   艺术作品   工笔人物   空间意识   视觉艺术  
描述: 李静山东大学威海分校艺术学院美术系教师,山东省设计家协会会员,威海青年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作品赏析:工笔人物画作为一种视觉艺术,以人为主要表现内容,以线为主要绘画方式,确定了它的主要结构特点、空间意识、形式规律、美感魅力,以及从书入画、笔墨意味,乃至节奏、韵律等艺术独特性,进而形成笔法、墨法、线条等形态丰富的技法要素。《花梦》画面的全部魅力来自于对人物及环境的描绘,动李静艺术作品@李克@秦朝森
李善杰·岩彩画
作者: 李善杰   来源: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副主任   美术设计   李善   工笔花鸟画   岩彩画   出访欧洲   艺术学院   山东大学威海分校  
描述: 李善杰,山东大学威海分校艺术学院美术设计系副主任、副教授,主要研究领域,岩彩画、中国工笔花鸟画。2002年随中国书画院出访欧洲8国井举办画展。
杨在珽浮雕作品
作者: 李克   来源: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空间艺术   具象   壁画   浮雕作品   艺术作品   现代美术   装饰   存在方式  
描述: 杨在珽山东大学威海分校艺术学院副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会员、中国漆画艺委会会员。杨在珽浮雕作品@李克
佛教与“像教”艺术
作者: 刘凤君   彭云   来源: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199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像教   佛教   佛像  
描述: 公元前六世纪末 ,释迦牟尼创立了佛教。佛教也叫“像教” ,即注重形象艺术教育的宗教。佛教信仰者认为 ,雕塑和绘画佛像能得福。因此 ,在各种各样的宗教美术中 ,佛教美术取得的成就最大。公元前 2 71年阿育王即位后兴起的印度早期佛教美术 ,受到希腊艺术和印度民间艺术的影响 ,其内容主要是佛本生和佛传故事 ,虽多带有象征性 ,但已奠定了“像教”艺术的基础。一世纪晚期以后发展起来的健陀罗佛像艺术 ,把佛陀作为主要的崇拜偶像。当时印度南部的摩菟罗地区受到健陀罗艺术的影响 ,创造了具有地方特色的摩菟罗佛像艺术。公元四世纪初健陀罗佛像艺术与芨多佛像艺术融合 ,形成了印度式佛像———芨多佛像艺术 ,印度佛教的“像教”艺术进入了灿烂辉煌时期。西汉晚期佛教传入中国内地 ,中国的佛像艺术产生于东汉中晚期。经过三国两晋的发展 ,在南北朝和隋唐时期曾两度出现高峰。下迄明清仍雕塑绘画许许多多的佛像艺术。长达一千七、八百年时间轰轰烈烈的佛教“像教”艺术运动 ,不但有力地推动了佛教的深入传播和发展 ,而且许多时期都代表了中国美术的主流
盛伟油画作品选
作者: 盛伟   来源: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油画  
描述: 盛伟油画作品选
塞尚油画艺术探析
作者: 杨伟伟   来源: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油画艺术   塞尚   后印象派  
描述: 保罗·塞尚是后印象派代表画家,19世纪末被推崇为"新艺术之父".作为现代艺术的先驱又被西方画家称为"现代艺术之父".塞尚对现代美术的发展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塞尚的绘画艺术特别是油画艺术是对印象派艺术的继承、发展及创新,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表现手法和艺术风格--对绘画中的几何形体、光色的喜爱及色彩的个性化情感表现.因此,研究塞尚的油画作品、艺术风格对现代及当代美术史和美术风格的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绘画笔触对油画艺术的气韵影响
作者: 詹保国   戴艳萍   来源: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文化修养   中西绘画   气韵   笔触  
描述: 笔触亦称笔法,是指画笔在画面上留下的痕迹;气韵是指作品中蕴含的生机、气势、节奏和意蕴。中西绘画艺术的融合与升华为绘画艺术的发展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在绘画过程中,需要掌握纯熟的绘画笔触,才能创作出气韵非凡的油画作品。
油画风景的中西融合
作者: 盛伟   来源: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油画民族化   吴冠中   艺术语言  
描述: 谈到中西绘画的融合和可能性,人们习惯从艺术高度着眼,将中、西绘画比作两座高峰.潘天寿说:东西两大系统的绘画,各有自己的最高成就.
简论中国工笔画的“线”
作者: 李善杰   来源: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艺术表现形式   传统工笔画   “线”   中国工笔画   简论   民族情结   传统特色   审美形式  
描述: 中国工笔画作为世界绘画种类中一个富有民族传统特色的画种,具有独特的审美形式和表现力。当今中国工笔画的表现形式空前繁荣和丰厚,蕴含着强劲的生命力和广阔的发展前景。线作为中国工笔画的主要表现手段,也是中国工笔画的灵魂。这在中国工笔画所蕴含的民族情结和审美品格中得到印证,是经历长期磨练的中国传统工笔画所具有的独特艺术表现形式。一、线是中国工笔画传统的表现形式早在战国时期就出现了画在纺织品上的画,这之前又有原始岩画和彩陶画,这些早期绘画奠定了中国工笔画以线为主的造型手段的基础。以线造型是中国画笔墨语言的基础法则,是用笔中最重要的表现方法。以线造型要求先深入细致地观察研究对象的生长和组织结构规律,然后把它们描绘出来。既使不上颜色的纯粹线描,也可当作一种独立的绘画样式而存在。这在中国画历经典线描作品中非常突出,代表性的有:吴道子《送子天国图》,徐悲鸿《李印象先生像》、李可染《午睡图》,等等。线描是中国画的基础,因为在线描中,线完全是爆露的,不允许其它手段去混淆与掩盖。其主要通过线的组织、变化来表现图象的形状、质感和空间感。在中国工笔画的造型中,人体的筋骨,失去了线就等于失去了力量的支撑点,审视中国工笔画必须从线的勾勒开始...
< 1 2 3 ... 19 20 21 ... 321 322 323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