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来源:东南大学学报】搜索到相关结果 38 条
-
《全宋词》罗愿小传辑补
-
作者:
钟振振
来源: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辑补
全宋词
罗愿
小传
-
描述:
南宋知名学者、文学家罗愿,有传附见<宋史>其父汝楫传后,甚简略,于其生平仕历多所未备.<全宋词>小传虽较<宋史>为详,可补者仍有若干事,兹予增辑.要点有: 高宗绍兴二十五年(1155),荫补右承务郎,监临安府新城县(故地在今浙江富阳、桐庐之间)税.二十八年(1158)五月前,皆在此任. 约三十一年(1161)至孝宗隆兴二年(1164),右承务郎、监饶州景德镇(今属江西)税.乾道元年(1165),监南岳庙.约三年(1167)至六年(1170),主管台州崇道观.八年(1172)起,通判赣州(今属江西).曾摄知州.淳熙三年(1176)秋冬间仍在赣.六年(1179)二月至九年(1182),知南剑州(今福建南平市一带).九年秋或冬,朝奉郎、权发遣鄂州.十一年(1184)七月病卒于任.尚著有<新安志>.
-
历史文化名城圣·彼得堡城市特色浅析
-
作者:
朱德本
来源:
东南大学学报
年份:
199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文化
水
建筑
雕塑
景观
-
描述:
本文旨在分析圣·彼得堡的城市特色,从历史、民族、地理、社会、文化等方面论证了城市环境创造的内涵和外沿关系,概括地提出了构成该城市特色的三个要素。
-
殊途同归:浅论赵无极、吴冠中和朱乃正的中国油画之路
-
作者:
曹星原
来源: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东方元素
吴冠中
赵无极
融合
朱乃正
中国油画
-
描述:
中国三位著名的画家赵无极、吴冠中和朱乃正都将传统元素引进油画,同时保持油画本身的特点。赵无极在西方的文化语境中以东方的审美元素追求具有西方现代绘画的形式。吴冠中将油画的造型方式以传统的水墨诠释,成为改良后的彩墨画。朱乃正将中国传统审美思维与元素系统融入油画创作。三位画家对中国元素的借用呈递进态势,却殊途同归地完成当代油画审美民族回归的历史进程。
-
艺苑
-
作者:
暂无
来源: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美术系
职业技术学院
南京艺术学院
作者简介
油画
-
描述:
作者简介:马骏,男,1994年毕业于南京艺术学院美术系油画专业,现为南京铁道职业技术学院讲师。
-
李倍雷简介
-
作者:
暂无
来源: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西南师范大学
长沙铁道学院
西安美术学院
简介
博士后流动站
博士生导师
东南大学
艺术学院
-
描述:
李倍雷(本名李蓓蕾,1960-)男,重庆万州人,文学博士。1976年参军,先后毕业于西南师范大学美术系、西安美术学院油画系、东南大学.艺术学系;曾任教长沙铁道学院、西安美术学院、大连大学艺术研究院。现为东南大学艺术学院教授,艺术理论系主任,博士生导师,艺术学理论博士后流动站合作导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
“断臂”维纳斯的爱情乌托邦:论《觉醒》中爱德娜的爱情悲剧
-
作者:
汪伟
来源: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灵魂伴侣
《觉醒》
自我
爱情
-
描述:
正如希腊神话中的维纳斯,《觉醒》中的爱德娜也是爱与美的化身。在波提切利的著名油画《维纳斯的诞生》中维纳斯从海洋中诞生,而爱德娜却在大海中拥抱死亡。本文试图从柏拉图的爱情观角度来探讨爱德娜的爱情观,并解读爱德娜最后悲剧性的结局。爱德娜的灵魂伴侣是一位集物质、肉欲和情感为一体的梦中人。他让爱德娜在精神上受孕,从而孕育出了"自我"。正是为了保护这个"孩子",爱德娜才选择了投海自尽。
-
在故乡体验异乡,在异乡寻找故乡:由新感觉派小说浅谈人与城的关系
-
作者:
林冠
来源: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人群
新感觉派
乡土
城市
-
描述:
新感觉派小说家带着独特的都市眼光,在上海这片土地上用文笔构筑出了一个五彩斑斓活色生香的感观世界。在这个无比真实的虚拟空间里,人归顺于摩登的旗帜下,驯服于一整套迥异的新法规。同时,看起来叫嚣跋扈的都市,却也不过是用层层叠叠的物质掩饰自己与臣民同质的事实。城与人、乃至与作家,都是有着同种解密系统的个体,在面对自身所谓的对立面——乡村——时,显现出精神的疲态之余,也折射出乡村"神圣"之下的空洞。本文在探究新感觉派中人与城的关系时,将对上述看法一一阐释。
-
“形象”与“意味”:中国景观艺术中的传统雕塑形态内涵初探
-
作者:
郑德东
来源: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赑屃
景观艺术
雕塑
-
描述:
对中国古典园林景观艺术中的赑屃形态变迁,皇家舞乐与景观艺术中的赑屃位置的研究可知,只有通过对传统景观雕塑的"充分认识体会,学会沿革发展",不断与时代磨合去粗取精,将"意味"与"形象"结合起来持续发展,才能重塑东方当代景观艺术在世界景观体系中的辉煌。
-
作为公共艺术形态的城市雕塑
-
作者:
施梁
吴晓
来源: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公共性
公共空间
架上雕塑
城市雕塑
公共艺术
-
描述:
用“架上雕塑”的思想与方法来对待和处理城市雕塑已成为制约我国城市雕塑整体水平进一步提升的主要瓶颈。其实,作为公共艺术形态的城市雕塑,重要特征在于公共性及其与城市环境的联结与共生。城市雕塑建设作为一种表达公众艺术追求、反映市民文化意识的公共性事件,通常是多方决策,其操作实施需要有相应的法律法规、协调制度和组织机构来提供保障。
-
中国古代雕塑艺术的历史观照
-
作者:
陈峰
来源: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匠人
佛教
自我价值
雕塑家
东方艺术
-
描述:
艺术是人类实现自我价值的最高级表现形式之一,因而优秀的艺术品应该流传千古,创造优秀艺术的艺术家也同样应该声名不朽。中国雕塑在走向成熟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精练富丽、细腻写实的风格,而泥土恰好适应了东方人的这种追求精细的创造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