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来源:创作】搜索到相关结果 392 条
-
家园随笔
-
作者:
高晓声
来源:
理论与创作
年份:
199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派出所
“法”
日本鬼子
小伙子
高晓声
六神不安
太极八卦图
大刀会
农村妇女
战争
-
描述:
家园随笔高晓声自题小像:看着自己这张照片,就觉得这一生活得可惜了。请看那一副耳朵,当年曾被印度雕塑家借去做释加牟尼造象的样本……此外还有一双非常能干的手,可惜没有照出来,这一切都让我浪费了,不曾干成应该干成的事情。1937年7月7日,卢沟桥的炮声响了...
-
原始文化研究的重要贡献——读《中国史前符号与原始文化》
-
作者:
林河
来源:
理论与创作
年份:
200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史前文化
中国史
中国文化
寻找
遗址
原生态
原始文化
重要贡献
挖掘
考古
-
描述:
我国近二十年来由于在史前文化遗址的挖掘、发现方面有了很多很大的收获 ,由于寻找中国文化的“原生态”受到重视 ,于是一些人文学科研究家对考古成果进行多学科研究以探究中国史前原始文化。张劲松先生新近由北京燕山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史前符号与原始文化》一书是这方面的突出成果。这部学术力作具有如下突出特点 :一、攻难解秘 ,创见叠出。由于史前离我们过于久远 ,又无文字记载 ,故许多史前遗址和出土文物的文化内涵很难确认 ,其中的未解之谜非常多。而史前许多器物造型的源起和象征 ,陶器、玉器、骨器、雕塑、岩画、地画等刻画、绘画中的神秘符号的文化内涵更是谜中之谜。而只有破译了未解之谜 ,史前文化的研究才能突破和深入。说道破解史前神秘符号(画面 )之秘 ,纵有高深的学问 ,难度也是很大的。劲松知难而进 ,他借用符号学的方法与手段 ,从多角度攻取原始文化尤其是隐性 (也叫无形 )的精神文化之谜的答案。如从日月明暗图、方形、菱形、十字形、X形、O形、田字形、八分八出形、井字形、三角形、三点等纹饰符号探究出《易经》初创期的“原符号”及其象数理。从史前三尖及三尖冠符号探究出火与太阳信仰的象征系统 ,从距今七千年前的陶符和原始语根探究出傩信...
-
脚踏实地的艺术探索者——谈著名水彩画家黄铁山
-
作者:
钱海源
来源:
理论与创作
年份:
199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画点
水彩画技法
水彩画艺术
画家
中国气派
深入生活
艺术探索
作品
画种
水彩画创作
-
描述:
笔者早在六十年代于广州美术学院求学期间,虽然学的是雕塑专业,但受著名雕塑家潘鹤先生酷爱水彩画的影响,课余时间,特别是在下乡深入生活的时候,也喜欢画点水彩,在参观美术作品展览的时候,很注意欣赏那些水彩画佳作,非常关注报刊上发表的一些水彩画新作,也就在那时候,知道湖南有位青年水彩画家黄铁山,当时的《人民日报》,英文和法文和日文版的《中国文学》
-
女人的宣言
-
作者:
石剑光
来源:
理论与创作
年份:
199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广场
驱逐出境
阎王殿
民歌
青年女子
自由婚姻
堂客
新诗
面塑
重型炮
-
描述:
尽管你 在我心城的广场 雕塑了自己的形象 宣告永久的占有 但是,我不爱你 尽管你 在我心城的周围 挖掘了一条护河 谨防邻邦的侵扰 但是,我不爱你
-
读李青松诗集《重温亲人》有感
-
作者:
黄以明
来源:
理论与创作
年份:
199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喧哗与骚动
中国诗
乡音
现代主义
中国青年出版社
中国新诗
情感素质
诗集
青松
景观
-
描述:
读李青松诗集《重温亲人》有感黄以明一我以为,目前我国诗坛缺乏的不是创作,而是观看。在世纪已经接近一个句号的收尾势态中,我们应该有雕塑大师的风度,和那种哲人的沉思与冷峻式的观看。这篇短文虽然没有这样的篇幅和高度把一个世纪的中国新诗进行史家式的观看,那样...
-
摄影手记:写在'98抗洪的日子里
-
作者:
欧阳萍
来源:
创作评谭
年份:
199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摄影
景德镇
信江
弋阳
县城
洪水
相机
国道
灾民
抗洪
-
描述:
遗憾6月16日,应该是个吉利的日子,但对信江两岸的百姓,却犹如末日。中午从景德镇办完事回昌,一路听说316国道余干境段被信江水冲淹成几截。我们的车只好弯道百余公里从弋阳走。没想到弋阳县城也是三面围困,我们连续闯过几处涝区,冒险进了县城。在县城的江边上,已经可以看到一些人在搬运东西了。我赶紧抄起相机,爬上了十层高的粮食
-
讲好具有国际化传播价值的景德镇故事
-
作者:
高小立
来源:
创作评谭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珠山八友
陶瓷艺术创作
故事传说
世界地图
纪录片创作
海上丝绸之路
传播价值
陶瓷艺术品
电视剧创作
景德镇陶瓷
-
描述:
南变成了CHINA,成为世界尊称中国的名字,也使世人相信这已经不是传说。大量的基于陶瓷艺术创作的故事传说、人文典故也就成为景德镇相关文学、影视、舞台艺术取之不尽的宝库,已涌现了大量的文艺作品。比
-
作瓷手记(散文四篇)
-
作者:
郑云云
来源:
创作评谭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景德镇
烧窑
窑场
窑炉
工作间
创作
院子
作品
江西
公鸡
-
描述:
大雨中的窑火离开窑场半个多月,胜照打来电话,又要满窑了,这一窑烧出,我走前留下的那些作品。差不多就出齐了。胜照说,若有时间,可赶过来看看。我将手边的事放下,随便带上两件衣衫,就上了路。因为常出门,旅行包里的日常物件都是备好了的。坐在大巴上没事,就想,这回去,还往不往天涯上贴手
-
在釉面上行走(四章)
-
作者:
洪洲
来源:
创作评谭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山水画
灵魂
景德镇
江南
瓷土
匣钵
陈逸飞
釉面
烟囱
昌江
-
描述:
一除了火搬运着火,除了风扛着风,在这偌大的龙窑里,剩下的只有匣钵和瓷土的对话了。长长的龙窑里,除了呼呼穿行的匣钵林丛中,那热情洋溢的火,惟一还明亮的,只有众神的眼泪了。景德镇,老龙窑。从粗糙的烟囱里散出精致的股股青烟,轻轻地盖住了出窑的前夜里,那水碓旁,槎柴边,一众睡在竹扁担、长条凳上的瓷工们。星空下,天
-
被遗弃的兰亭
-
作者:
张俊
来源:
创作评谭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陆路交通
赣东北
就这样
赣北
茶马古道
古驿道
唐时
徽派
婺源
十三年
-
描述:
少时在老年人如痴如醉的叙述里听到过,兰亭曾经商贾云集、车水马龙,可如今的它朴实得像一个沟坎或路边的一丛茅草。在一个普普通通的村落深处,隐藏着辉煌过的兰亭。老年人的兰亭,其实是"懒人岭",意思就是挑夫走卒歇脚的山岭。南唐时,兰亭岭是通往县城袅阳镇的唯一的古驿道,算来也有上千年的历史。鼎盛时期,安徽、湖北、九江、景德镇、浮梁等商人聚集此地,商行、店铺、客栈遍布,建筑颇具徽派风格.到了康熙十三年夏建凉亭,才命名兰亭。兰亭作为茶马古道,是沟通皖南、赣东北、赣北的陆路交通要道。像景德镇的瓷器,婺源的茶叶等重要商品从陆路必须经过这里运往湖北、安徽……
<
1
2
3
...
14
15
16
...
38
39
4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