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来源:生活周刊】搜索到相关结果 268 条
-
把建筑置于腕上
-
作者:
何潇
来源:
三联生活周刊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
描述:
美度表的新表展示让人有误入万国建筑展示会的错乱感。在这里,你会听到许多著名地标的名字:纽约的克莱斯勒大厦,古罗马的竞技场,米兰的伊曼纽尔二世拱廊,悉尼的海港大桥,法国雷恩歌剧院与埃菲尔铁塔……这些如雷贯耳的名字隐藏在腕表的方寸之地上:伊曼纽尔二世拱廊的优美弧线,融入了贝伦赛丽系列的设计;克莱斯勒大厦直入云霄的顶端,化为了布鲁纳腕表钻石打磨的指针和修长的表盘刻度;埃菲尔铁塔一钉一铆的装配组装,被大指挥官腕表所借鉴…… 最为引人注目的,还是那个被称为“长城”的系列。表盘正中采用浮雕设计,模仿的是城楼关隘上的石雕砖刻;表盘上内陷的白色分钟表圈,影射的是长城的甬道;而镀镍金属点缀的小时刻度,象征的则是那些屹立千年的烽火台。
-
表展新品介绍
-
作者:
本刊编辑部
来源:
三联生活周刊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
描述:
豪利时 Chet Baker限量表 该表旨在致敬爵士大师切特·贝克(Chet Baker),限量生产1929只,这正是贝克出生的年份。在手表后盖上,刻有贝克和小号的图像。在黑色的波纹状表盘上,可以看到贝克的名曲《我的滑稽情人》(My Funny Valentina)第一小节的乐章。手表指示刻度为乐曲小节线,12点钟位置由一个漂亮的谱号占据,而8点钟位置的双节线,则表示乐曲一直重复的8小节。 天梭腾智系列 专业版龙年限量款 目标旨在中国消费者的龙年限量款触屏腕表,全球限量88枚。该表采用黑色皮质表带,搭配黑色合成碳纤维表盘,配以同材质的玫瑰金PVD或黑色PVD镀层表壳。作为T-Touch系列的产品,腕表保留了一如既往的特色,触摸表镜,即可激活并操作各项触摸测量功能。除计时功能之外,该表款还提供了11种独特功能,如现场高度计、海平面高度计、读秒计时、指南针等。 欧米茄超霸系列 “首款进入太空的欧米茄” 编号版计时表 为纪念首款超霸表进入太空50周年,欧米茄特别推出了超霸系列“首款进入太空的欧米茄”编号版计时表。该款腕表搭载了1861手动上链机芯,旋入式精钢表背上浮雕有欧米茄独有的海马徽章图案,和“The First Omega In Space”、“October 3,1962”字样。
-
大观堂藏明清家具珍赏
-
作者:
本刊编辑部
来源:
三联生活周刊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
描述:
清早期 紫檀浮雕玉兰花笔筒 笔筒以紫檀雕成,圆口,器体硕大。通体雕刻传统题材大朵白玉兰,沿壁而生,刀法犀利,笔筒以玉兰花瓣为饰,延伸至壁。凹凸的纹饰,具象的线条,沉稳的器形,使笔筒层次分明。 明 黄花梨嵌大理石插屏 这件小插屏光洁利落,白色的大理石片配深色的黄花梨边框,色调高雅,文气十足,石片的天然纹理有如一幅简笔勾勒的山水画,而黄花梨边框的质感和造型光滑简约流畅,彼此呼应,匹配巧妙。 清早期 黄花梨四出头禅椅一对 禅椅的座面宽敞,故能盘腿而坐。此为禅椅的一般特性,造型风格多样。在宋代的禅师与罗汉画像里就展示了如此宽阔坐面的椅子,有以木料、竹材或原生树枝干制作者。
-
古宅迁移:贫富级差下的灰色市场
-
作者:
贾冬婷
丘濂
来源:
三联生活周刊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
描述:
!还有‘东瓜梁’上的浅浮雕,在不到5毫米的厚度上雕刻得这么精细,正是东阳木雕的特征。雕刻繁复,人物身体和头部比例已经达到7∶1,说明是清中后期建的。”从这些细节上,他认定这座传统东阳民宅是一处不可多得
-
明式黄花梨家具赏
-
作者:
本刊编辑部
来源:
三联生活周刊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
描述:
黄花梨连三闷户橱 高86cm、宽188cm、进深52cm 闷户橱的造型类似没有托泥的翘头案,在四腿之间安装了几条顺枨和横枨,加抽屉、搁板和立墙后成橱,前脸饰以牙板和坠角。存世的连二或连三式闷户橱大多在柜腿开槽把立墙从下面装上去,然后再把槽口封盖。闷户橱的用料也并非满彻,常夹杂有松木等其它木材。由此可以推见:所有闷户橱是适应特定需求的产品,是某一批工匠在同一时期完成的。国外藏家亦称闷户橱为“北京柜”。 黄花梨大笔筒 高41cm 笔筒是书房必备之物,最能体现文人心态。这只大型笔筒亦可称为卷筒,取材黄花梨树的根部,反置成筒,唇口卷沿,上敞下敛,配透雕螭龙纹底座。此笔筒意趣高古,造型夸张,热烈奔放,动感十足,每个不同角度观赏都有不同的艺术效果,可谓步移景换,气象万千。黄花梨独板雕龙翘香炉腿头案 高91cm、宽234cm、进深43cm 案面采用宽厚的黄花梨独板,十分难得。小翘头,牙板铲地浮雕大象纹饰,象鼻向下弯曲,看起来又似云头,构图美妙。案腿下端外撇,俗称“香炉腿”,挡板用独板厚料锼如意螭龙纹,管脚枨下装壶门牙板。此案用料厚重,气势雄伟。
-
爱情
-
作者:
匡华伟
来源:
三联生活周刊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
描述:
两年前我从一环路旁的京川宾馆路过,它的门口挂着一张广告牌,盖满侧楼的正面,画了刘关张的京剧脸谱,用红色的大字写着“住京川宾馆,打全国长途不要钱”,后面加了三个感叹号,以示一言九鼎。 两年后的一天,我再次来到京川宾馆,门口刘关张免费打长途的广告已经没了,露出了楼面土黄色的浮雕。拐过这堵浮雕墙,我见到了在大厅穹顶下迎宾的陈枪花,她穿着一件露肩的白色婚纱,伴娘巴巴安穿了一件抹胸小白纱,和她并排站在一起,远远看去,像是一高一矮两个从冬天穿越过来的雪人。 很明显,平时素颜朝天的陈枪花,今天以这样妖娆的造型出现在京川宾馆,她也不是冲着免费长途来的。她结婚了,或者说,在我看到她的时候,她正在结婚的过程中。 我18岁时认识了陈枪花和巴巴安,那是在大学一年级的第一堂课上。今年我27岁,也就是说我们做了快9年的朋友。9年前,巴巴安的手机还是黑白屏,上课时她用它玩飞机打方块的游戏,那飞机由几个黑色小格子组成,在指甲盖大小的屏幕上晃动,她说,这是个飞机。9年后,她用的是苹果手机,娴熟地用手指在屏幕上把水果切成碎片。没变的是,她依然用9年前的语调问我,匡哥,你咋还不找个女朋友呢? 陈枪花是在去绵阳的大巴上认识她老公老谢的,老谢有着一张白净的脸,戴黑框眼镜,乍一看和林志炫有点像。
-
3D打印艺术雕塑
-
作者:
本刊编辑部
来源:
三联生活周刊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
描述:
这款名为Seasons(四季)的雕塑来自美国艺术家加雷特·凯恩(Garret Kane)。他先用3D打印技术制造出可以拼凑成人形的碎片,然后与树枝拼贴组合,最后用自然界真实的花、石头、叶做装饰。
-
纸艺雕塑
-
作者:
本刊编辑部
来源:
三联生活周刊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
描述:
剪紙艺术家帕特里克·卡布拉尔(Patrick Cabral)通过褶皱和雕刻,令大熊猫和穿山甲等动物形象栩栩如生地展现,虽然少了中国剪纸特有的喜庆,但更具立体感。
-
“必须小心不要让雕塑成为又一种权力宣言”:专访克拉格
-
作者:
本刊编辑部
来源:
三联生活周刊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
描述:
三联生活周刊:听说上次来参加中央美院的“超有机”展时,这个展览空间就让你很有兴趣。在你的创作中,对“空间”这种元素会有多大程度的重视? 克拉格:雕塑是三维艺术,它会占用一定空间,这是雕塑的性质。但不管放在什么地方,雕塑总还是雕塑。关于我的作品,可能需要强调一种区别,即“雕塑不是装置”,所以我不怎么考虑场地问题。这个场地很好,但对我来说意义不大,因为场地不是艺术。由于装置艺术的兴起,在当下,过分注重场地几乎成为一种时尚,但这样做会给艺术加上太多束缚,而我对束缚性的艺术不感兴趣。 三联生活周刊:可不可以理解为,这是你对装置和雕塑的区别的看法? 克拉格:你知道“装置”(installation)这个词是什么意思吗?意思是冬天把牲口关到棚子里去,“install”就是进入牲口棚的意思。词源上,它和艺术、还有雕塑其实没多大关系。 我20多岁的时候,也就是六七十年代,装置艺术在当时正是方兴未艾,因为它的当下性和因地制宜性,并且在四五十年前它还是一个革命性的概念。但现在它已经不那么重要了,谁还关心装置艺术呢?如果你在一间蓝色的屋子里放上很多头牛,你也只是装满了一间蓝色的屋子而已。
-
被编码的自然
-
作者:
钟和晏
来源:
三联生活周刊
年份:
2018
文献类型 :
期刊
-
描述:
漂移工作室通过分析和解码自然行为生成新的代码,将它们转换为具有诗意和自主性的创新装置。 飞行雕塑《特许的自由》是阿姆斯特丹漂移工作室(Studio Drift)的最新作品之一,去年12月6日第一次出现在迈阿密海滩巴塞尔艺术博览会上。那天晚上9点,在迈阿密法纳酒店背后的海滩上,300架装有彩色LED光源的无人机像鸟儿一样成群结队地升入夜空。
<
1
2
3
...
12
13
14
...
25
26
2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