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宅迁移:贫富级差下的灰色市场
日期:2011.01.01 点击数:6
【类型】期刊
【刊名】三联生活周刊
【摘要】城市化改造和新农村运动形成两股合力,让传统民居随着村庄的飞速消逝而成为稀缺品。在浙江民间资本推力下,这些处于文物保护灰色地带的古宅开始了由贫及富的定向迁移,从传统乡土和居住中抽离,变身富人的私人收藏。 杜家老宅的剩余价值 张祝安走进洞口村杜家老宅的时候,像到亲戚家串门一样熟门熟路。“来了?随便看随便看!”杜家主事人杜永进热情地迎上来招呼。这段日子各地口音的陌生人隔三差五就来几个,都是这房子的潜在买主,杜家人对售价的期望不断提升。做古宅修复生意的张祝安来得尤其频繁,里里外外已经看过好几次。虽然价钱还没有最后谈拢,张祝安的口气已如囊中之物:“你看这‘牛腿’,半圆雕的‘百寿图’,人物的神态多逼真!还有‘东瓜梁’上的浅浮雕,在不到5毫米的厚度上雕刻得这么精细,正是东阳木雕的特征。雕刻繁复,人物身体和头部比例已经达到7∶1,说明是清中后期建的。”从这些细节上,他认定这座传统东阳民宅是一处不可多得的上品,而且320多平方米不大不小,很容易找到买主。如果说有什么缺憾的话,就是房屋左右两厢保存程度不一,东侧的牛腿、东瓜梁、门窗的雕刻被人为铲掉了一半,尤其是人物部分,面目模糊。杜家解释,这是“文革”时被破坏的。
【年份】2011
【期号】第17期
【全文挂接】获取全文
相关文章
- 1、夕颜·玲珑 年份:2007
- 2、中纪委在哪里“双规”贪官? 作者:小月 年份:2011
- 3、与曹云金一起下厨 作者:赵杏儿 年份:2013
- 4、一边草间战斗,一边弥生哀伤 作者:王泰白 年份:2014
- 5、一座为音乐而生的城市 作者:本刊编辑部 年份:2015
- 6、望外 世上最完美雕塑 可能被一条裂缝毁了 年份: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