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p】搜索到相关结果 78 条
-
艺术珠宝
-
作者:
卓睿
潘丽
来源:
艺术界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participation
郭妍
拨号音
考尔德
理论重量
抽象表现主义
传统手工艺
volcanic
closer
令人
-
描述:
乍一看去,郭妍慧的"源自流变"作品集并不使人联想到首饰。作品在一个录像中展示出来,多变而明快的色彩令人想到考尔德的动态雕塑,这些色彩以抽象的形式飘浮到一起,并同某种让人想到Skype拨号音的切换
-
秦晋:用骨头顺从,用皮肉示弱
-
作者:
Frank Qian
来源:
艺术界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exhibition
uterus
participate
notions
installation
生命体征
screen
holds
空闻
sections
-
描述:
骨盆是位于脊椎末端,连接脊柱和股骨的骨骼构造,也因为天然的构造为胎儿娩出时必经的骨性产道,而对女性别具意义。在个展"用骨头顺从,用皮肉示弱"中,来自广州的艺术家秦晋,在寻找她意义下具备生命表征的人体构成时,发现了骨盆及其解剖学意义上的隐喻特征,并于本次个展中,整体性地利用大型壁画、影像、绘画及雕塑共同构造了一个她意义下兼具女性敏锐与生命体征的空闻。
-
展望:应形
-
作者:
巫笠答
经雷
来源:
艺术界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SPACE
exhibition
artist
身体感
审美角度
巴洛克
镜面反射
instead
morph
stainless
-
描述:
北京长征空间LONG MARCH SPACE.BEIJING2014.11.20~2015.02.02这可能是句大白话:展望最新展览显得与以往很不一样。任何对他稍有关注的人都知道,在这位艺术家的30
-
展望:应形简
-
作者:
巫笠答
经雷
来源:
艺术界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SPACE
exhibition
multiplicity
身体感
巴洛克
镜面反射
instead
morph
stainless
dimensions
-
描述:
北京长征空间LONG MARCH SPACE.BEIJING2014.11.20~2015.02.02这可能是句大白话:展望最新展览显得与以往很不一样。任何对他稍有关注的人都知道,在这位艺术家的30
-
唐娜·胡安卡的身体剧场
-
作者:
赖非
Frank Qian
来源:
艺术界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雕塑作品
形式指代
artist
painting
美国艺术
胡安
二元对立
现场表演
everything
灵感来源
-
描述:
身体和物件在年轻的美国艺术家唐娜·胡安卡的创作中呈现出一种微妙的平衡——两者不再是二元对立的元素而体现出一种同一性。服饰和布料是胡安卡的架上和雕塑作品的主要材料。也是她美学创作的重要灵感来源。从小时候开始便和家人在芝加哥各个旧货店搜集二手衣的胡安卡相信衣物本身承载的能量和主体经验。这些为人体穿戴的功能性产物在胡安卡的创作中不只是扮演身体的延伸,同时被赋予了活物的属性。而现场模特的表演也进一步强化了这一活性。胡安卡的物件.作为对身体的形式指代.与现场表演的模特共同构成了一个身体剧场。然而这一剧场中并没
-
维维亚娜·扎森
-
作者:
暂无
来源:
艺术界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relaxed
politics
身份政治
earlier
摄影作品
崇高性
维亚
完整度
fashion
everyday
-
描述:
维维亚娜·扎森生在荷兰,成长于东非。其成名之作是回到她成长的故乡,拍摄那里的人、物和景。在那一批摄影作品里,镜头下的黑人,如同一尊尊静穆的雕塑。或许因为在时尚行业的工作经历,使得她对画面完整度有着更加苛刻的要求。而近期的作品,她似乎有意摆脱视觉大片的图像惯性,而融入了更多随机的因素。我们也从中挑选了更多关注日常生活的摄影,在这些作品中,我们可以发现维维亚娜不露痕迹地把这些当地人随处可见的寻常之物、寻常之景归入一种经典的构图中,既由此而将它们代入视觉赋予的崇高性,又保留了充满生活
-
跨界的选择:米开朗基罗的新圣器厅与“艺术形式”之争
-
作者:
黄小茵
来源:
美术学报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文艺复兴
米开朗基罗
paragone“对比论”
新圣器厅
-
描述:
新圣器厅(New Sacristy,1519-1534)既是米开朗基罗最早的建筑设计之一,也是他唯一集建筑设计与雕塑艺术于一体的作品,体现了其对这两种艺术形式之边界的深刻探讨。新圣器厅向来是米开朗基罗研究的焦点,与之相关的学术论文和专著可谓汗牛充栋,但是对米氏整个计划背后的创作理念,学界尚乏深入的剖析。在维尔德、托内和奈高等学者的研究基础上,本文以文艺复兴盛期的“比较论”为大背景,对米氏的新圣器厅进行重新审视和研究,通过对陵墓雕塑与建筑空间之间关系的仔细观察,并结合相关的草图和文献记载,透析米氏对绘画、雕塑、建筑等艺术形式之边界的探索,并试图揭示他跨界的选择背后所蕴含的创作意念。
-
《儿女情长》创作心得
-
作者:
陈治
武欣
来源:
天津美术学院学报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二级美术师
mother
天津美术学院
中国画展
painting
何家英
工笔人物
同班同学
daughter
生活题材
-
描述:
陈治、武欣两位青年画家因画结缘,早年同为天津美术学院的同班同学,且都师从于工笔人物大家何家英先生。毕业后,陈治留母校任教,现为天津美术学院副教授;而武欣则成为了天津画院的专职画家,现为国家二级美术师。他们始终对于家庭生活题材有着浓厚的兴趣及表现欲望,并以此为视角,寻求最符合自我的表达方式来表现真实的生活及自身对生活的感悟。自二人合作以来,不论是获得了第十一届全国美展银奖的作品《零点》,还是此次获得第十二届全国美展金奖的作品《儿女情长》(该作品在我刊今年第一期,介绍本届全国美展中国画展的文章中已有先期报道),都以个人的独特视角来表现淳朴的家庭生活,展示了当下社会中普通人的生活状态,激发观者从情感上产生共鸣。当我们面对《儿女情长》这样一幅作品时,有必要进一步了解作品背后的创作缘由、创作过程,并探求由此生发的更为深层的创作意义。
-
林逸心:陶源于土 逸归于心
-
作者:
暂无
来源:
陶瓷研究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里达
大学研究生
椰果
porcelain
个人网站
明牙
彭萨
人物名片
陶社
果壳
-
描述:
人物名片林逸心毕业于伦敦艺术学坎泊维尔学院,回国后在景德镇乐天陶社工作,现设立了陶艺工作室。她的作品深受佗寂美学影响,讲究对自然无常和不完美的欣赏。林逸心眼中的世界是脆弱敏感充满生命感的,“我看到绿叶变,果掉落,恋人相爱离去,就像我拥有什么东西但它并不会永久存在,所以我想把这种有些伤感的感受带着希望传递出来。”她从不模仿自然,但作品看起来就像出自自然。观者评价它们像花朵、种苞、椰果、果壳……都是充满生
-
浅论中俄美术(油画)的初期交流与发展
-
作者:
王剑锋
来源:
文艺争鸣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油画艺术
印象记
painting
利玛窦
西方传教士
拉吉舍夫
巡回展览画派
杰尔查文
美术基础
在华传教
-
描述:
"Oil painting"——欧洲独特的艺术产物之"油画",其传到中国的最初途径是随教而入,然而"油画"一物虽属舶来之品,但在中国却已有着百年的历史轨迹可循;观其传入中国的最早历史记载,更远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