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用XAFS初探汝瓷釉中Fe的价态
作者: 张茂林   王昌燧   金普军   韦世强   徐伟   陈栋梁   吴自玉   来源: 核技术杂志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呈色机制   汝瓷   X射线吸收精细结构  
描述: 汝瓷是我国宋代著名的青瓷品种,其瓷釉结构分析一直是古陶瓷科技研究中的难点。本工作测试了宝丰清凉寺出土汝瓷釉中Fe元素的X射线吸收精细结构谱(XAFS),在数据分析中采用主因子分析法结合线性叠加拟合法分析了古汝瓷釉中Fe的价态比例,利用色差计分析了样品的主波长,结果表明,瓷釉中Fe2+/Fe3+大,则釉色偏青,反之则偏黄。本工作也表明了X射线吸收精细结构谱非常适合用于古陶瓷无损结构分析。
同步辐射在古陶瓷研究中应用的现状和展望
作者: 张茂林   李其江   吴军明   吴隽   来源: 光谱实验室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同步辐射X射线荧光   同步辐射   X射线吸收精细结构   古陶瓷  
描述: 概述了同步辐射光源的历史和优点,对同步辐射X射线荧光、X射线吸收精细结构、同步辐射X射线衍射等方法在古陶瓷工艺、产地等方面的应用现状进行了总结,并展望了同步辐射在古陶瓷研究中的应用前景。
用同步辐射共聚焦X射线方法研究古代彩绘样品的层状结构
作者: 资明   魏向军   于海生   雷勇   黄宇营   来源: 核技术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深度分辨   共聚焦微束X射线荧光   三维   共聚焦微束X射线吸收精细结构   斗彩  
描述: 同步辐射共聚焦X射线方法是一种元素成分及其化学结构的三维无损分析方法,在地质、考古、环境、生物及材料等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在上海光源的硬X射线微聚焦光束线站(BL15U)建立共聚焦X射线实验方法,并用于故宫彩绘样品的制作工艺及层状结构分析。基于BL15U的K-B聚焦系统,在能散探测器前采用会聚毛细管半透镜实现与K-B聚焦镜焦点的共聚焦状态,深度分辨在8.04 ke V(Cu-Kα)为31.5μm,可以开展共聚焦微束X射线荧光(Micro-X-ray Fluorescence,Micro-XRF)和共聚焦微束X射线吸收精细结构(Micro-X-ray Absorption Fine Structure,Micro-XAFS)实验研究。对故宫斗彩陶瓷和彩绘样品进行了元素及其化学态的深度分布分析,获得了斗彩陶瓷特有的三层釉结构以及彩绘样品内部颜料的化学信息。实验结果表明,该系统具有较高的空间分辨和探测灵敏度,是文物样品三维无损分析的有力工具。
红绿彩瓷之釉上彩的XAFS研究
作者: 汪丽华   段辉平   朱剑   阎焰   谢亚宁   王昌燧   来源: 核技术杂志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氧化态   红绿彩瓷   X射线吸收精细结构(XAFS)   局域结构  
描述: 红绿彩瓷是一种低温釉上彩瓷,从结构层次探讨其釉上红彩、绿彩、黄彩的呈色机理一直是古陶瓷研究的空白。采用X射线吸收精细结构(X-rayabsorption fine structure,XAFS)方法,测试分析红绿彩瓷中的红彩、绿彩和黄彩。结果表明,红彩中致色元素Fe主要为+3价,其局域结构与Fe2O3相近,最近邻配位为扭曲的八面体结构。透射电子显微分析证实其物相为氧化铁晶体。黄彩中致色元素Fe主要存在+2价和+3价,绿彩中致色元素Cu主要为+2价,两者均处于无序度较高的局域环境中,最近邻配位为O原子。
历代定窑白瓷的EDXRF和XAFS分析
作者: 张茂林   汪丽华   李其江   吴军明   来源: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烧制工艺   X射线吸收精细结构   能量色散X射线荧光   定窑  
描述: 定窑是我国宋代五大名窑中唯一以生产白瓷而闻名于世的窑厂,其高超的刻印花纹技术及首创的支圈覆烧工艺,对国内外许多窑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采用(energy dispersive X-ray fluorescence,EDXRF)探索了历代定窑白瓷的组成配方,并采用X射线吸收精细结构(XAFS)法分析了瓷釉中Fe元素的价态,以探讨定窑白瓷的相关烧制工艺。研究发现,定窑白瓷瓷胎具有典型北方瓷器"高铝低硅"的特征,并在瓷胎中特意添加了富含CaO的矿物原料,对瓷胎的烧结有一定的促进作用。瓷胎中的TiO2应主要是高岭土原料中的杂质。定窑白瓷瓷釉具有"高钙高镁"特征,基本属于钙镁釉或钙镁碱釉。其瓷釉配方中应含有一定量的白云石或滑石。瓷釉中K2O的含量逐步增加,反映了定窑瓷釉由钙镁釉向钙碱釉发展演变的过程。此外,根据瓷釉中的Al2O3,MnO和P2O5等含量的特征,可以推测釉料配方中应添加了草木灰和高岭土。由XAFS分析结果可知,晚唐五代时期定窑白瓷釉中Fe3+比例最高,金代次之,宋代最低,不同时期定窑白瓷皆是在还原气氛中烧成。宋金时期定窑白瓷白中泛黄可能由于燃料煤中富含的硫在燃烧过程中与瓷釉反应,生成Fe—S化合物所致。
硅酸盐玻璃中银铜双金属纳米颗粒的精细结构
作者: 赵建富   杨修春   黄敏   姜政   黄宇营   来源: 硅酸盐学报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X射线吸收精细结构谱   硅酸盐玻璃   银铜双金属纳米颗粒   离子交换法  
描述: 采用离子交换结合热处理方法制备了银铜纳米颗粒/硅酸盐玻璃复合材料。利用扩展X射线吸收精细结构谱和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对复合材料中银铜纳米晶的精细结构进行了表征和分析。结果表明:玻璃中银铜纳米颗粒各自分散在玻璃基质中;银纳米颗粒的Ag—Ag键长由于制备过程中产生的张应力使标准银箔发生了膨胀;铜纳米颗粒表面的Cu—O配位数由于Cu—Cu配位的出现而降低,且Cu—Cu配位数远小于标准铜箔中Cu—Cu的配位数,其键长也发生了收缩。
< 1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