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6世纪】搜索到相关结果 4 条
-
油画创作与审美结构
-
作者:
陈志强
来源:
美术观察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20世纪
文化修养
艺术风格
审美理念
16世纪
艺术创作
审美结构
油画创作
经典作品
中国油画
-
描述:
中国的油画史的开端可以追溯到16世纪。但更准确地说,中国油画从20世纪才正式起步。审美结构作为画家审美理念、文化修养以及艺术风格的综合体现,它能预先确定画家视觉艺术创作的基本方式、格调和品位。当人们面对艺术大师的经典名作时,往往被作品中宏伟而富有张力的审美结构所征服而发出惊叹,这些经典作品尽管并不反映现代社会的人和事物,却依然能深深打动人心。由此可见,在艺术创作中,审美结构在不同时代、不同民族和不同题材的艺术创作中都很重要,因此,正如一位学者所说的那样,认真研究油画审美特性与油画艺术语言,这对中国油画的发展应该说是个十分重要的课题。在文学艺术的研究中,也有学者曾经提出伟大的作品要有“伟大的结构”(余秋雨语)等观点,亦即是从审美结构的角度对作品本身进行有效的探讨。
-
铁人精神——那年 那月 那日
-
作者:
刘艳辉
来源:
美术观察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20世纪
文化修养
艺术风格
审美理念
16世纪
艺术创作
审美结构
油画创作
经典作品
中国油画
-
描述:
铁人精神——那年 那月 那日
-
凝眸历史
-
作者:
刘艳辉
来源:
美术观察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20世纪
文化修养
艺术风格
审美理念
16世纪
艺术创作
审美结构
油画创作
经典作品
中国油画
-
描述:
凝眸历史
-
我的雕塑我做主
-
作者:
洪峰
来源:
美术观察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米开朗基罗
艺术
事物
色彩
16世纪
绘画
雕塑
-
描述:
早在16世纪,艺术圈内就出现过对不同媒介材质(主要是绘画和雕塑)究竟孰轻孰重、优劣高低的争论。达·芬奇认为绘画胜过雕塑。他解释说,理性的色彩或绘画可以如实地由色彩在不同造型、体积上进行描绘,这比雕塑的效果更好。而米开朗基罗没有直接回答绘画和雕塑间的优劣高下问题,他仅是委婉地指出绘画和雕塑实为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也就是说雕塑和绘画是在表现事物的不同侧面,表述的母题其实是一致的。我认为,米开朗基罗是对的,或者说,他对不同绘画材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