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邂逅斑斓的美式抽象
作者: 暂无 来源: 中国收藏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美国   20世纪   艺术家   抽象   美式   40年代  
描述: 3月21日至4月22日,香港西蒙·李画廊将开启“MelBochner个糕”。这位艺术家出生于20世纪40年代的美国,在其创作早期便对图像、绘画和雕塑进行了内容和物料分析,孕育出大胆创新的作品,为其奠定了美国抽象大师的地位。
一本正经地胡说八道
作者: 暂无 来源: 课堂内外:高中版(A版)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不锈钢   后现代风格   志愿者   1940年  
描述: 以下是一些人类灭亡后可能会给后世智慧生物留下困惑的遗迹。——2013年,有人征集了5000名志愿者,提取他们的血液和毛发样本,装进一个8×8×8米的巨大诡异后现代风格铁艺雕塑里,沉到了马里亚纳海沟1.1万米的极深处。——1940年,一个2×2米的不锈钢地穴里,放置了众多的现代物品,外面给焊得结结实实的。这个地穴预计要在公元8113年才能重新开启。
喑哑的一角:1920至1940年代中国女性雕塑家行踪考辨
作者: 姚玳玫   来源: 美术观察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群体   考辨   西安碑林   雕塑家   女性艺术   40年代   行踪   中国女性  
描述: 1925年,在法国巴黎学成归国的李金发应邀赴任上海美术专科学校(以下简称“上海美专”)雕刻科教授。不料是次招生因没有学生报名而停办[1]。这至少说明在1925年前后,西方美术学意义上的雕塑艺术
造化在手——袁晓岑雕塑艺术散议
作者: 韩劲松   来源: 美术观察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传统文化素养   雕塑作品   造化   雕塑创作   民族特色   中国现代   雕塑艺术   40年代  
描述: 袁晓岑先生是中国现代著名国画家和雕塑家,他从上世纪40年代起开始从事雕塑创作,一生矢志不渝,艰辛探索,在雕塑领域取得了与他在绘画领域同样卓著的成就,留下了大量具有鲜明民族特色,富有传统文化素养和美学底蕴的雕塑作品。纵观袁晓岑的雕塑创作历程,我们发现这位雕塑大家竟然从未进过专门的艺术学校,没有接受过系统的雕塑理
火中雕塑 玲珑料器
作者: 穆宁   来源: 人民周刊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史书记载   隋唐时期   魏晋南北朝   新中国成立   琉璃厂   雕塑   40年代   康熙皇帝  
描述: 料器,古称"琉璃",早在西汉中山靖王刘胜的墓中就出土了料器的装饰瓶。魏晋南北朝时,我国就有用琉璃制作的日用品。隋唐时期,建筑上出现了琉璃砖、琉璃瓦和琉璃浮雕。据史书记载,北京料器始于明朝,为了区分官员的职位,曾使用料器生产朝珠。明朝以后北京料器得到迅猛发展。清朝康熙皇帝命工部在北京琉璃厂设置御厂,供奉内廷,称"宫料""御琉璃"。20世纪40年代,近百名料器匠人集中在北京花市一带开设作坊,这些民间艺人生产了烟嘴、帽珠、钮扣等料器实用品。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开始恢复濒临灭绝的手工艺。1960年,北京料器
< 1 2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