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学习印象派是中国油画寻找出路的一种观念倾向
作者: 罗中立   杨斌   来源: 美术观察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绘画作品   中国文化   艺术发展   文化生活   1979年   新中国成立   历史时期   中国油画   印象派作品   学习   印象派绘画   画展   审美情趣   新阶段  
描述: 在《由印象派画展引发的思考》一文中谈到,1979年,一个完整地介绍印象派绘画的图片展在北京举办,作为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次大型公开展出印象派作品,展览带给我们的触动与惊讶可想而知。在那样的一个特殊
复活海山第一人
作者: 柯水根   王利群   张慧飞   来源: 浙江国土资源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1988年   复活   海山   风尘  
描述: 八千里路云和月。1988年初春。南归的列车上。一位满面风霜、目光深沉的中年男子,带着妻子和十岁的儿子,提着几只陈旧的皮箱,风尘仆仆地踏上了阔别十八年的故乡之路……长长的汽笛鸣响在空阔的舟山港,那海水
人间五月芳菲歇
作者: 暂无 来源: 社会观察·北京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进修   工笔   1945年   教育系   心理   艺术系   美术系   民族学院   丹青   中西结合   写意画   中国科学院   北京师范大学  
描述: 萧玉芝,字欲笑,号青山玉人,祖籍河北,1945年生于北京。自幼酷爱丹青,先后进修于北京师范大学美术系,民族学院艺术系和中国科学院心理大学教育系。曾师从娄师白、俞致贞,后拜师黄均。主攻工笔和写意画
是谁摘走了“瓷都”的桂冠?——对当代景德镇的评论
作者: 周思中   来源: 中国陶瓷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景德镇   市场经济   工作时   评论   瓷都   当代   计划经济   传统手工艺   1993年  
描述: 是谁摘走了“瓷都”的桂冠?——对当代景德镇的评论
方正超线防伪产品的新发展
作者: 刘培勇   来源: 印刷技术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1998年   用户   研制开发   方正集团   方正超线   个性化   防伪产品   产品形象   高科技   版纹设计   一线防伪   防伪技术   电脑软件  
描述: 方正集团从1998年研制开发版纹防伪技术,超线防伪以高科技电脑软件为基础,以灵活的版纹设计来表现产品形象。经过几年的发展与提高,特别是一线防伪用户提出的新需求在新开发版本中的成功实现,促使超线防伪更
张耀煌绘画展亮相中国美术馆
作者: 暂无 来源: 中外文化交流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著名画家   南投县   生活经历   艺术   1948年   水墨画   中国书法   绘画展   台湾省   展览中心   油画   中国美术馆  
描述: 的绘画成就得益于他独特的生活经历。张耀煌1948年生于台湾省南投县一个书香家庭,自幼耳濡目染中国书法、绘画。
古玩市场拼眼力
作者: 好运   阿木   来源: 钱经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中年妇女   1939年   旧货   杯子   古玩市场   大洋   北京   艺术博览会  
描述: 一次在北京参加古玩艺术博览会期间,笔者曾听说过这样一个经典故事:1939年,北京前门大街一家旧货铺的王掌柜,到山东一带收购旧货。一天,他路过一家院子,看到一位中年妇女在梳头,身旁桌上有一只盛着皂角水
《伏尔加河上的纤夫》(油画1873年)
作者: 列宾[俄罗斯]   王和泉   来源: 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现实主义   伏尔加河   19世纪   劳动   油画  
描述: 列宾(1844-1980),俄国19世纪后期批判现实主义绘画主要的代表之一,《伏尔加河上纤夫》是他的成名之作。还在学生时代,彼得堡涅瓦河上纤夫的沉重劳动引起了列宾的同情,从那时候开始,他就想描绘一幅表现纤夫的作品,以揭示下层劳动人民的痛苦生活和社会的不平。[第一段]
《马拉之死》(油画)1794年
作者: 大卫   来源: 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现实主义   伏尔加河   19世纪   劳动   油画  
描述: 《马拉之死》(油画)1794年
但丁和比亚德里丝(油画)
作者: 霍里迪   来源: 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现实主义   伏尔加河   19世纪   劳动   油画  
描述: 但丁和比亚德里丝(油画)
< 1 2 3 ... 6 7 8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