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19】搜索到相关结果 1335 条
-
展览|演出
-
作者:
暂无
来源:
设计新潮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博物馆
法国
艺术家
展览
艺术珍品
绘画艺术
自然主义
19世纪末
-
描述:
汇集了奥赛博物馆珍藏的19世纪中后期至20世纪早期的87件油画精品,以米勒、库尔贝和“法国自然主义”为切入点,通过柯罗、米勒、库尔贝、博纳尔、勒帕热、罗尔、雷诺阿、巴比松艺术家群等著名艺术家的经典代表作来展现19世纪末20世纪初法国绘画艺术。展览到2013年2月28日结束。
-
人间五月芳菲歇
-
作者:
暂无
来源:
社会观察·北京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进修
工笔
1945年
教育系
心理
艺术系
美术系
民族学院
丹青
中西结合
写意画
中国科学院
北京师范大学
-
描述:
萧玉芝,字欲笑,号青山玉人,祖籍河北,1945年生于北京。自幼酷爱丹青,先后进修于北京师范大学美术系,民族学院艺术系和中国科学院心理大学教育系。曾师从娄师白、俞致贞,后拜师黄均。主攻工笔和写意画
-
三改油画《开国大典》
-
作者:
张达明
来源:
社区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中华人民共和国
毛泽东
《开国大典》
1949年
天安门广场
油画
中央人民政府
-
描述:
1949年10月1日下午3时许,首都30万群众齐集天安门广场举行开国大典,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毛泽东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顿时,礼炮齐鸣,万众欢腾。
-
印象派绘画对当代艺术创新的启示
-
作者:
李荣
来源:
美苑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文艺复兴
19世纪中叶
印象派绘画
艺术创新
社会背景
当代
古典主义
绘画发展
-
描述:
印象派名称的产生是来源于一个记者对1874年莫奈画作《日出·印象》的贬评,但印象派实体的产生却是19世纪欧洲绘画发展的必然趋势。一、印象派产生的社会背景首先,自文艺复兴直到19世纪中叶,虽然有康斯太
-
战争与永生:解读吴哥寺第一回廊浮雕
-
作者:
林静静
来源:
美苑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吴哥王朝
学术界
解读
永生
浮雕
历史古迹
战争
19世纪末
-
描述:
19世纪末,当法国探险家亨利·穆奥在丛林中"惊见"小吴哥寺时,沉睡了四百年之久的王国重新呈现在世人面前,随之吸引了学术界的关注,对于遗迹的解读便自此开始。平心而论,从整个学术传统来说,吴哥王朝的历史
-
山西大同南郊区田村北魏墓发掘简报
-
作者:
张志忠
尹刚
古顺芳
高松
江伟伟
李晔
来源:
文物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1998年
高速公路
北魏
发掘简报
大同市
山西
南郊区
考古发掘
-
描述:
墓葬位于大同市南郑区水泊寺乡田村村北,为长斜坡墓道砖构单室墓,由墓道、甬道、墓室组成。墓室平面呈方形,墓室北侧置石棺床,以石板搭成床框与床榻,石板问有榫卯结构相连,棺床立面饰浮雕纹样。棺床上置石灰枕。出土随葬器物以陶质类器物为主,包括陶俑和生活用器模型,多施有红彩。通过墓葬形制及出土器物的类比,确定墓葬的时代应为北魏太和年间。
-
论枢府型元青花:兼论元青花的洒蓝装饰方法
-
作者:
陈昌全
来源:
文物鉴定与鉴赏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五十年代
元青花
青花瓷器
美国人
14世纪
1950年
基金会
装饰方法
-
描述:
自上世纪五十年代美国人波普博士对大维德瓶展开研究以来,对元青花的研究已经成为国际陶瓷研究领域的显学。1950年,波普博士以英国大维德基金会收藏的至正十一年青花云龙纹象耳瓶为标型器,对伊朗和土耳其
-
民间收藏界的研究发现:一件巧夺天工的薄胎青花“翠鸟盘”-明成化“两只黄莺鸣翠鸟”盘工艺密码和工匠精神
-
作者:
聂微
来源:
文物鉴定与鉴赏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五十年代
元青花
青花瓷器
美国人
14世纪
1950年
基金会
装饰方法
-
描述:
民间收藏界的研究发现:一件巧夺天工的薄胎青花“翠鸟盘”-明成化“两只黄莺鸣翠鸟”盘工艺密码和工匠精神
-
色彩与光的完美统一 莫奈作品欣赏
-
作者:
玲珑选编
来源:
北京:新世界出版社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图书
关键词:
C.(1840
1926)
鉴赏
莫奈
油画
-
描述:
本书为莫奈画册,以创造时间先后为顺序,展示了莫奈约260幅作品。特别介绍了玛摩丹美术馆及莫奈在吉维尼家中花园的水光世界,包括其永垂不朽的《睡莲》《日本桥》等。系统性的整体介绍,可使读者心领神会莫奈画作的无限魅力。
-
石评梅传 生如夏花 民国绝唱
-
作者:
徐丹著
来源:
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图书
关键词:
石评梅
1928
传记
1902
-
描述:
她亲手把爱人葬在陶然亭畔, 三年后的她, 和爱人在同一家医院、同一个病室, 甚至几乎是同一个时刻离开人间。天资聪颖如她, 娇俏玲珑如她, 天真纯洁如她, 却未能在人世间安然度过二十六个春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