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按栏目分组
关键词
《白鹿原》女性形象塑造中的男性叙事谋略
作者: 尹小玲   来源: 小说评论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黑娃   男性作家   理想女性   女性人物形象   男性叙事   女性形象塑造   心理需求   白鹿原   男性本位   皮格马利翁  
描述: 古罗马诗人奥维德在《变形记》中描述了这样一个故事:塞浦路斯国王皮格马利翁是一位出色的雕塑家,他感慨于女人天性中的种种鄙陋、恶习,亲自选取象牙为材料,精心塑造了一个纯洁无瑕、美丽绝伦的女郎。皮格马利翁情不自禁地爱上了自己的造物"她",他深情地抚摸"她",并向爱神
期待自己的天堂
作者: 湘辉   来源: 中国保健营养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罗森塔尔   证实者   古希腊神话   选择能力   心理学教授   多元文化   消极暗示   象牙雕塑   心理重建   皮格马利翁  
描述: 古希腊神话中,塞浦路斯国王皮格马利翁,全心全意用象牙雕塑了一尊少女像,给她取名加拉提亚。后来日久生情,他竟然爱上了这尊雕像,并真诚祈祷自己的爱能被接受。爱神阿芙罗狄特(Aphrodite)深受皮格
从“皮格马利翁效应”谈思想解放
作者: 全新明   来源: 奋斗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古希腊神话   怕得罪人   领导干部   中国梦   皮格马利翁效应   洛蒂   创新局面   象牙雕塑   思想解放   敢想敢干  
描述: 在古希腊神话故事中,塞浦路斯的国王皮格马利翁是一位有名的雕塑家。他精心地用象牙雕塑了一位美丽可爱的少女。他深深爱上了这个"少女",并给他取名叫盖拉蒂。他还给盖拉蒂穿上美丽的长袍,真诚地期望自己的爱能被"少女"接受。他带着丰盛的祭品来到阿弗洛蒂忒的神殿向她求助,祈求
皮格马利翁效应
作者: 胡永启   来源: 疯狂英语(新阅版) 年份: 201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雕像   皮格马利翁效应   少女   雕塑家   塞浦路斯  
描述: 娓娓道来塞浦路斯的国王皮格马利翁是一位有名的雕塑家。他塑造了一位异常可爱的象牙少女雕像以至于爱上了它。每天他都给盖拉蒂穿上金、紫色相间的长袍。盖拉蒂是他给心上人所起的名字。他拥抱它、亲吻它,但是它始终是一尊雕像。
博物馆的“油画故事”之举
作者: 本刊编辑部   来源: 疯狂英语(原声版)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雕像   皮格马利翁效应   少女   雕塑家   塞浦路斯  
描述: and touching stories. So when the national museum in 1)Sukiennice was going to be opened, we asked
如何转化后进生
作者: 张俊华   来源: 都市家教(下半月)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人类文明   全体学生   古希腊   塑像   人人平等   雕塑家   转化后进生   皮格马利翁  
描述: 传说古希腊有一个雕塑家叫皮格马利翁,有一次他雕刻少女的塑像。在雕塑过程中,他对这尊塑像产生了深深的爱情。诚之所至,金石为开。他的真诚终于感动了爱神,塑像变成了真人。是期待孕育了希望,是真爱缔造了生命
顽童当州长
作者: 暂无 来源: 镇江社会科学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期望   古希腊神话   幻想   真挚   皮格马利翁效应   顽童   州长   塞浦路斯  
描述: 皮格马利翁是古希腊神话里的塞浦路斯国王,他爱上了自己雕塑的一尊少女像,并且真诚地期望自己的爱能被接受。真挚的爱情和真切的期望感动了爱神阿荚罗狄忒,就给了雕像以生命,皮格马利翁的幻想也变成了现实。我们把由期望而产生实际效果的现象叫做皮格马利翁效应。
浅谈皮格马利翁效应的实施
作者: 张丽   来源: 试题与研究:新课程论坛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雕像   皮格马利翁效应   美女   王子   塞浦路斯  
描述: 远古时候,塞浦路斯有一位十分喜爱雕塑的王子,名字叫皮格马利翁。一天,他倾尽全部的心血塑造了一个美女的雕像。这个美女雕像是如此的栩栩如生以致于皮格马利翁爱不释手,每天以深情的眼光观赏不止。王子看着这个美女雕像,整日茶不思饭不想,终于,雕像为他的诚心所感动,化成了一个真人。
“女性皮革马利翁”的雕塑品——90年代女性主义文本中的男性解读
作者: 孔令云   刘光宇   来源: 绥化师专学报 年份: 200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皮革马利翁   男性解读   女性主义  
描述: 本文借用皮革马利翁与其艺术品“象牙女郎”故事并进行较为现代的哲学思考 ,重点讨论了 90年代一批女性主义文本中对作为沉默群体出现的男人形象进行理性解读 ,即以人的存在为框架 ,在男女形象的对比中
“皮格马利翁效应”和“绿茵第五代”
作者: 子行   来源: 上海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年份: 200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期望   生命   中国足球   心理学家   五代   走向世界   皮格马利翁效应   绿茵   青少年足球   雕塑  
描述: 古代西方有一个叫皮格马利翁的雕塑了一个美女。他是如此欣赏自己雕塑的这件作品,久而久之,竟然疯狂地爱上了她。大概是被他疯狂的爱恋所感化,据说木雕竟如女娲遗石般通了灵,具有了生命,成了皮格马利翁生活中活生生的美女。有心理学家借用这一故事,形成了皮格马利翁效应理论。皮
< 1 2 3 4 5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