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银川:一座“变”城
作者: 曾胜   来源: 科技与经济画报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大西北   名字   首府   大家闺秀   酒店   银川   金银饰品   宁夏回族自治区   城市发展   购物  
描述: 喜欢这座别具一格的城市——银川。正如它的名字那样,银川虽然小巧玲珑,但却浑身金银剔透,既有大家闺秀般的华贵和雍容、沉稳和干练,又宛如恬静的邻家女
浅谈装饰艺术在生活中的审美价值
作者: 赖莉莉   来源: 科教文汇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图案   视觉   审美   装饰  
描述: 装饰艺术在现代生活中给了我们视觉美感,具有审美超越性,给人带来视觉上的审美愉悦和心灵的净化.它是人类发展史中最普遍的艺术现象,以独特的形式来满足人们生活中美的需求.装饰艺术的应用范围也十分广泛
装饰性与表现性的统一——浅析庞薰琹现代主义绘画艺术特征
作者: 郑磊   来源: 科教文汇(上半月)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表现性   装饰性   庞薰   油画  
描述: 庞薰琹是我国近代著名的画家之一,其独特的绘画表现形式开创了中国油画的新面貌。本文着重论述了庞薰琹绘画的装饰性与表现性相融合的艺术特征,探讨其绘画的艺术特征在油画民族化过程中的重要意义。
湘西苗族银饰小览
作者: 程明君   徐锋   来源: 民族论坛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湘西苗族   民族文化交流   历史文化内涵   人民的智慧   上胸   腊尔山   苗族银饰   冶炼术   苗族人民  
描述:是湘西苗族同胞最喜欢的民间传统工艺品,它色泽明亮,做工精致,造型独特,玲珑剔透,体现了极高的文化价值和美学意境。
惊喜的盒子——东城都会雕塑设计
作者: 暂无 来源: 建筑与文化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设计   东城都会   消费者   商业广场   地标   雕塑   品牌服饰  
描述: 惊——因受到意外刺激而感到紧张、害怕或兴奋。喜——高兴、快乐。盒子——盛东西的器物,大多比较小,有盖。东城都会是一个以经营国际品牌服饰为主的城市商业广场,由于其商业性质,在广场的雕塑中我们打破传统
玲珑透亮-玻璃马赛克
作者: 暂无 来源: 建筑装饰材料世界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外墙装饰   建筑色彩   墙砖   涂料   外墙市场   可再生资源  
描述: 玲珑透亮-玻璃马赛克
居室装饰时尚新潮流:玻璃家具——与高科技结缘的玻璃家具
作者: 暂无 来源: 建筑装饰材料世界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居室装饰   视觉   玻璃家具   高强度   时尚   强化玻璃   占地面积   潮流  
描述: 高强度强化玻璃拼合而成的陈设家具已远远超乎人们传统视觉中的家具概念。现代新型玻璃家具的特征是形体小巧玲珑,视觉通透明亮,姿态自由洒脱,富于变化,而且占地面积小。目前市场上常见的玻璃家具以酒柜、茶几、音响架、器橱为主。[第一段]
平凡中的神奇——树脂工艺品
作者: 黄筱婷   来源: 建筑装饰材料世界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饰品   家居   传统   宫廷   透明树脂   漆艺   风格   工艺品   新古典   现代  
描述: 树脂工艺品,一种正悄悄萌动在我们家居生活中的新兴工艺品。拥有现代的简洁,传统的古朴,时而华丽优雅,时而深沉浓厚。烛台,雕塑,花瓶,果盘,艺术钟,挂画,艺术摆件,小家私等各类树脂新饰品,渐渐走进
千姿百态,装饰材料
作者: 龚俊敏   张海莹   夏晓荷   朱晔   来源: 建筑装饰材料世界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图案   琉璃   建筑装饰材料   设计蓝图   平板玻璃   合理选择   色彩   室内装饰   室内环境   玻璃砖  
描述: 美好的设计蓝图靠什么来实现?装饰材料是必不可少的建筑元素。如果说设计是灵魂,那么装饰材料就是建筑的美妙五官和肢体。如今,市场上的装饰材料琳琅满目,种类纷杂,足以装饰出千姿百态的建筑。玻璃砖、琉璃石
流域服饰研究的文化视角与理论架构——读《长江流域服饰文化》
作者: 刘保昌   来源: 江汉论坛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架构   文化视角   传统学科   服饰文化   长江流域   "文化热"   社会科学院  
描述: 学术史的发展往往有自己独特的规律.肇始于20世纪80年代的"文化热"在90年代以后的市场经济大潮冲击之下,逐渐消歇,传统学科的逐渐边缘化已为学界有目共睹.但是,正如当年的"文化热"本身并不是由学术中人所首倡和自愿一样,传统学科的边缘化也并没有过多地影响真正有志于此的学者们的研究积极性.当整个80年代的学术风气在纵横捭闻的"写意"之中缺乏追根索源的"工笔"时,湖北省社会科学院的楚文化研究人员,致力于小处着眼,"拿足证据"说话,在《楚文化史》、《楚文化志》以后
< 1 2 3 ... 29 30 31 32 33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