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饰】搜索到相关结果 61 条
-
宋孩儿瓷枕
-
作者:
刘桂英
来源:
历史教学
年份:
198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瓷枕
烧制
宋代
景德镇
花纹装饰
釉色
手工业
北宋
瓷器
定窑白瓷
-
描述:
的需要,烧造了种类繁多各具特色的瓷器,制瓷工艺也达到了很高的水平,能烧制各种釉色的瓷器,如钧窑的天蓝瓷、景德镇的粉青釉、龙泉窑的影青瓷、定窑的白釉瓷等,有如百花争艳,绚丽多彩。由于各地瓷窑所烧瓷器的工艺、釉色、造型和花纹装饰的不同,使宋代逐
-
综合装饰新的尝试
-
作者:
陆涛
来源:
景德镇陶瓷
年份:
198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综合装饰
装饰纹样
使用功能
尝试
主题形象
餐具
艺术效果
日用瓷
平盘
牡丹花
-
描述:
釉下斗彩装饰的瓷器,具有晶莹润泽,色彩秀丽,洁雅的独特风味。我在设计釉下斗彩“五头餐具”时,不忘充分发挥釉下斗彩的特点,并同时采取釉上与釉下斗彩融汇,借以综合装饰,这种新的尝试,是我力求装饰能达到
-
向新领域发展的瓷用化工厂
-
作者:
熊汉中
来源:
景德镇陶瓷
年份:
198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化工厂
电光水
陶瓷行业
综合性企业
玻璃
贴花纸
景德镇市
陶瓷釉
聚乙烯醇缩丁醛
装饰材料
-
描述:
在景德镇市工厂林立的东郊,座落着我国陶瓷行业重点企业之一的瓷用原料化学工厂——景德镇市瓷用化工厂。这个厂是生产陶瓷、玻璃装饰材料的综合性企业,主要生产品种有: 陶瓷、玻璃用平印、丝印、平丝印贴花
-
王步青花艺术的构图
-
作者:
刘正亚
来源:
景德镇陶瓷
年份:
198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陶瓷装饰
陶瓷造型
构图
牵牛花
画面
陶瓷艺术
作品
绘制技巧
青花
装饰形式
-
描述:
陶瓷艺术家王步的青花艺术,基于博采众长,驾驭娴熟的青花绘制技巧,和对原材料的了解,以及重师造化,自辟蹊径,致使他的青花艺术别具一格。陶瓷装饰和陶瓷造型是一个完整的统一体,陶瓷装饰应根据器皿的造型
-
五代北宋婺州窑的探讨
-
作者:
贡昌
来源:
景德镇陶瓷
年份:
198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兴起原因
北宋中期
产品
黄土丘陵
北宋时期
五代
纹饰
金华地区
窑群
婺州
-
描述:
,其分布范围之广,产量之大,在全国同时期的瓷窑体系中是少有的。同时,瓷器质量高,特点明显,销售范围很广,对临近地区的瓷业又有一定的影响。现就五代、北宋婺州窃青瓷兴起原因、规模、器型的演变,纹饰的演变
-
略谈清江出土的南朝青瓷
-
作者:
黄颐寿
来源:
景德镇陶瓷
年份:
198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十七年
青瓷器
红壤丘陵
清江
江西中部
装饰艺术
南朝
考古发掘
基本情况
出土
-
描述:
清江位于江西中部,地跨赣江两岸,阖境以平原和丘陵为主,水系交织。古代墓葬遍及全县,多集中在河流两岸的起伏丘岗上,出土了大批青瓷器物,其中尤以南朝墓出土的青瓷器较为丰富。现从其基本情况、器形演变、装饰
-
大邑近年出土的宋元瓷器
-
作者:
胡亮
来源:
景德镇陶瓷
年份:
198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宋元
宋代窖藏
大邑县
纹饰
戏水
瓷胎
口径
釉色
瓷器
出土
-
描述:
,在日光下照着半透明,釉色白中泛青,积釉处呈水绿色,釉薄处隐现旋轮痕。浅圈足,底部有一直径4.5公分的垛烧痕迹,呈火石红色。碗内刻二童戏水图案,纹饰繁复细腻,生动自然。二童嬉戏于碧波荡漾的海水中,但见浪花飞溅,涟漪频生,情景宛然(图一)。经化学分析,该器曾镶银边,银边内宽1.4公分,外宽0.8公分。
-
装饰新手法的试探
-
作者:
朱乐耕
来源:
景德镇陶瓷
年份:
198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陶瓷装饰
音乐场景
战国时期
陈设瓷
现代设计
手法
艺术效果
造型
整体设计
装饰方法
-
描述:
四百件枣核型的高白釉瓶,造型修长、秀美。我试以战国时期的音乐场景为题材来进行装饰这件美的造型,我的愿望是能使其收到在器型上起到“锦上添花”更美的艺术效果。这个设想,促使我在陈设瓷的设计上试以新
-
浅谈唐代长沙铜官窑的釉下彩绘画和雕塑小品
-
作者:
肖湘
来源:
景德镇陶瓷
年份:
198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官窑
装饰技术
民间绘画
多种形式
小品
绘画艺术
唐代
釉下彩
雕塑
瓷器
-
描述:
铜官窑瓷器的造型和装饰是多种多样的,很有特点,影响也很深远。本文所谈它的釉下彩绘画和雕塑小品,只是其造型和装饰中的一个部分。一、铜官窑的釉下彩绘画唐代辉煌灿烂的文化,使各个艺术门类得到高度发展。铜
-
闽侯商周时代印纹陶
-
作者:
陈龙
来源:
景德镇陶瓷
年份:
198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文化遗存
陶器
商周时代
印纹陶
贝丘遗址
纹饰
黄土
印纹硬陶
地方特色
新石器时代
-
描述:
闽侯原名侯官,是汉末福建最早设置的五县之一,至今已有二千多年有文字可考的历史。闽侯位于闽江下游的福州平原之上,《读史方舆纪要》称其“西阻重山,东带洽溟,南望交广,北睨淮浙”,为“东南一都会也”。优越的地理位置,良好的自然条件,遂使二千多年来,闽侯一直成为历代封建地方政权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在闽侯地上、地下保存了丰富的历史文化遗迹,如史载的汉侯官故城遗址,五代甘裳港旧址、以及唐榴花洞、雪峰寺枯木庵木刻;宋龙瑞寺千佛陶塔等……。建国以来,除了发现大量汉唐以来的文化遗迹(窑址、墓葬)外,还先后发掘了商周、春秋战国时期的遗址、墓葬,特别是发掘了富于浓厚地方色彩的我国东南区新石器时代的著名文化遗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