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雕】搜索到相关结果 177 条
-
在现实和典型的基石上——评通讯《“我是党的作家党的人”》
-
作者:
邵建武
来源:
中国记者
年份:
198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人说
沙叶新
风不正
中国文学
雕塑作品
一九
十一届三中全会
外国记者
华社
人物通讯
-
描述:
如果一篇人物通讯要象一件优秀的雕塑作品那样,凹者入木三分,凸者梭角分明,就应该获得一座雕像所具备的坚实基石:现实性与典型性。瓶华社九月十七日播发的通讯《“我是党的作家党的人”》(见《人民日报
-
信息与咨询
-
作者:
暂无
来源:
中国建材
年份:
198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使用寿命
艺术人体
研制成功
石膏天花板
控制装置
优点
建筑雕塑
技术鉴定
建筑装饰
艺术特色
-
描述:
四川省三台县建筑雕塑工艺服务部生产浮雕石膏天花板、雕花艺术相框、石膏艺术人体和飞禽走兽等建筑装饰及雕塑制品,设计新颖,造型生动,富有东方艺术特色。特别是浮雕石膏天花板具有隔音、隔热、吸音、防火、防潮
-
受欢迎的建筑雕塑模具
-
作者:
何文虎
来源:
中国建材
年份:
198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模具生产
变形
工作效率
缩短工期
保证质量
复合材料
建筑雕塑
园林雕塑
效益
一次成型
-
描述:
我国的古建筑雕塑,历来以手工雕塑为主。要达到生产快、成本低、批量大、效益好,就必须采用模具一次成型。也只有这样,才能大大提高工作效率,缩短工期,保证质量。我们经过半年多的努力,解决了模具收缩、变形脱模的问题,试制出较为满意的模具。接着又研究成功用复合材料制成的,能抗
-
神奇的画图
-
作者:
王嘉杰
来源:
中国建材
年份:
198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长江
桂林
大理石
石林
雕塑家
绘画
泰山
黄河
画图
黄山
-
描述:
大自然塑造了雄奇的泰山、黄山,塑造了壮丽的长江、黄河,塑造了秀丽的桂林仙景,塑造了峥嵘的石林奇观……。大自然是一位伟大的雕塑家,这已为人们所熟知,然而人们很少知道,大自然还是一位杰出的绘画家呢!请读者先看看这张图吧,笔者权且冒昧地称之为“双猫嬉球图”你看,图上两只可爱的小
-
雕塑与美化城市
-
作者:
小北
来源:
中国建设文摘
年份:
198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城市生态公园
延庆公园
喷泉
太阳能路灯
雕塑
-
描述:
雕塑与美化城市
-
梅屋庄吉和四座孙中山铜像
-
作者:
余齐昭
来源:
开放时代
年份:
198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日本自民党
纪念堂
广州
黄埔军校
铸造
重吨
雕塑家
制作
中山大学
孙中山
-
描述:
梅星庄吉是孙中山的一位日本挚友。孙中山逝世后,为了表达对孙中山的深厚悼念之情,梅屋决定醵资铸造孙中山铜像,以作永久纪念。梅屋委托日本第一流的铜像制作商、篠原雕金店的店主篠原金设计,请雕塑家牧田祥哉制作。梅屋前后共铸造了四尊孙中山全身立像,铜像高2.5米,款式、大小相同,各重吨余。为了建造铜像,
-
北京市顺义县龙湾屯出土一组战国青铜器
-
作者:
程长新
来源:
考古
年份:
198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图版
菱形纹
战国时期
青铜器
纹饰
浮雕
腹径
北京市
顺义
出土
-
描述:
1982年3月,北京市顺义县龙湾屯村社员在大北务北边一里半地的山坡下取土时,发现了一组青铜器。我们闻讯赶到时,现场已被破坏,经了解,铜器是出自一座墓葬。我们收集到青铜器17件,介绍如下:豆一件。通高38.5、腹径20.5厘米。扁圆腹,圜底,双环耳,高柄圈足,盖上有圆捉手。纹饰皆红铜锒嵌,柄饰云纹、三角纹,盖饰菱形纹、蟠虺纹、锯齿纹等(图版叁,5;图四,左)。鼎一件。通高18、口径12、腹径16厘米。敛口,深腹,大圜底,附耳外撇,盖顶置
-
河南淇县高村发现泰始九年铭文神兽镜
-
作者:
耿青岩
来源:
考古
年份:
198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西王母
发现
淇县
铭文
河南
高浮雕
圆方形
神兽镜
外区
镜背纹饰
-
描述:
1983年1月,河南淇县高村砖厂工人在厂东北掘土时,距地表0.4米深处发现泰始九年铭文神兽镜。此镜光洁如新,镜面微弧,镜背下凹。扁圆钮,圆座。镜背纹饰以锯齿纹为界分为两区,内区饰高浮雕人物、神兽及四
-
油画技法
-
作者:
暂无
来源:
新美术
年份:
198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陕西地区
使人
油画艺术
民间美术
美化生活
艺术法则
屁股坐
不假雕琢
美术展览
造型方法
-
描述:
油画技法
-
西方战后雕塑
-
作者:
胡宜苏
沈润棠
来源:
新美术
年份:
198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油画家
布朗库
二度空间
现代派艺术
阿尔普
工具材料
艺术作品
石雕艺术
抽象表现主义
超现实主义
-
描述: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在西方世界里,油画与雕塑这两种截然不同的艺术的活动领域愈来愈密切地联系起来,甚至几乎达到合二而一的程度。“雕塑”这一术语赢得了更广泛的内涵,这在二十世纪初现代派运动伊始之际是不曾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