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雕塑与未来:第四届中国长春世界雕塑大会主旨论坛暨第五届全国城市雕塑高层论坛综述
作者: 郅敏   来源: 美术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中国长春   文化部艺术司   雕塑公园   学术活动   城市雕塑   论坛综述   落成仪式   现代雕塑   专题展览   吴为山  
描述: 2014年初秋,吉林省长春市迎来了世界雕塑的盛会。由全国城市雕塑建设指导委员会、文化部艺术司及长春市人民政府共同举办的第四届中国长春世界雕塑大会,在长春雕塑公园举行。本届大会以"雕塑与未来"为主
自言自语:雕塑创作随笔
作者: 洪涛   来源: 美术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帕斯卡尔   杜宾犬   一坛酒   活着   雕塑创作   黑龙江哈尔滨   个人感情   灵感来源   当代意识   中国美术  
描述: 雕塑按从前分类,属手艺,至少从手活开始,做得多了、想法多了,总要有的说,还不够,落到了纸面。既见故人,方知未来,艺人的事,与己有关。我是出生于20世纪60年代的人,论当代意识不如70后、80后
新时期以来上海的城市雕塑
作者: 李晓峰   来源: 美术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三年   公共雕塑   铸铜   陈毅市长   雕塑公园   城雕   浦东开发   入第   雕塑艺术   城市雕塑  
描述: 1993年,一座高9米的铸铜雕像在上海南京路外滩树立起来,这就是雕塑家章永浩创作完成的《陈毅市长像》。雕像显得英武、豪迈、气度非凡,在外滩璀璨的灯火下,虽有别时尚、不够洋派,甚至过于庄重、威严,却
艺术作为救赎:杨茂林的雕塑创作
作者: 李芳   来源: 美术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本雅明   执着精神   超验   英雄人物   杨茂林   圣者   酒神精神   雕塑创作   艺术语言   经典影片  
描述: ,在尼采和本雅明那里,不论是"日神精神"和"酒神精神"的双重救赎观,抑或是还原性的语言救赎,其目的都是人,即为人更好的生存与发展。同样的主题在杨茂林的雕塑创作中,将以神话与宗教为代表的超验之美体系与以童话和寓言为代表的体验之思体系,产生撞击和对话;以救赎的方式把卡漫中的英雄人物和神话造像进行解
安娜·高美雕塑作品亮相国家博物馆
作者: 暂无 来源: 美术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素描   米开朗基罗   雕塑作品   影像   艺术家   安娜   创作过程   中国国家博物馆  
描述: 10月13日,迄今为止唯一一位获得“米开朗基罗雕塑终身奖”的女性雕塑艺术家安娜·高美的20余件大型雕塑作品亮相中国国家博物馆,同时通过影像和素描等方式再现艺术家的创作过程。
柳青《成果》雕塑
作者: 暂无 来源: 美术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奠基者   美术教育家   逝世   曾竹韶   1927年   专科学校   雕塑家   杭州西湖  
描述: 柳青《成果》雕塑
《延安鲁艺的一天》雕塑
作者: 王树山   来源: 美术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奠基者   美术教育家   逝世   曾竹韶   1927年   专科学校   雕塑家   杭州西湖  
描述: 《延安鲁艺的一天》雕塑
吴为山创作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扩建工程主题雕塑展在国博展出
作者: 吴端涛   来源: 美术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吴端   南京大屠杀   中国抗日战争   雕塑展   张宝文   扩建工程   中国艺术研究院   吴为山   中国国家博物馆   中国美术馆  
描述: (本刊讯记者吴端涛)2014年12月13日是悼念南京大屠杀死难者的第一个"国家公祭日",为表达对死难同胞的哀思,为迎接2015年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暨中国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由中国国家博物馆、中国美术
扎根人民的艺术——评王树山《延安鲁艺的一天》等雕塑创作
作者: 郭兴华   来源: 美术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天津美术学院   《雕塑》   中国工艺美术   作品展   中央美术学院   中国美术学院   高校毕业生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  
描述: 扎根人民的艺术——评王树山《延安鲁艺的一天》等雕塑创作
古典与现代的桥梁:罗丹雕塑展的第二次中国之旅
作者: 董雅   翟楚夏   来源: 美术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地狱之门   写实绘画   塞尚   雕塑展   夏凡纳   女性形象塑造   贾科梅蒂   布德尔   米尔   加莱义民  
描述: 真正的艺术家总是冒着危险去推倒一切既存的偏见,而表现他自己所想到的东西。——罗丹罗丹的作品第一次来到中国是22年前的1993年,当月的《美术》杂志专门出版了"罗丹特辑",可见展览的重要程度。那时没有网络,画册很少且昂贵,出国也不十分容易,一位激动的作者甚至将这次展览称为"美术界的盛事"。那次展览只展出了罗丹的61件青铜作品,其余还有25幅素描和20余帧历史照片、以及几尊卡米尔的作品。虽然作品不多,但总算在世界转
< 1 2 3 ... 179 180 181 ... 211 212 213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