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城市需要怎样的雕望
作者: 董斗斗   来源: 城市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城市现代化   经济社会   文化价值   城市发展   城市建设   城市文化形象   雕塑  
描述: 随着国家经济社会的发展,城市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建设飞速发展,我们在为国家和城市发展成就骄傲的同时,也看到一个新的问题摆在我们面前:城市文化价值如何体现?
北京的奥运雕塑
作者: 钒夫   来源: 城市发展研究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中心区   北京奥运   奥林匹克公园   奥运场馆   雕塑  
描述: 北京奥运已成为人们的美好记忆,安放于奥林匹克公园中心区、奥林匹克森林公园、奥运场馆周边的“百件奥运雕塑”,却以优美的造型长久地伴随着人们,带给你更多的愉悦。北京的奥运雕塑@钒夫
论中国城市雕塑生命文化的审美情韵
作者: 张鹏飞   来源: 城市发展研究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中国传统文化   生命文化   城市雕塑   审美情韵  
描述: 中国的传统文化有着旺盛的生命力和非凡的通融性,它体现着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和以人为本的人文精神。中国传统雕塑艺术表现为灵动之美且以平面方式表现时空,它是一种物化了的生命实体且记载着文明的印痕。城市雕塑
中国生活—马晗雕塑作品
作者: 马晗   来源: 城市环境设计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盆景文化   生活方式   审美   白领   城市化   巴比伦   展厅   作品   衬衫   雕塑  
描述: 1.能:中国风景ENERGY: CHINESE LANDSCAPE作品是将小人组合而成的盆景摆成48个,展台高低不同。灯源在距离作品的3m远处投射。在墙上形成高大的树影。小人色彩为带有血丝的肉色,上有银光粉,当展厅光线暗的时候,盆景会发出蓝光。
魔幻的诡异 关于陈志光的雕塑装置
作者: 冯博一   来源: 城市环境设计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脉络   艺术家   当代艺术   装置   展览   迁徙   作品   雕塑  
描述: 在中国当代艺术这个圈子混久了,或者说在策划展览的过程中与这么多艺术家打交道,对他们作品观念的基本脉络和样式大致有些了解。尽管现在各类展览很多,艺术家及作品也很多。但已没有了20世纪90年代的刺激、惊喜与兴奋,抑或这些前赴后继的艺术家原始冲动与激情或多或少地被策略、被日益火爆的艺术市场所左右?面对这些太会做作,太会做展览
陈志光·迁徙时代/魔幻的诡异-关于陈志光的雕塑装置
作者: 冯博一   来源: 城市环境设计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脉络   艺术家   当代艺术   装置   展览   迁徙   作品   雕塑  
描述: 陈志光·迁徙时代/魔幻的诡异-关于陈志光的雕塑装置
从认识到认知:关于石头的话题
作者: 林洋   来源: 城市环境设计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建筑师   视觉印象   大理石   粗糙   精致加工   雕塑   石头  
描述: 一系列精美的雕塑,它们看上去粗糙和未完成,却同精致加工的作品及完整品一样,给人以震撼。多少年来,建筑师们也想在他们的领域达到“同一个目的”,直到如今仍然如此。
城市·艺术·人 UED专题沙龙
作者: 周榕   秦璞   翁剑青   来源: 城市环境设计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景观设计   公共生活   艺术家   设计师   表现形式   环境艺术   公共空间   公共意识   城市雕塑   公共艺术  
描述: 秦璞:自我国20世纪80年代初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开始重视对城市空间环境的美化,并由文化部、建设部共同成立了全国城市雕塑指导委员会,城市雕塑成了当时城镇街区的主要户外表现形式。随后相继还出现了室内装饰
城市里的公共艺术
作者: 杨光   来源: 城市环境设计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国会大厦   艺术家   城市公共艺术   城市社区   艺术品   公共空间   作品   包裹   雕塑   深圳  
描述: 1971年,一位美籍保加利亚的艺术家克里斯托产生了要包裹著名的德国柏林国会大厦的念头。当时还处在冷战时期,这个惊人的构想对很多人来讲简直是不可思议的。对于柏林这个城市而言,国会大厦是一个最重要的权力符号,一旦被包裹会产生什么效果,这是谁也想不到的。克里斯托那一年正式向当时西
肢体感应城市
作者: 暂无 来源: 城市环境设计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应城市   阳山   作品   肢体   雕塑   西川   精神  
描述: 肢体感应城市
< 1 2 3 ... 155 156 157 ... 159 160 161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