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按栏目分组
按来源分组
关键词
装置艺术与中国雕塑的当代转向
作者: 李庚坤   来源: 美术观察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装置艺术   艺术作品   艺术家   中央美术学院   中国   雕塑家   当代   雕塑教育   传统雕塑   创作方式  
描述: 20世纪中国雕塑发展存在着一条写实的脉络,大体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20世纪20、30年代留学法国的老一辈艺术家引入的欧洲古典主义雕塑;第二个阶段是50年代由前苏联引入的雕塑教育形成的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创作体系;第三个阶段是60年代开始的与中国传统雕塑进行沟通所形成的初步中国特色.这三种体系形成了20世纪80年代之前的中国雕塑创作的主要模式,特别是新中国成立后,出现了一大批表现国家意识形态的写实雕塑作品,如《人民英雄纪念碑浮雕》、《庆丰收》、《收租院》等.此外,这种体系在学院雕塑教育中上也有体现,至今中央美术学院的雕塑系依然以"传统写实"和"苏联写实"作为工作室的分类方式.
中国现代雕塑教育的开拓者:盛杨谈王临乙的雕塑艺术
作者: 郅敏   来源: 美术观察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教学   学生   中国传统   美术学校   专科学校   雕塑家   雕塑教育   中国现代   雕塑艺术   徐悲鸿  
描述: 中国古代有"造像"艺术,其历史也源远流长。这门艺术包含的工艺手段丰富多样,雕与塑只是其中两种。20世纪以来,中国的"造像"艺术衰落了,在人们的意识中逐渐取而代之的是被称为"雕塑"的艺术。看起来这似乎只是概念上的替换,实则意味着中国的社会和文化环境均发生了重大变化。今天,我们对于这个变化的实质及其影响仍需要做更深入的反省和解答。如果我们能真切地从文化变迁的层面上来深入研究上世纪前期出洋学习西方雕塑艺术的前辈雕塑家们,就会发现他们对于这个变化所做过的具体工作及其延续性的影响。本期[时代人物]对王临乙先生的介绍着重于他在美术学院中的雕塑教学工作,希望由此能进一步引起学界和读者更深入的关注。
特立独行地活着-雕塑家田世信访谈
作者: 郅敏   来源: 美术观察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中国艺术   艺术家   贵州   专科学校   创作   雕塑家   作品   雕塑教育   中国美术   争议  
描述: 争议,是任何一个人以其思想的和行动的实践来证明自身具有不同一般的意义时所必须付出的代价。对于美术家来说,又何尝不是如此?在当代中国,身处大变革时代环境里,每一个艺术家都拥有各种机会或可能的条件来证明自己,因此,只要他愿意去这么做,他就得做好备受争议的准备。我们的作者们和读者们,都做好承受争议和参与争议的准备了吗?前提是我们能引起争议吗?我们能引起怎样的争议?对于一个艺术生命和美术史的未来书写而言,什么样的争议才是构成意义的争议?
四川石渠发现明代壁画与雕塑
作者: 暂无 来源: 美术观察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中国艺术   艺术家   贵州   专科学校   创作   雕塑家   作品   雕塑教育   中国美术   争议  
描述: 2017年8月2日,四川省甘孜州石渠县真达乡嘛达村嘛达寺内一座封闭的护法殿内发现了相当完整的明代壁画和泥塑雕像。这是迄今为止石渠县境内发现的最为重要的藏传佛教遗存之一,填补了藏传佛教研究的多项空白。该寺始建于1269年,最初为萨迦派,至1440年改宗格鲁派。此壁画中有明显的格鲁派绘画内容,结合艺术风格判定其年代在16世纪前后。护法殿内壁画面积约31平方米,保存了主尊14铺之多,色彩鲜艳、线条流畅、布
公众视野与文化冲突:关于雕塑的深度对话
作者: 殷双喜   翁剑青   唐尧   陆军   孟繁玮   赵明   来源: 美术观察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公众参与   策展人   城市公共空间   艺术作品   艺术家   文化冲突   社会文化   雕塑教育   雕塑艺术   公共艺术  
描述: 时间:5月20日下午地点:中国艺术研究院309会议室公共艺术视野中的"雕塑"殷双喜:今天我们讨论雕塑和公众,是个有些交叉的问题,不是单纯谈雕塑,而是与公众放在一起。雕塑有室内的、架上的、美术馆的,这类作品与绘画一样,公众需要到美术馆去欣赏它。雕塑和绘画一个巨大的差异就是绘画很少在室外摆放,
雕塑问题与公民社会:许健与张克端对话录
作者: 许健   张克端   李沙   来源: 美术观察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艺术教育   公众   公民社会   艺术家   美术学院   问题   艺术成就   雕塑造型   雕塑家   雕塑教育  
描述: 时间:2011年6月24日地点:复旦大学上海视觉艺术学院实训中心许健(以下简称许):《美术观察》提出的"雕塑如何面对公众"这个话题,此前我在北京与一些雕塑家及理论家聊天的时候也触及过,现在我们来讨论它,我觉得这里的问题挺大的。第一个问题就是"公众"。就是说,雕塑对于公共大众来说,它究竟是怎么一个概念?这个问题也会从现在的所谓"公共艺术专业"那里生发出来。你们学校有公共艺术专业吧?张克端(以下简称张):有。许:是叫公共艺术学院吗?
雕塑如何面对公众?(一)
作者: 孟繁玮   祝帅   来源: 美术观察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公众   热点   实验   中国传统艺术   述评   负责人   大规模   雕塑家   城市化进程   雕塑教育  
描述: [热点述评]伴随着大规模的城市化进程,数目可观的城市雕塑在各地伫立起来。达到了"量"的增长后,这些雕塑的"质"更引人深思;同时,由于文化结构的调整、人们生活需求和审美习惯的改变,传统民间雕塑的生存空间也受到了很大的冲击。显然,今天我们所讨论的"雕塑",从概念内涵、性质功能、艺术标准、呈现形态等多个层面,
让雕塑真正深入百姓的生活和思想中:吕品昌访谈
作者: 陆军   孟繁玮   刘漫   吕品昌   来源: 美术观察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公众关系   公共雕塑   艺术家   雕塑家   公共空间   雕塑教育   雕塑艺术   城市雕塑   传统雕塑   公共艺术  
描述: 时间:2011年5月地点:吕品昌寓所陆军(以下简称陆):今天所谓的"雕塑",无论是在学院中作为基础知识来教授的对象,还是社会上流行的各种形态,本质上都是来自西方文化传统或西方化现实语境的
雕塑作品所存在的问题
作者: 暂无 来源: 美术观察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学术理论   雕塑作品   雕塑创作   雕塑教育   雕塑艺术  
描述: 雕塑作品所存在的问题
< 1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