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彭州桂花龙窑
作者: 寒鸦   来源: 现代青年(细节)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彭州市   桂花   非物质文化遗产   龙窑   国家级   制陶业   四川省  
描述: 在四川省彭州市桂花镇的土溪河两岸,蕴藏着质量上乘的粘土,催生了这里相当发达的制陶业。即使到今天,传承四百余年的“同治龙窑”依然炉火兴旺,成就了桂花镇“西蜀陶乡”的美名。在桂花镇一带,土陶工艺也有着悠久的历史,桂花土陶如今已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陶瓷里的艺术
作者: 萧奔   来源: 陶瓷科学与艺术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白釉   珐琅彩   五大名窑   原始青瓷   社会形式   景德镇青白瓷   釉下彩   氏族部落   制陶业   自然物质  
描述: 陶瓷里的艺术我们该怎样区分。有太多历史和故事聊,我也只是简单的聊下中国陶瓷的发明是人类文明的重要进程,也是人类第一次利用自然物质,按照人类的意愿所需要而制作。这是要有着漫长的过程而产生,是人类智慧的结晶,也是人类一种崭新的萌芽点,而中国陶瓷的产生距今已有11700多年的悠久历史,大约在距今四千多年之前,农业生产的发展不断进步,私有制开始出现萌芽,原始氏族部落的社会形式已不能适应新的需求等原因。
千年陶艺,薪火相传
作者: 杨念明   朱熙勇   来源: 湖北画报(湖北旅游)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手工作坊   陶器   蕲春   陶艺   重阳木   制陶工艺   制陶业   薪火相传   历史悠久   管窑  
描述: 烈火熊熊六百年,龙窑挺立度时艰。请君试看重阳木,满地秋风动管弦……描绘的是蕲春管窑镇千年陶艺的古韵今风,它是一个时代的象征,更是中华文化中一颗璀璨的明珠。而今,回望这段火与土的历史记忆,有失落,有震撼,也有期冀。史海钩沉惊鸿一瞥踏足蕲春管窑镇,寻访史迹悠然的李家龙窑,满目皆是冷清。没有人声喧哗,晾陶坯的场坝却是杂草盎然。只有那棵荫庇龙窑的大树,无言地呈现着历史的悠远和生命的厚重——那是一棵直径达2米的重阳木。
淄川渭头河窑址发现数百年窑神庙旧址和玉石街
作者: 暂无 来源: 陶瓷科学与艺术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精神寄托   馒头窑   窑神庙   工业旅游   办公室门   古窑址   陶瓷公司   制陶业   兴利   文物保护单位  
描述: 近日,在山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淄川区渭头河窑址内,淄博兴利陶瓷公司总经理司维利正在对其办公场所进行深入挖掘、清理,挖到地下2米深处,他心心念念寻找的窑神庙原址终于露出了“冰山一角”。开挖现场位于淄川区渭头河窑址的馒头窑以东,在地下米深处,施工队挖掘出旧时窑神庙的2两级台阶、大门底座、迎风墙、算盘珠样式的石头等,其中大门底座为梯形石座,上方宽约厘280米,下方宽约厘米,四周花纹雕刻精细、清晰400
陶器民族风格初探
作者: 刘雍   来源: 美术杂志 年份: 198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西汉时期   贵州少数民族   陶器   陶瓷史   平塘县   贵州地区   代表性   民族风格   制陶业   布依族  
描述: 在有关陶瓷史的著作中,难以找到关于贵州陶瓷的记载。可是出土的材料已经有力地说明贵州地区至迟在西汉时期就有了制陶业,而且民间陶瓷很有自己的特色。平塘县牙舟窑就是其中较有代表性的一个。1977年我第一次踏上这条铺满了陶器碎片的“五彩路”,来到了地处布依族山区的牙舟窑。这里
土陶之乡的韵味
作者: 李家赛   来源: 今日民族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博尚镇   陶文化   旅游商品   旅游产品   龙窑   龙树   临沧市   外出谋生   制陶业   临翔区  
描述: "喜欢去一个地方,是因为那里一定有你所想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甚至是一生也忘不了的东西,碗窑就是这样时时牵引着我的心灵的地方。"走进临沧市临翔区博尚镇碗窑村,真正让我过目不忘的是龙树梁子的千年古榕、古老龙窑,以及碗窑独特的历史韵味、风土人情。这是一个"家家玩泥巴,人人手艺人"与烧陶业命脉相
葡萄牙的瓷砖色彩
作者: 张文   来源: 科学大观园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瓷砖   象征   教堂   阿拉伯   色彩   艺术家   制陶业   葡萄牙人   石头   中国瓷器  
描述: 在葡萄牙瓷砖壁画已融入了他们的血液之中,成为了葡萄牙生活的背景。各色精美、古朴、明净的青花瓷砖画被镶嵌在教堂、民居以及餐厅等场所。当这些平时谦逊宁静的蓝色汇集在一起,就会发现它们拥有了令人沉醉的强大气场。这些无论是墙上的瓷砖还是脚下的地砖,它们都可以代表葡萄牙的民族特性,也记录了葡萄牙辉煌时期的种种生活面貌。
鉴赏:青花缠枝莲鹿头尊
作者: 暂无 来源: 科学大观园 年份: 199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瓷砖   象征   教堂   阿拉伯   色彩   艺术家   制陶业   葡萄牙人   石头   中国瓷器  
描述: 鉴赏:青花缠枝莲鹿头尊
古今结合 开辟唐三彩艺术新天地——记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唐三彩烧制技艺传承人高水旺
作者: 马玲   来源: 海峡科技与产业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兴盛时期   釉彩   艺术瑰宝   陶瓷器   中国工艺美术馆   东都洛阳   彩陶艺术   烧制过程   黑釉   制陶业  
描述: 唐三彩起源于汉代制陶业兴盛时期,当时东都洛阳艺人用当地山岭的岩土制泥做胎,塑造出千姿百态的人物、动物和器物,施以彩釉入窑烧造,烧制过程中釉面浸润流淌,各色釉彩互相交融,形成斑驳绚丽的色彩。这些融汇雕塑、绘画、陶艺于一体的艺术品,最具代表的有安详的男僮、丰满的女俑、肥壮的马匹以及昂颈的骆驼等等。那粗犷的造型,自然流露的神态,瑰丽无比的釉彩,淋漓尽致的美感,无不反映出彩陶艺术的高度水准和华丽侈奢的大唐社会生活。作为独特的艺术瑰宝,唐三彩是能呈现大唐气象与盛唐
< 1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