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浅谈17~18世纪外销紫砂器特征及对欧洲制陶业影响
作者: 蒋琰滨   范颖   来源: 江苏陶瓷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宜兴   欧洲   紫砂   制陶业  
描述: 深入浅出地分析了宜兴紫砂在17~18世纪风靡欧洲的历史及对欧洲陶艺发展的影响,旨在说明与景德镇瓷器一样,陶都紫砂不仅有着荣耀的现在,同时也有着显赫的历史地位。这对进一步打响宜兴紫砂的这张名片有着积极的作用。
陶熔鼓铸——云南尼西土陶的手艺保护、传承和振兴
作者: 张甘霖   来源: 农业考古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陶器   手艺   黑陶   香格里拉县   迪庆藏族自治州   云南省   制陶业   保护   历史悠久   手工技艺  
描述: 尼西位于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香格里拉县西北部,尼西东北群山横列,西部金沙江环绕,是古代茶马古道,现今滇藏线必经之途。云南尼西汤堆一带制陶业历史悠久,在距今二千多年前的石棺文化时期,在中甸县尼西乡克乡村和奔东村的石棺墓中即发现有夹砂褐陶器,有些器物的形制与现在的尼西陶器极为相似。这种
陶都制陶人
作者: 张晓蕾   来源: 景德镇陶瓷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艺术作品   宜兴市   制陶业   制陶技术  
描述: 陶都制陶人
浅谈山东龙山文化的陶器
作者: 吴诗池   来源: 景德镇陶瓷 年份: 198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山东地区   陶器   山东龙山文化   黑陶文化   三十年代   社会发展阶段   造型艺术   制陶业   我国古代   新石器时代  
描述: 陶器的发明,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它是新石器时代开端的标志之一。陶器是当时人们(游牧部落例外)的主要生活用具。陶器的制作,表明人类改造自然能力的提高。为满足人们生活的需要,制陶业成了原始社会手工业生产的一个主要部门,由于当时各原始部族所处社会发展阶段和生活习俗不同,生产的陶器各具特色。在新石器时代众多的陶器群中,山东龙山文化陶器群是其佼佼者,笔者试就这一陶器群作些粗浅的分析。山东龙山文化发现于二十年代末,三十年代初,并以其精美的黑陶,被称为“黑陶文化”。半个多世纪以来,对山东龙山文化做了不少的调查和发掘工作,积累了相当丰富的资料。现已知山东龙山文化的分布系以山东地区为中心,南抵苏北,北到辽东半岛南端,这个文化是直接承袭大汶口文化而发展的,是我国古代东夷族创造的灿烂文化。
景德镇的“缤纷”瓷器
作者: 曹静伟   来源: 品牌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青花瓷   中国陶瓷   白瓷   高成就   瓷都   景德镇陶瓷艺术   陶瓷制品   制陶业   工艺   中国瓷器  
描述: 青花瓷 又名白地青花瓷,简称青花,是中国瓷器主流品种之一.景德镇青花瓷,被称为"人间瑰宝".始创于元代,到明清两代为高峰.它用氧化钴料在坯胎上描绘纹样,施釉后高温一次烧成.蓝白相映,怡然成趣,晶莹明快,美观隽久.青花瓷经久耐用,瓷不碎,色不褪.
浅析江西省近现代学校式陶瓷教育演变——以景德镇陶瓷大学为个案
作者: 邢鹏   来源: 中国陶瓷工业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实业教育   中国陶业学堂   江西瓷业公司  
描述: 鸦片战争后,受西方资本主义的冲击,中国的近代学校式教育应运而生,戊戌变法后,废科举兴办新式学堂成为了历史发展的必然。中国陶业学堂就是在这样的一个时代背景下创办的,但关于中国陶业学堂具体创办于哪一年?“中国陶业学堂”名字的由来?当时的校址为什么选址在鄱阳?中国陶业学堂与景德镇陶瓷学院的渊源如何?其办学传统是否一脉相承?本文就上述疑问展开调查研究。
论中国陶业学堂诞生的历史必然性
作者: 于保春   颜惠崇   丁小华   李燕   来源: 陶瓷学报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诞生   中国陶业学堂   必然性  
描述: 中国陶业学堂成立于1910年,是我国最早的陶瓷专门学校之一。本文从清末"新政"的大环境、留学生教育勃兴、挽救岌岌可危的手工制瓷业、冲破手工制瓷业固守旧法等四个方面论述了"苟欲兴工,必先兴学"的道理,从而回答了中国陶业学堂诞生的历史必然性。
从《窑民行》看手工业时期景德镇陶工生活及其对陶业的影响
作者: 汪凌川   来源: 中国陶瓷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景德镇   陶业   《窑民行》  
描述: 以沈嘉徵《窑民行》作为着眼点,结合其他历史文献,简要分析景德镇手工业时期陶业生产状况、陶工生活背景以及陶业发展的困境,最后提出重视手工艺传统在于尊重和珍惜陶业工匠的个体创造价值。
宁州陶器烧得绿
作者: 杨红文   来源: 今日民族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艺人   陶器   洪武年间   景德镇   历史   宁州   华宁县   制陶业  
描述: 华宁县有着悠久的制陶历史,其陶器被称为“宁州陶”。宁州陶以彩釉为最,有华夏古陶之美誉。明洪武年间(1369年),来自江西景德镇的制陶艺人车鹏点燃了华宁制陶业的第一把火。六百多年来,华宁制陶人用宁州大地的泥与水和那悠悠的历史沉淀,烧出了一个绚烂多采的陶艺世界。最特别的是那绿釉,据说绿得让人着迷,透得让人心醉,底部微微泛着冰裂,明明是绿色,却让人想到深海的蓝。
江生元陶瓷艺术鉴赏
作者: 本刊编辑部   来源: 景德镇陶瓷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艺人   陶器   洪武年间   景德镇   历史   宁州   华宁县   制陶业  
描述: 王小英(晓英) 1956年出生于景德镇,祖籍安徽黟县,现就职于景德镇陶瓷工业设计研究院。中国高级工艺美术师,江西省高级工艺美术师,景德镇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河北农业大学艺术学院客座教授。获中国收藏家喜爱的陶瓷艺术大师荣誉称号。系中国工艺美术学会、协会、中国陶瓷工业协会会员、景德镇市美术家协会、景德镇女陶艺家协会会员、景德镇陶瓷协会会员、景德镇市民间文化艺术家协会副秘书长。 傅建文 江西南昌人,江西省工艺美术师,景德镇高级工艺美术师,生于景德镇陶瓷世家,2004年毕业于景德镇陶瓷学院美术系,后随其祖父王锡良(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学艺。
< 1 2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