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春回归线:2005综合艺术展
作者: 慕容蝶   来源: 大美术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综合艺术   艺术展   都市生活   时尚   回归线   学院派   作品   发展趋势   沙龙   雕塑  
描述: 2005年,"时尚沙龙"已成为上海都市生活光圈下的一抹独特的风景,与艺术、时尚、品位、文化深深的联系在一起。春回大地的四月,一场由全新作品组成的"春回归线——2005综合艺术展"出现在中信泰富广场时尚沙龙里!
用雕塑和绘画见证欧洲的“美好时代”
作者: 刘莉   来源: 大武汉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绘画作品   光影   欧洲   雕像   学院派   雕塑   基金会  
描述: 6月26日,“古典与唯美——西蒙基金会收藏雕塑、绘画展”在省博开展,来自19—20世纪初欧洲学院派的56件雕塑和23件绘画作品轻轻叩动着参观者的心弦。光影构成的线条前,不断有观众唏嘘,孩子们带着素描本站在雕像前临摹。
北方·萌动——王克举的油画艺术
作者: 暂无 来源: 新美域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色调   生活状态   油画艺术   西方绘画   生活中   色块   艺术作品   后期印象主义   文化定位   学院派  
描述: 看过了克举兄的近作,眼睛为之一亮,只仿佛混沌初开、紫气东来,继而感到了作为城里人久违了的来自神经末梢的异样。克举的风景始终饱含着真实的自己,四季分明、调性清朗,憨厚纯朴、热烈浓郁,既闪烁着印象派的外部光色,又穿插着结构上的内在关系;既挥洒着表现主义的自由狂放,又吟诵着田园牧歌般的清醇隽永。克举的夫人阎萍曾经对我说,他至今仍在
彩墨与油色的意蕴
作者: 段炼   来源: 新美域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色调   生活状态   油画艺术   西方绘画   生活中   色块   艺术作品   后期印象主义   文化定位   学院派  
描述: 温人萱的风景和花卉所描绘的,不仅是她双眼所见的世界,更是她内心所感的世界,以及她思维所想的世界.观摩这些画,我们不只是在看风景和花卉,而且是在体会她的情致和心思.无论是国画山水还是油画静物,无论是彩墨还是水墨,我们都能从她的画中看到画家内心世界的丰富和细腻.
《俄罗斯美术百年巡礼》简评
作者: 丁任生   来源: 贵阳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199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美术工作者   油画艺术   大作品   画家   俄罗斯   现实主义绘画   学院派绘画   古典主义   巡回展览画派   静物画  
描述: ·勃留洛夫和亚·伊凡诺夫时期才达到了古典主义绘画的高峰期.至于从学院派绘画前进了一大步的现实主义绘画,则是在伊·克拉姆斯柯伊以后的伊·列宾和瓦·苏里柯夫等一大群巡回展览画派画家活动时期才达到了高峰.
《俄罗斯美术百年巡礼》简评
作者: 丁任生   来源: 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199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美术工作者   油画艺术   大作品   画家   俄罗斯   现实主义绘画   学院派绘画   古典主义   巡回展览画派   静物画  
描述: ·勃留洛夫和亚·伊凡诺夫时期才达到了古典主义绘画的高峰期.至于从学院派绘画前进了一大步的现实主义绘画,则是在伊·克拉姆斯柯伊以后的伊·列宾和瓦·苏里柯夫等一大群巡回展览画派画家活动时期才达到了高峰.
徐里的水墨精神
作者: 刘大为   来源: 国画家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著名画家   绘画语言   水墨精神   油画作品   东方美学   学院派   水墨作品  
描述: 熟悉徐里的人都知道他是位地道的学院派,具有深厚的油画基础,创造出众多独具特色的油画作品,是一位取得了突出成就的中国著名画家。徐里执着于绘画中东方美学的意象、趣味和精神,苦心孤诣于绘画语言的特有品质与精神深度,经过对学术规划的长期求索,这个方向在他的水墨作品中愈发清晰地体现出来。
内在的时空
作者: 巫鸿   卢迎华   来源: 艺术当代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新生代”   油画艺术   现实主义   艺术家   学院派  
描述: 曾浩差不多和哈红同时在中央美院学油画,但毕业后,两位艺术家所走的路却不尽相同,喻红坚持现实主义的风格,并成为现实主义“新生代”的一员,而曾浩却一直在挑战不只是正统的学院派
从设计到建造
作者: 暂无 来源: 建筑技艺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建造过程   叙述形式   层次的   积累知识   包豪斯   格罗皮乌斯   职业建筑师   工作方式   建筑学教育   “学院派”  
描述: 【编者按】无论在西方还是东方,"工匠营造"都是一种悠久的传统。设计在古代并没有专门的传授,工匠们在实践中不断积累知识和经验,从建造中领悟设计,设计与建造是合一的。后来产生的"学院派"、"鲍扎"体系
我还是想画工笔 何家英访谈
作者: 暂无 来源: 东方艺术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素描   山水画   主题性绘画   工笔画   中国画家   程式化   学院派   人的形象   写意画   作品  
描述: 我要画一个活生生的中国人的形象,不是假的空的,不是我们概念中一个好看的形象 许宏泉:何先生的工笔画让人耳目一新,跟传统的以及1949年以后带着浓厚年画色彩的工笔画作品都不尽相同,是强烈的生活气息加上浓郁的东方情调。前几天与陈丹青谈到,他们的那个时期,空间还很大,画画的人也没有现在这么多,可能凭一幅画得奖就出名,甚至改变命运。你否也有这样的经历,因为一幅画而影响你的艺术道路?我记得何先生的影响是从《十九秋》开始的,带着《十九秋》出道了!
< 1 2 3 ... 19 20 21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