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铭】搜索到相关结果 11 条
-
韦公坟
-
作者:
李峻
来源:
武当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墓志铭
墓地
碑文
-
描述:
韦公坟(现淹没于水下),墓地在均州城外三皇庙南半公里的枣园之北。封土堆如同一座小山,面积1240平方米,高5米多,墓顶为二坡屋顶式,有四亩地大。墓前有“皇恩赠赐”巨碑,碑额为浮雕双龙戏珠;碑文刻了500字长篇墓志铭;碑前有长方石香炉一座,两侧还有龟驮碑。
-
青花瓷的铭文与款识
-
作者:
李绍斌
来源:
文物鉴定与鉴赏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青花瓷器
纪年
款识
铭文
纹饰
古陶瓷
汉文字
书写
少数民族文字
明清时期
-
描述:
一、古陶瓷铭文款识起源 中国是陶瓷古国,一万年前华夏先民已经创造性地制造和使用陶器.在新石器时代,创造了著名的仰韶文化、马家窑文化、大汶口文化、良渚文化等等,生产出了红陶、灰陶、白陶、黑陶以及彩陶
-
淮南市博物馆收藏的汉镜
-
作者:
沈汗青
来源:
文物鉴定与鉴赏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博物馆
西汉早期
铭文
主题纹饰
高浮雕
西汉中期
淮南市
汉代铜镜
出土
淮南地区
-
描述:
汉代铜镜,在中国铜镜发展史上既是繁荣时期,又是逐渐演变乃至发生重大变革的时期.概括说来,西汉早期到中期是战国铜镜风格的延续和发展期;西汉中期以后,铜镜呈现了全新面貌,大量具有典型汉代纹饰风格类型的铜镜涌现;到东汉晚期,随着高浮雕画像镜的流行,汉代铜镜发生了历史性的转折.同时,铜镜作为一种生活日用器,到汉代时才真正为社会各阶层普遍使用.
-
钟琦及其两部随笔琐谈
-
作者:
南江涛
来源:
编辑之友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墓志铭
民国
县志
实事求是
文献资料
影印
随笔
四川
乐山
十三年
-
描述:
,总理军饷运谋筹划,卒赖敉平,以功保知县。年八十七卒,自为撰墓志铭。所撰《凭花馆随笔》《亦嚣嚣堂稿》《皇朝琐屑录》《丛书杂义》俱梓行。”小传未载明钟琦生卒年,其《皇朝琐屑录》(下简称《琐屑录》)自序末言
-
陶瓷仕女画探讨
-
作者:
余贤宾
来源:
江西画报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景德镇
窑场
铭文
元代
釉里红
大师
金溪
南宋
瓷器
大路货
-
描述:
自古以来,仕女就是陶瓷装饰中的一个重要题材,画家们把窈窕淑女描绘在洁白如玉女画作品仍为广大人群所喜爱,长期畅销不衰。 本人也是景德镇众多的陶瓷仕女画的作者之一,多年来,在王怀俊老师的耐心指教下,本人刻苦磨炼,取得了较好的成绩,无论在工艺上,功力上,都颇为社会认可,也受到业内人士的称赞。但是,我自己却感到美中不足。问题的症结在哪里?经过广泛比较,多方考证,并与众多的同行们共同探索,我终于发现,现今的陶瓷仕女画包括我自己的作品,普遍存在以下三个问题: 一是“千人一面”。几乎所有的仕女画,都是瓜子脸,柳叶眉,丹凤眼,樱桃小口。无论一幅画面中有几个仕女,除了发型不同,都像是孪生姐妹。有的画历史上四大美女西施、貂蝉、昭君、杨贵妃,独立去看,确实一个个都是国色天香,沉鱼落雁,令人赞叹不已。而如果把她们放在一起欣赏,就发现四个不同时代的美女其容貌何其相似,如同一对父母生下的一般。还有许多画面如《百美图》、《十二金钗》等,都是同一个版本,一个个美女如此雷同、难分彼此。这种没有变化、没有特色的雷同的仕女画,看多了就会乏味、厌腻。 二是“有形无神”。无论是画山水、花鸟、人物,都讲究“形神兼备”,既有形,又有神的画面,才是一幅好作品。
-
杯中青花
-
作者:
梨子
来源:
海峡茶道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景德镇
窑场
铭文
元代
釉里红
大师
金溪
南宋
瓷器
大路货
-
描述:
这三款青花瓷茶器都出自景德镇的“诚德轩”,那是一处把青花与白瓷完美演绎的地方。 “诚德轩”的青花,料性掌握得非常到位,不晕不散:画面清晰可辨,一枝,一叶,一飞禽,一走兽,纤毫毕现,叶面的经脉历历可数。 “诚德轩”擅画环杯全景图,那里的工艺大师曾经将全本的《清明上河图》绘制在一只盖碗上,通过放大镜,我们甚至可以看见人物的表情和杨柳的叶脉,可叹其工艺之精妙。 荷塘清趣 荷花与蝴蝶是两样唯美的精灵。但谁曾见过蝴蝶落在荷花上的那一幕? 虽然没有见过,光凭想象就知道很美。 只有画师才能让这想象的画面变得灵动:一粉一绿两只彩蝶飞舞于荷叶之上,一只收起双翅,触须下探,似乎要寻找莲枝稍作停留;另一只正展开双翅,奋力追赶前者。池中只见湖蓝色的荷叶安静地看着欢闹的彩蝶,聪明的画家藏起艳丽的荷花,选择让两只彩蝶成为这幅“荷塘清趣”的主角,让整个画面显得别致而精妙。 选择一个初春三月的晴天,寻一处静谧山林,铺上一席米黄色的粗织麻布,摆上“荷塘清趣”,让柔和的阳光透过头顶的树叶星星点点投到白瓷杯中,举杯品香茗,倒是有另一番“山林清趣”之妙。 白釉如清澈的荷塘,彩蝶翩翩,芙蓉花开,绿荷缀露,美景怡人。
-
东汉帝陵神道石象与刻铭“天禄”“辟邪”
-
作者:
宫万琳
来源:
美与时代(中)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石象
神道石刻
刻铭
石辟邪
-
描述:
显示发展演变规律的洛阳、孟津和南阳三种样式,而且发现"天禄"、"辟邪"与"缑氏蒿聚成奴作"刻铭,十分难得。神道石刻传到江左南朝,又形成一种以设置的制度化、组合的简明化、造型的规范化与纹饰的华丽化这类新体系和新样式,在中国美术史尤其是雕塑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
詹大有成记集锦墨:翰苑清赏
-
作者:
李正平
周明礼
来源:
收藏界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翰苑
集锦
楷书
瓦当
竹节形
铭文
徽州
墨锭
形状
篆书
-
描述:
"翰苑清赏"套墨一函,共十锭,锦盒装,晚清徽州詹大有成记造(图1,七元墨盒藏)。油烟墨,色黝质润,气清体强,弹之其声铿然,佳制也。形状各殊,玲珑可爱,皆仿明清旧式,即所谓"集锦"者。计有墨锭、墨砚
-
琳琅满目的徐州地区汉镜
-
作者:
尹钊
刁海军
张继超
来源:
收藏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中晚期
徐州地区
西汉早期
线纹
铭文
纹饰
西汉中期
汉代铜镜
直径
弦纹
-
描述:
。 蟠螭纹镜(图1)三弦钮。地纹为圆涡纹及三角雷纹组成的雷纹。地纹之上,从钮座外伸出四叶将镜背均匀分为四区,每区有一蟠螭纹。线条生动,主、地纹相映成趣、完美和谐。宽素卷边,直径12厘米。水银古,但地纹
-
曾侯乙墓青铜礼器研究(下)
-
作者:
黄敬刚
郝勤建
来源:
中华文化画报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青铜礼器
随葬品
青铜器
祭祀活动
铭文
青铜铸造
花纹
重器
曾侯乙墓
周礼
-
描述:
祭器用器与组合形式《周礼·秋官·掌客》曰:"侯伯四积,皆胝飧牵。再问皆修。飧四牢,食三十有二,簠八,豆三十有二,二十有八,壶三十有二,鼎簋十有二,腥二十有七,皆陈。……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