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釉果含量和工艺条件对豆青釉的影响
作者: 董伟霞   包启富   谢正新   来源: 陶瓷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釉果   还原气氛   釉层厚度   豆青釉  
描述: 釉呈色有重要影响,当釉果含量为20.91%时,釉面呈现豆青颜色。同时,制定合理的烧成制度和釉层厚度有利于形成Fe3+与Fe2+比例适宜的豆青釉,当施釉时间为30s,最高烧成温度为1 300℃,采用还原气氛烧制可获得釉面平整的豆青颜色效果的豆青釉。
提高瓷器制品的釉层质量
作者: 刘翮天   来源: 陶瓷杂志 年份: 197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气孔数   制品   罗斯金   质量   开口   主要因素   釉层   研磨   组分   瓷器  
描述: 瓷器的外观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釉层的质量。本烧以后,可能出现各种釉层缺陷,诸如斑点、釉渣、《КРУПа》、熏烟、波纹、釉缕、落髒以及成为降低釉层质量最主要因素的开口气泡。按照通常的分类方法,开口气泡可分为大的(大于100微米)和小的(达100微
低温素烧瓷显微结构的初步研究
作者: 黄伯钧   高振敏   戴粹新   来源: 景德镇陶瓷 年份: 198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显微结构   莫来石   上釉   素烧   瓷胎   二次烧成   釉层   光泽度   烧瓷   一次烧成  
描述: 密切关系,为了认识低温素烧后再本烧的瓷器外观质量较好的原因,本文对其显微结构进行了初步研究。一、样品与观察为了便于对比,本文选择了一次烧成瓷、低温素烧后再本烧的瓷器和低温素烧釉坯再本烧的瓷器三种试样进行了观察。试样的描述见表1
脉冲激励技术评价陶瓷釉层的弹性模量
作者: 聂光临   包亦望   万德田   李月明   来源: 陶瓷学报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弹性模量   陶瓷釉层   脉冲激励技术   相对法  
描述: 陶瓷釉层的弹性模量是坯釉适应性的主要影响因素之一,准确评价陶瓷釉层的弹性模量对于陶瓷制品的组成结构设计和内应力分析具有重大意义。本研究基于相对法推导出了涂层—基体—复合体弹性模量之间的解析关系,提出了利用脉冲激励技术(IET)测量涂层弹性模量的方法。利用IET和三点弯相对法分别测量釉面砖釉层的弹性模量,二者测试结果的比较阐明了IET测量涂层弹性模量的正确性与可靠性,且实验发现结构致密的外侧釉层的弹性模量较结构疏松的内侧釉层弹性模量大。
国内外日用瓷釉中气泡的研究
作者: 盛振宏   赵达峰   来源: 中国陶瓷 年份: 200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气泡   日用陶瓷釉   分布   釉层厚度   釉面质量  
描述: 本文通过对国内外日用瓷显微结构的观察 ,釉中气泡和石英的统计 ,定量给出了各国瓷釉中气泡的分布概率。研究了釉中气泡的大小、分布、釉层厚度对釉面质量的影响 ,提出了提高釉面质量的合理途径。
正交法在陶瓷配方中的应用──“古窑红”正交试验
作者: 付有松   来源: 数理统计与管理 年份: 198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位级   正交试验   窑位   陶瓷配方   动性   趋势图   正交法   釉层厚度   铜红釉   一次烧成  
描述: 正交法在陶瓷配方中的应用──“古窑红”正交试验
浅谈龙泉瓷和景德镇仿龙泉瓷
作者: 吴志红   来源: 南方文物 年份: 199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龙泉青瓷   景德镇   龙泉窑   越窑   粉青釉   景德镇窑   釉色   釉层   瓷业   瓷器  
描述: 中国唐代的瓷业已形成了“南青北白”的局面。浙江越窑的青瓷代表了当时南方青瓷的最高水平。而龙泉窑是在北宋早期受越窑、婺窑、欧窑的影响,烧制出了与上述三窑具有相似特征的瓷器,到南宋后才生产一种以施粘稠的石灰碱釉为特征的似官或仿官器,终于在南宋中期以后烧成了有自身特点与风格的梅子青、粉青釉瓷,这就是典型的、日后闻名海内外的龙泉青瓷。龙泉青瓷是生坯挂釉,高温还原烧成。从化学组成上看,南宋时釉中的Cao含量减少,K_2o含量提高,致使釉的高温粘度增大,
工艺条件对中温裂纹釉的影响
作者: 包启富   董伟霞   周健儿   叶超   来源: 陶瓷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保温时间   裂纹釉   烧成温度   釉层厚度  
描述: 以钠长石、石英、硅灰石、方解石、龙岩高岭土、白云石为原料,采用氧化气氛在1 200~1 230℃制备中温裂纹釉。研究了工艺条件对中温裂纹釉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配方组成不变的情况下,工艺条件对裂纹
清代官窑祭红釉瓷的釉层结构及其对呈色的影响
作者: 吴隽   余琦   张茂林   吴军明   李其江   吴艳芳   来源: 陶瓷学报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清代官窑   祭红釉   釉层结构   呈色状况  
描述: 采用光学显微镜等系统研究了清代(康熙、雍正、乾隆、道光)祭红釉瓷残片的显微结构,用能谱仪、色差仪等测定了它们的化学组成、呈色状况,详细分析了清代祭红釉釉层结构特征,并探讨了它们的显微结构与组成配方、烧制工艺之间的关系及其对祭红釉外观呈色的影响机制。
浅析陶瓷发展的从古至今
作者: 吴晓云   来源: 景德镇陶瓷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陶器   陶瓷   烧制工艺   胎体   釉层   中华文化   瓷器   新石器时代  
描述: 陶瓷,是中华文化的典型代表之一,陶瓷二字是陶器与瓷器的总称。陶器的出现比瓷器早很多,早在新石器时代,陶器就已经出现并且应用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大约在公元前1 6世纪的商代中期,才出现了早期的瓷器。因为其无论在胎体上,还是在釉层的烧制工艺上都尚显粗糙,烧制温度也较低,表现出原始性和过渡性,所以一般称其为
< 1 2 3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