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郑和】搜索到相关结果 26 条
-
郑和与中国青花瓷
-
作者:
张诚
阎蜜
来源:
郑和研究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青花瓷器
花文化
郑和
装饰艺术
青铜文化
中国人民
-
描述:
青花,是我国瓷器装饰艺术中非常成功且被大量采用的品种,青花瓷器质量的优劣,最关键的是青花颜料的问题。被誉为中国瓷品瑰宝的青花瓷,在其持续生产的六、七百年中,一直是以精选钴土制成的“青料”彩绘著色,中国人民创造了丰富多彩的青花艺术,对世界陶瓷装饰艺术产生了极其巨大的影响。曾有人想把我国盛产青花瓷的年代,命名为“青花文化”时期(如“青铜文化”等),这不无一定道理。[第一段]
-
南京明故宫“光禄寺”出土青花瓷画五桅宝船图
-
作者:
杨明生
来源:
郑和研究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青花瓷画
郑和下西洋
遗物
宝船
遗址
故宫
第二故乡
出土
南京
-
描述:
南京是郑和的第二故乡。南京留下了许多郑和的遗址和遗物。仅南京明故宫旧址就出土过许多与郑和下西洋有关的永乐、宣德时期青花瓷片标本及其遗物。
-
云南晋宁县郑和公园改造项目
-
作者:
海涛
来源:
郑和研究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纪念碑
晋宁县
革命烈士
郑和
公园
工程立项
云南
改造项目
-
描述:
为了配合2007年7月举办的中国昆明晋宁第二届郑和文化节,晋宁郑和公园第一期改扩建后续工程立项启动,后续工程包括将郑和公园南大门原来的“革命烈士纪念馆碑”改造成“伟大航海家郑和纪念碑”,“革命烈士
-
马六甲郑和文化馆落成
-
作者:
从卉
来源:
郑和研究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文化馆
人物雕塑
中国文化
马来西亚
《郑和下西洋》
郑和宝船
中心广场
马六甲
-
描述:
2006年6月25日,位于马六甲市中心广场钟楼对岸荷兰街的马六甲郑和文化馆举行落成开幕典礼.马来西亚总理巴迭维、马六甲州首席部长和中国驻马大使王春贵等出席了开幕式。巴达维总理剪彩后,参观了郑和
-
从海上丝绸之路的极盛时期看郑和下西洋的时代意义
-
作者:
王锋
来源:
郑和研究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回族穆斯林
郑和下西洋
明朝
世界历史
中国历史
时代意义
航海事业
印度洋
东南亚
波斯湾
睦邻友好
海上丝绸之路
对外交流
航海家
-
描述:
公元1405—1433年,我国明朝回族穆斯林航海家郑和率领庞大的船队七次远航,活跃在东南亚、印度洋、波斯湾、红海、直至非洲东岸,遍访亚非30多个国家。郑和所完成的航海事业,不仅在中国历史上,而且在世
-
世界最大郑和巨雕在长乐落成
-
作者:
郑自海
来源:
郑和研究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郑和雕像
福建
“郑和下西洋”
郑和广场
-
描述:
为迎接明年郑和下西洋600周年,由福建鑫海冶金有限公司捐建,福建师范大学雕塑艺术研究所设计制作的郑和巨雕。日前在福建长乐闽江口郑和广场落成。
-
郑和不应有胡须
-
作者:
秋实
来源:
上海集邮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马来西亚
2005年
“胡须”
郑和
纪念邮票
太监
《马中交往六百周年》
-
描述:
马来西亚于7月7日发行《马中交往六百周年》纪念邮票,全套4种,另有小型张。邮票图为“郑和宝船”、“满刺加国王印玺”、“伊斯兰文字中国青花瓷盘”、“凤嬉牡丹图五彩瓷盘”,小型张邮票图为“马
-
《郑和下西洋600周年》邮票图释
-
作者:
胡文惇
来源:
上海集邮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邮票图释
2005年
文体活动
集邮
《郑和下西洋600周年》
背景知识
-
描述:
2005-13-1“郑和像”取自明刻本《三宝太监西洋记通俗演义》(简称《西洋记》)第二十一回中的郑和绣像。第四十六回则详细描绘了他“头上戴一顶嵌金三山帽,身上穿一领簇新蟒龙袍,腰里系一条玲珑白玉带,脚下穿一双文武皂朝靴”的衣着装扮。邮票
-
过度娱乐化:我们失掉了敬畏
-
作者:
奉贤
来源:
收藏投资导刊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青花瓷器
郑和下西洋
明朝
热水瓶
娱乐化
过度
敬畏
明成祖
-
描述:
7月14日晚,央视《寻宝——走进晋江》节目中,一位古董藏家展示了一件青花瓷器,称这是明朝永乐年间郑和下西洋时用的热水瓶,证据是这件藏品的底部刻有“明成祖内阁司礼太监御宝、大明永乐六年戊子秋”的字样。该藏家称,如果这件青花瓷热水瓶是真品的话,市价应该在100万元左右。
-
永乐、宣德官窑青花瓷纹饰的伊斯兰因素
-
作者:
吴应骑
曾建琴
来源:
美与时代(上半月)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青花瓷器
伊斯兰世界
青釉
伊斯兰艺术
瓷胎
器物造型
釉下彩
郑和七下西洋
青花陶
伊斯兰文化
-
描述:
永乐、宣德官窑青花瓷器是中国青花瓷器烧造的黄金时代,而此时郑和七下西洋,亦带来了中外文化交流的契机,大量永宣的官窑青花瓷器销售到伊斯兰地区,其器物造型与纹饰装饰都明显与伊斯兰艺术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